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沖南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旅游行業和林業結構相互協調,森林旅游開發愈發被注重,森林公園隨之產生,并且獲得了高速的發展,規模逐漸擴大。通過對森林公園規劃設計的探討,有利于森林公園的建設及發展。
【關鍵詞】:森林公園;規劃;設計
【引 言】:在改革不斷深入中,旅游業的發展以及林業產業結構獲得了調整,森林旅游開發愈發被注重,森林公園也隨之產生。森林公園的建設備受人們的喜愛和注重,在森林環境中,不但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并且有的針葉林可以排除大量的陽離子,能夠讓人們的疲勞消除,加快新陳代謝,提升人們的免疫力。有的植物芳香物質還能夠起到殺菌與治療疾病的作用。森林里的幽靜氛圍,為人們帶來美的感受。森林里諸多大自然景色,都可以有利于人們的健康,令人們在精神世界里獲得滿足。森林公園的建立不但有利于旅游資源的開發,令收入有所增加,還有利于森林資源、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有利于森林資源的運用。
1、森林公園的規劃設計原則
1.1、重點原則
重點原則需要因地制宜,凸顯出旅游資源里最具特色的方面,令公園的主體得以加強。森林景觀成為森林公園的重要所在,森林公園的規劃和開發,需要依照森林資源,展現出林區具有的能力,令森林景觀資源源于自然美而超出自然美。對于經營管理而言,需要加強當前風景林的定向改造,提升森林景觀的美學價值,為景觀資源旅游品位的所需提供服務。
森林公園的開發及規劃,應當以分析旅游市場調研為基礎,面向國際國內旅游的局勢,依照本身特點判斷發展動向,提升建設起點線,以免為了規劃而規劃,為了開發而開發的封閉形式。
森林公園建設的效果較大程度需要本身具有鮮明的特點,能夠在項目上吸引游客。這則需要公園在開發當中因地制宜,依照公園景觀特征判斷主題特點,展現出美的意境、特點與良好的質量,將民族的氣息、當地風格及時代精神相融合[1]。
1.2、多元原則
多元原則則需以各種角度及層面展現出旅游資源的價值,展現出公園的綜合能力。強化森林、人文景觀、自然方面的建設,通過發展旅游的方向,依照風景區所具備的性質與特點,搭配建設與其相符的旅游設施,提供全套的服務,并給予多元化的發展。森林公園的規劃及開發,需要嚴格分析旅游市場,將公園游人的數量、客源乃至影響因素做好分析和評估,依照所需與可能拓寬客源市場,而且需調節好旺季與淡季而加大客源,以便確保公園在當地具有良好且穩定的旅游市場占有率。
1.3、可行原則
可行原則需符合技術、經濟條件以及社會、生態所需而建設公園。需運用當前的技術與物質條件,有效展現出主觀能動性的作用,通過全面開發的理念以及適度超前意識,謹慎開發建設森林公園,不可貪圖眼前利益。項目投資概算和效益評估需依照環境、社會、經濟為一體的原則,應當符合實際,突出效益。公園規劃建設應當依照國家基本建設管理條例,以總體規劃設計為基礎,按照設計嚴格執行,不可隨意更改。
1.4、生態原則
生態原則需要加強景觀資源保護以及自然生態的平衡,將保護為基礎,通過開發加快保護。以保護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將資源保護和公園開發相融合,通過保護促進旅游,通過旅游促進保護。公園建設一定要對風景資源的保護十分有利,才可以有效提升環境的質量。森林公園生態環境保護對象在規劃中需要對其打造相關的保護方法,且在執行中落實到實處,并且,需要在公園范疇中依照景區規劃保護等級。公園外圍依照自然界線區分保護的區域。
公園中人工建筑等基建工程的設定需要以森林旅游開發的自身規律著手,盡可能避開重要風景區,需要服從自然環境與森林特色。基建項目的規劃不應當集中化,建筑風格適宜返古而不應當過于流行,建筑體量可以小卻不應當過大,廠址選擇應當選擇較為隱蔽之處,外觀形態應當雅致一些[2]。
1.5、協調原則
協調原則需要建設內容能夠互補,景區意境相互結合,建設環境較為協調。森林公園規劃與開發項目自身需要相互平衡。建筑物與構筑物需要渾然天成,加強與自然景觀資源的結合,追尋和諧建筑風格與美好的地方氛圍。公園規劃開發應當在彈性收入項目方面加大力度,需要充分開發剛性收入的潛能,從而構成綜合性的服務體系。
如果森林公園中存在集體林區,涵蓋到集體林區景觀資源在開發方面的問題,則會以統一規劃為基礎,提出具體的方法。在公園中一個或幾個景區都屬于集體時,則需執行一園兩制的方式,相互補充,分開執行,相互受益。在公園中某一景區內的一些則為集體所有,可以通過當地行政部門進行溝通,森林公園和林區政府相互協商,將投資方、開發方以及獲益方清楚標出。森林公園的規劃開發需要以景觀資源的特征著手,與當地相關行業部門進行協調,大量采集并有效運用當前材料,不斷獲取行業部門的支持以及社會各個行業的關注。
1.6、個性化原則
我國森林公園當前在景觀設計當中不僅要符合現代景觀的審美標準,還應當具備個性化的原則。有諸多藝術家滿懷熱情的追尋西方的設計理念,這一方式過于忽略了中國傳統特有的設計風格,從而并不符合目前我國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理念,只有掌握好森林公園的設計主題,構成森林公園特有的特點,才可以令森林公園更加具有生命力。
2、森林公園規劃設計中的問題
2.1、指導思想不清晰
森林資源是大自然的產物,為人們源源不斷的提供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這些有利因素均為大自然饋贈給人們的禮物,可是在開發森林公園當中,上層指導思想不清晰,無法全面意識森林結構產業,令森林開發建設太過單一,人為破壞較為嚴重,無法適應森林的發展。
2.2、規劃設計不夠科學
進行森林公園開發的同時,設計開發單位并沒有為森林提供一個完整的規劃方案,太過注重森林經濟效益,把建設單位的收益目的融入到森林公園的規劃當中,令森林砍伐嚴重,對森林總體構造造成破壞。有的開發單位為了眼前利益而大面積改造森林,諸多自然資源消失,改成人為景觀,從而令總體感失調,視覺上較為沖突。有的建設廠商在設計中并未考量到當地的氣候因素,引入一些外地植物物種,會令物種入侵,其結果無法想象。
2.3、規劃設計部門和建設單位未充分溝通
如果想要將森林公園的修建工作做好,則需要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相互間勤于溝通,及時把自身的想法與構思投放到森林公園建設當中,為森林公園的開發添加亮點。可是在工作當中,設計部門應當做好公園的規劃,通過多放審核后進行決定,規定好圖紙與設計所需,就可以由施工單位進行施工。從而導致雙方未做好溝通,設計圖紙把施工注意內容準確標注在圖紙中,交給施工方后則從公園建設中撤出,如果施工有任何問題或需要改變之處,只有自行更改,從而會欠缺一些科學根據[3]。
3、森林公園景觀設計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3.1、森林公園景觀設計要素
設計的基本要素通常包含了諸多方面,大部分被氣候、空間以及時間所影響。在具體森林公園景觀規劃以及設計中需要考量到這些影響因素,通過因地制宜的方式打造出符合不同地域特色以及傳統風格的作品。
3.2、景觀開發設計的方法
(1)選景
需要挑選森林公園自然景觀基本沒有被人們破壞的場地,旅游資源具有開發的潛能,挑選自然風景較佳,交通便利之處。選景完成之后,在具體設計當中需要將最好的旅游景點將游覽線路進行串連,需要更多思考如何在一處景點中具有一個可以觀賞的點,并且由于觀賞景點的改變,會為游客帶來不同的感受。只有注重細節方面的設計,才可以為游客提供更為完善的服務。
(2)強化景點
自然景觀并非所有方面都可以下足功夫,會存在交通不便、景觀乏味、觀賞位置不好等問題。所以對這些景點則需通過人為的方式加強,令景觀內容更為清晰。最普遍的是通過調整視點的位置、添加建筑小品,也可通過風景園林提高景點的意境,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進行觀賞。
(3)造景
打造一些具有地方歷史人文特點的景觀作品,其通過園林藝術表現方法補充各類景觀,令其變成森林公園具有一些觀賞意義的人工景觀。現代造景常用的設計方式較多,大多通過園林設計,以大的自然環境為出發點,不要束縛在園林設計的精雕細琢當中。
結語:總而言之,森林公園的規劃設計需要以實際為出發點,尊重規律,面向未來,穩定發展,實現有規劃、有步驟的開發,無需急于獲利,林業所有部門相互間,乃至林業部門與地方均需相互結合,令森林旅游業可以持續發展,獲取長期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高文,陳東田,張慶,潘婧婧,董梁.山丘型森林公園規劃設計研究——以寧陽金彩山森林公園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2.(10):6019-6020,6023.
[2]陳晨.現代城郊型森林公園規劃探討——以安徽廬州森林公園總體規劃設計為例[J].安徽農業通報(下半月刊).2010.(08):127-129.
[3]李雙躍,孫代佳,劉立興,龍彩云.黃龍崗城市森林公園規劃設計[J].安徽農業科學.2011.(06):3473-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