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書緯 沈偉濤
近幾年,在小學生家長的微信朋友圈中,經常可以看到“剪紙辦報做泡菜,娃娃不行爹媽來”之類的段子。而那些超出孩子能力、最終常常由家長代勞的作業,也被戲稱為“家長作業”。教育應當循序漸進,作業難度也應控制在孩子綜合能力可及的范圍,如果一味求“新”求“奇”,不僅起不到培養發散思維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把學生思維引向“腦筋急轉彎化”的歧途。家長對孩子的作業只能扮演“督促者、支持與鼓勵者”的角色,叫停有形的“家長作業”是為孩子和家長“減負”的重要步驟之一,如何讓孩子更多感受教育的快樂,讓家長真正分享孩子的成長,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