何靜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大眾文化在全國上下興起并迅猛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思想面貌。對正處于道德判斷發展關鍵時期的中小學生影響更為深刻,大眾文化既豐富了學生道德教育的新環境,也促進了學生道德教育方法途徑的轉變。
關鍵詞:大眾文化;中小學生;道德判斷;正面影響
大眾文化,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一種文化形態,是以城市大眾為主要消費對象并通過現代媒體廣泛傳播的文化形式。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眾文化已經全面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之中,中小學生是充滿活力而開放的一個群體,他們接受新事物、新觀念的能力比一般人強,因而他們受大眾文化的影響更為深刻。在大眾文化全面滲透,影響多樣化的時代,這種意識形態以現實的直接形式和狀態對初中學生的道德成長發起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契機。德育應正視社會環境的變化,大眾文化環境下,德育應該培養中小學生什么樣的思想品德、怎樣去培養,是當今德育必須面對和解決的課題。
一、大眾文化內容的豐富性有助道德判斷能力的提升
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屬于社會主義性質的大眾文化,必須堅持文化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堅持以主流文化為引導,從主流文化中吸收養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為現時代的主流文化,在當代中國的社會發展中,居于核心的總攬全局的重要位置。它的文化價值觀念,在主流文化的現實實踐中,是能夠對其它文化包括大眾文化,進行價值引導、相互融合的。
大眾文化它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沃土,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蘊涵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正是由于大眾文化這種血緣的“純正”性,以及它的內容的豐富性,形式的鮮活性,讓學生在欣喜地享受大眾文化帶來的輕松的同時,也接受著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洗禮,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涵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從而有助于其道德判斷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我們應清醒而又欣喜地認識到,大眾文化在當代中國的出現是一種文化進步,這不僅在于它的應運而生是適應了工業文明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而且它所蘊含的現代文化意識在總體上體現了對時代精神的趨附與追趕。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倡導民主、平等、自由的價值觀念,要求尊重個人的正當利益,塑造獨立的個性,傳統價值觀念已遠不適應這一社會要求。市場經濟社會需要人們建立相應的現代文化價值觀念。沖突與融合,變革與協調,給人們的道德生活注入新的血液,由此開闊了學生的認知世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道德判斷更為全面和系統。
二、大眾文化形式的多樣性有助道德判斷能力的提高
傳統的道德教育大多通過單一的說教方式進行,內容往往幾近空泛,使學生感到枯燥,缺乏興趣。大眾文化則不然,一方面,它的形式顯得豐富多彩,既包括暢銷小說、、漫畫等報刊書籍,又包括電影、電視等電子媒介,還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流行現象,如流行形象、流行語言等;另一方面,大眾文化形式具有很強的形象性,它用文字、聲音、圖象等多種形態構成一種“立體化”的傳播形式。可以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甚至觸覺等多方面接受刺激,提高信息接受的有效性。
信息化到來的今天,德育工作者利用大眾文化各種豐富多彩的形式,借鑒其通俗性、娛樂性與教育性相融合的特點,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和手段使他們受到熏陶感染。如在小品、公益廣告、通俗歌曲等中滲透道德教育思想,更通過互聯網的交互性,組織網絡討論,了解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及發展趨勢,對其不良思想道德意識和行為及時地加以厘清和引導,從而可以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其道德判斷的水平。
三、大眾文化手段的情感性有助道德判斷能力的增強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其歸宿,它是個體作出正確道德判斷的心理基礎。長期以來,單純通過灌輸說教的傳統德育方式只注重學生的理性認識活動,忽視學生的心理活動,易導致學生心理失衡,甚至出現心理障礙。而大眾文化以其特有的情感傳達,把學生帶入到一種快樂的感受和體驗之中,通過宣泄,使壓抑的情緒得到疏導和轉化,積極消解了他們心理領域中的孤單感及壓抑情緒,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有助于其良好道德情感的養成。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人精神的、理性的發展,還應該包括人的感覺、感性,即情感的豐富和完善。而道德情感是個人和人類情感中最深沉、最核心的情感。它是影響人的價值判斷、價值抉擇的關鍵因素。學生的道德情感產生過程,就是在接受道德知識的基礎上,在實踐中通過情感體驗,逐步理解和掌握道德原則,知理而動情,體驗到對象和道德需要之間的關系,最終形成傾向于一定道德目標的穩定的道德情感。大眾文化通過其輕松、通俗的情感傳達方式,讓學生在一種快樂的感受和體驗之中,把一種本能沖動轉化為人的情感,積極消解了他們心理領域中的孤單感及壓抑情緒,從而有助于產生健康的道德情感體驗,激發學生追求真、善、美的渴望,并以此為標準來平衡、協調各種價值沖突,使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得以增強。
參考文獻
[1] 錢鎮.大眾文化傳播與學校道德教育[J].廣州大學學報,2003,(7)
[2] 劉楓.利用大眾文化開展德育工作——論德育的另類教育[J].甘肅教育,2005,(11).
[3] 張堅強、杜蘇.大眾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創新[J].江蘇高教,2004,(4)
[4] 趙繼倫.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道德追尋[J].道德與文明,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