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的數學活動課上,袁老師出了這樣一題:一輛貨車從甲地出發,滿載貨物以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前往乙地,到達后,以每小時60千米的速度空車返回,求這輛貨車在這次往返行程中的平均速度。
“因為速度×時間=路程,所以要求速度必須知道往返總路程和所用的總時間,這里缺少條件,肯定算不出結果。”幾個同學開始小聲議論著。
“這簡單,往返行程中的平均速度為(40+60)÷2=50(千米/時)。”有一些同學似乎覺得可以這么做。
聽著感覺很有道理,部分同學將信將疑地點點頭。
“老師,答案是50嗎?”其中一個同學問道。
袁老師微笑著說:“50僅是兩個速度的平均值,而不是這輛貨車在這次往返行程中的平均速度。既然你們認為缺少條件,那我們可不可以先假設貨車去時所用的時間,然后求出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呢?各小組再討論試試吧。”
率先匯報的是陽光小組:“我們組假設貨車去時用了3小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就為40×3=120(千米),返回時所用的時間就是120÷60=2(小時),這樣一來,往返總路程就是120×2=240(千米),往返所用的總時間就是3+2=5(小時),那么這輛貨車在這次往返行程中的平均速度就是240÷5=48(千米/時)。”
你追我趕小組也不甘示弱:“我們組假設貨車去時用了1.5小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就為40×1.5=60(千米),返回時所用的時間就是60÷60=1(小時),這樣一來,往返總路程就是60×2=120(千米),往返所用的總時間就是1.5+1=2.5(小時),這輛貨車在這次往返行程中的平均速度就為120÷2.5=48(千米/時)。”
拼搏小組也說出了他們的假設:“我們組假設貨車去時用了4.5小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就為40×4.5=180(千米),返回時所用的時間就是180÷60=3(小時)……”
待各小組發言完畢,袁老師總結說:“實際上,不管我們假設貨車去時用了多長時間,隨著這個時間的變化,對應的路程、返回時所用的時間以及總時間也會相應發生變化,但這輛貨車在這次往返行程中的平均速度始終是每小時48千米。”
看來我們以后遇到缺少條件的題時,要多利用合理的假設巧解題。
226408 江蘇省如東縣豐利鎮石屏小學502班
指導老師 袁銀兵
方晨 4月2日10:15:11
原來不知道時間也能求出平均速度,今天我又學了一招!感謝王戴軒。
高原峰 4月2日10:30: 30
這個假設非常合理,因為時間這個量在計算的過程中是會被消掉的。
林至聰 4月2日 11:10:08
高原峰研究得很透徹嘛,真是透過表面看到本質啊!
高原峰4月2日 11:12:20
哪里哪里,主要是日志寫得詳細,我從解題步驟里看出來的!其實我覺得這種假設做題法在做選擇題時非常實用,不僅省時,還能保證準確率,比列方程簡單多了,嘿嘿!其實,我們還可以假設甲地到乙地的路程為s,那么貨車的平均速度就是2s÷(+)=48(千米/時)。
喬喬 4月2日 12:30:40
謝謝王戴軒的分享!親愛的小讀者,如果你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什么好方法和小妙招,可以投稿到我們的“我行我秀”欄目,秀出你的獨家秘籍,和大家一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