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雕塑是城市公園中的重要景觀元素。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環境問題日趨惡化,城市建設垃圾越來越多,而這些廢棄物也為景觀雕塑在選材方面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介紹了廢棄物雕塑的歷史和運用現狀,其次,對于廢棄物在城市公園雕塑中的運用方式做了具體的闡述,并通過一系列的實際案例加以說明,最后,對于廢棄物雕塑的意義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廢棄材料;景觀雕塑;環保低碳;城市公園
【引言】:材料作為雕塑的重要載體,在雕塑的藝術表現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以及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環保和生態遭到破壞,這也給景觀雕塑設計師們在雕塑材料的選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公園作為城市文化、歷史以及生活各方面的集中展示空間,其中的雕塑小品中應更多的體現城市的環保理念。
1、廢棄材料在雕塑藝術中的運用背景
由于國外工業化進程開始早,所以他們也較早遭受資源匱乏、工業污染、環境惡化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因此,在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方面的研究也更早于中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著名的達達藝術家庫特·史維塔斯利用各種材質的廢棄物重新組合成一件件具有美感而又意義深刻的雕塑品。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由于西方國家資源匱乏、材料價格昂貴,因此,藝術家們開始在戰爭后留下的廢料、建筑殘骸等廢棄物中尋找創作材料。
在國內,廢棄物雕塑缺乏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雕塑作品和人物。對于廢棄物雕塑的宣傳和研究不夠,大眾對其的關注度缺乏,偶爾也會有一些配合環保主題活動的廢棄物雕塑出現,但是難以造成大面積的公眾影響力,也無法形成完整的廢棄物雕塑創作體系。
2、廢棄物在雕塑藝術中的運用方式
廢棄物的種類繁多,目前能運用到雕塑藝術中充當材料的有金屬類、紡織品類、木材類、玻璃類等。這些材料經過拼貼、重復、重組、變形等藝術處理之后便可生成各種各樣的雕塑品和裝飾品。運用方式主要有如下幾種:
2.1廢棄物拼接組合所構成的雕塑品
不同的廢棄物材料有不同的肌理、顏色、形狀和觸感,因此,在設計雕塑時就要考慮到雕塑預期達到的視覺和觸覺效果,同時,在設計雕塑時也要根據雕塑放置的環境綜合考慮。法國雕塑家阿爾曼在巴黎圣弗薩爾火車站的一個作品是用廢舊的行李箱、手提箱和鐘表組合成立柱一樣的造型,矗立在火車站的兩側,取代了原來的青銅像。阿爾曼的這個作品運用重復堆疊的手法結合火車站這樣的環境,選取行李箱、掛鐘這些廢舊物品既與環境相貼切又給人以不同的情感思考。
2.2單個或群體廢棄物作為雕塑品的展示
對于一些完整性較好的、具有歷史感的廢棄物可以采用單個或屬性相同的群體直接作為雕塑品的方式進行展示。將這類雕塑放在特定的環境中也會讓人產生強烈的情感。在一些城市中的工業廢棄地改造中,經常會有將單個的大型機器作為獨特的廢棄物雕塑在景觀中展示。不僅是單個的廢棄物雕塑,群體性的廢棄物雕塑也能創造出符合環境的情感空間。
2.3經過物理或化學加工過的雕塑材料的運用方式
廢棄物經過簡單的拆分或者堆積制作成的雕塑作品更側重于雕塑情感的表達,而經過物理或化學加工過的雕塑材料則是出于更環保生態,并且能夠得到廣泛使用的目的。比如一些紡織品類和纖維類的材料可以直接運用到雕塑中,也可以將兩種材料經過化學的加工而形成新的雕塑材料。
3、廢棄材料在城市公園雕塑中的運用
位于印度的昌迪加爾垃圾公園,已經成為城市中的一個亮點,每年都會吸引無數的游客,吸引他們的是由一位名叫列克·昌德的印度政府公務員用收集來的城市廢棄物做成的雕塑藝術品。這些藝術品這也讓一個歷史并不長的年輕的城市有了只屬于自己的閃光點。垃圾公園內除了墻壁、建筑和小路是由廢棄物拼貼、組合、堆積而成的以外,小路旁的將近5000件用碎陶瓷片拼貼而成的武士、舞女以及動物等造型的雕塑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南京魚嘴濕地公園是國內的經典案例。此公園除了作為城市綠地之外,還具有濕地保護作用。公園內的雕塑設計選取了魚、鳥、鹿等動物形象為設計元素,同時也體現了公園的地域性。其中有一個雕塑作品令我印象深刻,它是以一塊原石為基礎,一條由生銹的魚穿插其中,然而卻只剩魚骨,原石上還鑲嵌著一些魚鉤,雕塑作品是在警示人們對物種的傷害,銹跡斑斑的材質也增加了作品的沖擊力。
環境意義,將可回收的、可重復利用的廢舊物品運用在城市公園的雕塑中,既可以美化環境、減少城市垃圾和環境污染,也可以降低成本。廢棄物雕塑就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廢棄物作為材料以及創造美的思維為核心,實現了由“丑”到“美”的轉化。
審美意義,材料并不是限制雕塑創造美的因素,看似毫不相干的固體廢舊物可以通過藝術家們的設計構思,再通過對環境的分析,創造出和諧的和具有沖擊力的雕塑作品。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都能欣賞到廢棄物雕塑獨特的美。
文化意義,城市公園不但是人們娛樂休閑的重要場所,更是一個城市文化的表達空間。公園中雕塑的創作不單單是藝術家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應該符合地域文化特征。這樣的文化傳播的方式更加的符合現代城市中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現狀的要求。
總結
城市公園空間中的雕塑材料正朝著低碳的方向發展,而以廢棄物為基礎的景觀雕塑也越來越被大眾接受和欣賞。但是在廢棄物雕塑發展的道路上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首先,廢棄物雕塑的環保觀念普及不夠。其次,優秀的雕塑作品少,大多數質量都不高,不僅沒有起到宣傳環保理念的作用,還造成了視覺污染,藝術家對于這種雕塑形式的參與度不夠。最后,廢棄材料的回收難度大。但國內的廢棄物雕塑在未來的城市公園以及更大范圍的景觀空間中的發展前景是很好的。這種以回收廢棄物為基礎的雕塑創作模式將會在城市中發揮更大的美化環境和環保宣傳作用。
【參考文獻】:
[1]郭連川.品到人性高揚的城市雕塑[J].浙江工藝美術,2005(03)
[2]楊娜、陳瓊林、蔣瑜.城市垃圾在景觀中的運用[J].浙江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2)
[3]陳泉源、柳歡歡.鋼鐵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途徑[J].礦冶工程,2007(03)
[4]楊飛飛.現代雕塑材料語言的創新[J].教育,2013(12)
姓名:史雯瀾(1992.2.5)性別:女籍貫:山西省臨汾市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歷:2014級碩士研究方向: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