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軍
對于新手來說,如何寫成一篇小小說,是首要的問題。
記住,小小說是寫人寫事的。
可以說寫人寫事的短詩、短散文,千字左右的,皆可改為小小說,這是寫詩、寫散文的朋友進軍小小說的方向。
我的詩歌,散文都少,是直接從日記里改。
以散文為例,改寫的時候必須把有個人感情表達的文字去掉,在小說技巧里叫隱藏作者。
小小說創作方向分寫人和寫事兩種。
寫故事的小小說,其實是在展示故事發生時的社會形態,故事離不開人物,人物在故事中的人性表現,應當說與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密不可分,可以說社會環境影響人物的行動,它們之間是互相作用,互相表現的。寫故事的小說,不太重視人物的塑造,重點是講好故事,用故事將一個新想法、一種好觀念、一個新理念展示給讀者,引發讀者思考,領悟。這就要求作者取材要典型,切入角度要選準,重點在故事的獨到與獨創上。
寫人的小小說, 要盡量寫活人物。創造的人物要類型化,性格鮮明,讓人覺得這個人與許多人不同,或這個人很有特點。表現人物的是故事情節,故事情節要新、奇、特,要展示讀者沒有見過的情節,依次來增加可讀性;寫活人物的辦法是人物的語言和人物的行為舉止要用心設計,要有特點。
小說寫人,其實也是在寫社會,所以說寫人寫故事的小小說是異曲同工,小小說文體創作的方向可以寫人為主,也可以寫故事為主,只要它能使人明理,引人為善,它就是受歡迎的。
想要出好作品,就不能不掌握幾個小小說的展示形式。
去年我有一篇小小說《閻王討債》得了思賢杯三等獎,獎金一千。“紅茅液杯”全國小小說有獎征文大賽二等獎,兩千元的獎金。
這篇作品的立意是老舊的,就是孝!但它展示立意的形式與眾不同。它用狀紙來展示情節,這個形式是它取勝的關鍵!
欠父母時間這個切入點不是我的原創,這個是從心靈雞湯文中讀來的,很受感動,覺得可用,就借用了。至于怎么借用,這就是我們寫作中要面對的常遇問題。
原搬、套用,涉嫌抄襲,而且也沒能出新,難發表。消化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來,這才是正路。這也指出了一條創作之路,就是把能感動自己的東西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利用鬼怪展示,別人早用過,現在也在用,不算出新。
利用起訴書、審判書,這個是出新,還沒人用過。
現在的投稿情況是優秀之作太多,只有出新出奇的作品才有機會勝出。這就引出下面的話題:初學者應簡單掌握幾種小小說的展示形式。
先說說幾個適合初級寫手的結構布局。
小小說的結構,如同動物的骨架,有了它,填上血肉筋皮,就活了。當然,動物都有靈魂,小小說的靈魂就是它的立意。這里先不說這個,先說骨架。
自然生成的小小說有很多,而且還有很多精品,這是文本天成的表現,但這種靠生活中積累撿來的成品不多,多是半成品,這就需要用智慧來布局,使它成為可刊用的精品。布局是什么呢?就是設計這個骨架,把骨架設計好了,填肉就好辦了。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骨架,這個設計得稍差一點,最后造出來的動物可就差得很多。比如說造一頭狼的骨架,如果尾部的骨架是向上揚的,最后填上皮肉造出來的會是只狗,因為狼的尾是一直向下的,狗的尾才向上揚。
下面我再說說小小說布局,這都是根據我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供初學者參考。
1、先抑后揚,或者先揚后抑式。
先抑后揚,是寫人的小小說最常用的架子。先用幾個事把這個人貶低,注意,一定全是貶低他的事,最后在一個大是大非的事例上他做了正確的事,或者為了正能量犧牲了,一個大反差下來,藝術效果顯著,這篇小小說就是成功的作品。
先揚后抑,是寫人的小小說不多用的架子,這個寫好了能寫出很深的人性,寫好了容易出精品。先用幾個事說明這個人真是好,真是優秀,最后一個大是大非的事里,他掉鏈子了,直接表現出人性。
2、荒誕式。
借用鬼狐、外星人來說故事,帶出想表達的思想。這個手法蒲松齡老前輩用得最好,作品百年不朽。現在用這個法子寫也靈,但最好別同蒲松齡老前輩寫得太像,要出新。我的《閻王討債》就是這個架子,只是出了點新,立意正,就成功了。
近期論壇上白衣的小小說<閱讀時代>就是這個架子,但是,感覺作者只是自己闖進了這個架構里,并沒掌握好要領。如果他的這個布局處理得當,這篇小小說現在應當已經過審了。為什么這么說呢? 論壇上讀過這篇作品的文友都知道,這篇因為可信度受到了質疑,所以連初審也沒有通過。
試想,如果這篇的布局架子如果是荒誕式,它就不用糾葛什么可信度,直接往荒誕上靠,你說故事情節不符中國國情,我開篇就可以改為西海北國的事,一下問題就解決了!實在不行我改為缽星立國的事,外星某國的事,你了解么?只有作者自己了解,誰還能說你不符國情?
這荒誕式的好處,只要你有新,奇,特的思想想表達,用它最好!
盡管如此,我還是為這篇小小說加了高亮。而我加亮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所承載的思想,新,奇,特,都有!
這篇改一改就成了。這里又引出一個新話題,就是作者如果想發表,一定要認真對待編輯的意見,明白了要改,不明白一定要問明白,這樣以后就會更強了。當然,有的人會告訴你,有的人不會說,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扯得遠了,再說第三式。
3、懸念,包袱式。
這個是跟說相聲的學的。開篇就推出一個懸念,讓讀者盼著知道結局,而結局要到最后才揭曉。這個辦法在相聲表演藝術里叫抖包袱。注意事項是絕對不能把結局說得太早,一定要在最后說,在一千五百字的表達里不但要壓住不露,還要能吸引住讀者不直接去讀結尾,這個需要點東拐西拐的情節。
4、閃尾式,也叫豹尾式。
這個是跟英國作家歐亨利學的。能夠閃出來,必是優品,若立意切入點又好,必能刊發。我的《釘子戶與貓》就是這個架子。具體怎么閃,多看閃尾作品,慢慢就能明白。這里我簡單提示一下,小小說的閃尾,講究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就是說這個結尾的情節,在前面一定要藏住,一定要在最后露出,大體上如同懸念式,但與懸念式不同的是,這個尾部情節,一定要與前面的情節發展方向相反,就拿《釘子戶與貓》來說,前面一大篇都寫這貓沒人要了,怎么也沒人要了,可結尾是好幾個人來爭著要,令讀者一下子回不過來彎,讀者的思考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反轉,藝術效果就出來了。
這個尾為何出人意料?因為前文大量筆墨鋪墊這貓沒人要。為何在情理之中?因為這貓的事,男主角家動遷的問題解決了,存在相同問題的人家看到了自家解決問題的辦法,能不來要貓,效仿男主角么?所以說他們幾家來要貓合情理,卻出乎讀者意料。
小小說的結構布局還有很多,這里對初學者只說這幾式,把這幾式單獨用好就可成篇,出優品。若切入點好,立意好,也會出精品。熟練單用后還可幾式聯合使用,效果更佳,可以說,小小說不是天才的專屬,它是勤奮者的土地,只要你肯努力,它必有回報!
我們的作品成篇后,想要發表必須得修理,具體要修理到什么程度?
大家看一下我的四品小小說,心里可能會有個譜
小小說作品按質量可分為四品。
成品。寫得中規中矩,有頭有尾,文筆通暢。但,文無新意,深意。讓讀者讀后覺得浪費時間。完成后沒有上稿的可能。
優品。在成品的基礎上有出彩的地方;有亮點。完成后想上稿很難,憑運氣,名氣或人情,可發表。
精品。選題立意深;有催人淚下發人深醒的東西;[展示立意的切入點]看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可做小小說某種模式的范文。完成后憑文章本身的質量即可發表。
絕品。讀后令人拍案叫絕!完成后可流傳百世!
有此四品分類,小小說作者們即可對自己的小小說自檢,不必再問為什么我的小小說沒能發表。現在急需自檢的多是寫出許多優品,尚未寫出精品的無名寫手,看到期刊上許多作品,包括名家的,并沒強過自己的作品,卻常能發表,而自己的稿子卻屢投不中,難免心生失望,怨聲載道。用此四品自檢后,當可自知今后用力方向。一家之言,愿與文友們共勉。
這個<四品小小說>是我對小小說投稿的心得,是說給初學小小說的朋友的。
接著簡略說一下怎么修理。
1、立意,深度,切入點。
小小說具有小說必備的各個要素與特征,只是相對而言它所描寫的人物、故事、環境等要更加典型、集中、凝練。小小說以小中見大,一滴露珠映射世界的藝術表現手法將一個新想法、一種好觀念、一個新理念通過故事情節展示給讀者,引發讀者思考,領悟。這就要求作者取材要典型,切入角度要選準。草稿完成后,審讀時,如果發現作品不具備上述內容,那馬上要考慮加入,如加入不進去,就要重新構思作品了。
2、結構,布局。
寫小小說,展示筆下人物的事例要高度集中,但與立意無關的不要加入。這里講的集中,是以布局需要為主,比如先抑后揚結構的作品,先前大部分的事例都必須是證明主角不怎么樣的,只是最后一個大是大非的事例上主角做了正能量的事。這就要求作者在運用素材上合理地取舍。運用好了事例,會使人物形象個性鮮明、血肉豐滿。修理時要硬下心切掉與立意無關的故事情節,是修理的重點。
3、語言,字,詞。
小小說語言要生動、鮮明、簡潔、準確。
小小說由于受篇幅所限,稍有一點語言不當便會暴露無遺,這會使讀者看低作者水平,導致對作品輕視,使作品的藝術效果打大折扣。因此,小小說對語言的要求較之其他文學形式要更為嚴格一些。換言之,就是寫小小說時應當做到“減一字則嫌少,加一字則嫌多”,即應以最經濟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內容。修理時推敲字詞,是小小說修理的重中之重。
4、尋求豹尾。
下面的話,說給已經入門的朋友:等。
有時候,一個精彩的結尾是“等”來的。
很多素材,逼著你寫下來,寫完之后,你會發現,有時并不是缺少一個閃尾那么簡單,它缺少一個有力的指向,一個對先前大量筆墨鋪墊的一個情節回護。
以我個人的作品說事吧。
失敗的太多,也沒有規律性,就不說了,說個成功的。
《釘子戶與貓》這篇作品是我學寫小小說六個月后最后完成的。初成篇是學寫小小說三個月時,當時的字詞用得很粗陋,完全是初級水平,估計評委是因為切入點和閃尾給了高分。
這篇的尾,就是我在成篇三個月后得到的。這篇作品是源于我經歷動遷時期的一篇日記。那篇日記很短,只有三百多字,記錄了鄰居搬走一個月后,他家的花貓在他家原址的雨水坑里舔水的情景,其間有我對此景的感傷,有我對自家動遷前景的無奈。在改寫時,我通篇寫的也是這個情調。大家在作品中可以品得出來。原來的尾也是繼續這個情緒:沒人要它,我收養了它,一是它和我同病相憐,二是它幫我得到了合理安置。我把它帶到了我的新樓。
改寫完后,由于文筆生澀,(初寫小說)情節簡單,投了幾次都失敗了。但我自知作品展示立意的切入點是獨特的,(人與人之間冷漠,對寵物卻熱情),這讓我沒有放棄這篇作品,但我已經修改到力盡,因為當時的水平就是那樣了,所有的招兒都用上了,只好暫時作罷。
在這幾次投稿失敗之后的一兩個月后的一天,不知怎么受到了觸動,靈感來了,就一下子想出了這篇的閃尾。
大家都不要的貓一下子成了搶手貨,為啥呢?
看看來搶貓的人,讀者就都明白了。
這個結尾是個小情節,但它回護了先前的大部分情節。先前大部分情節都在寫草根“釘子戶”的難,結尾時,另幾個草根“釘子戶”為了能像我一樣得到合理安置,來搶這個先前上了網絡宣傳都沒人要的,現在讓我得到合理安置的貓,進一步的說明了草根“釘子戶”的難。
最后,小說也因為這個閃尾而得到了認可,讓我得到了第一個小小說獎。
其實每個小小說作者的文件夾里都有不少這樣的半成品,它們因一些令人不忍放棄的素材而生,但卻因為少那一點點光華而無法破繭。相信我,在未知的一天,一線偶得的靈感,會讓它們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