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莉
【關鍵詞】 幼兒;品德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4—0042—01
當前全社會正在呼吁和營造誠信教育和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陶行知也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可見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幼兒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養的重要時期,但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境看,幼兒在家中所受到的熏陶和家庭教育不容樂觀。許多家長只追求幼兒智育教育而忽視了德育教育,從而使孩子形成唯我獨尊,以我為中心,霸道、任性、無理取鬧,不善于和別人和睦相處等許多不良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那么,如何培育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成了我們幼教工作者的重大挑戰,本文就幼兒良好道德培養談談自己的一點粗淺見解。
一、家長要讓孩子在玩耍中受到教育
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深入貫徹落實,獨生子女時代在農村已顯現,加上農村人們住得偏遠,因此,隨之而來的是農村幼兒的玩伴少之又少。全家人對孩子疼愛、呵護有加,尤其是爺爺奶奶生怕孫子身上沾上土似的,孫子要玩耍時爺爺奶奶常常跟在后面,生怕磕著碰著,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當孫子磕著碰著時,一味地責怪磕了碰了孫子的東西,甚至出現對物品進行“打罵”等不良的言語和行為。殊不知這樣慣壞了孩子,使他們一味地認識到錯誤都是別人或其他客觀事物造成的,而不是自己造成的。這樣讓孩子從小就形成了是非不分、意識不到自己錯誤的觀念,在以后和人交往的過程中他們大都將會一味責怪別人,不從自身找問題,很難做到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更做不到“退一步海闊天空”,因而很難做到與人和睦相處。
筆者認為,家長應該讓孩子在相對安全的空間玩耍,當遇到以上情形時應當教會孩子思考:是由于自己的不小心造成的,應該讓孩子自己爬起來,并要求孩子要扶好撞倒的物品;還要教會孩子怎么樣才能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比如,要小心、要繞著易撞到自己的東西走,這樣不但使孩子學會自立自強,而且還可以培養其愛護物品的好品德,對其以后形成誠實正直、謙虛謹慎的良好品德有很好的影響。
二、言傳身教,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愛的教育
讓孩子親身體會到來自社會、學校、家庭、老師的愛,并嘗試著付出自己的愛。
如,作為幼兒教師,我始終注重對幼兒的言傳身教,讓幼兒從中體會到愛就在我的一舉一動中,就在他們的身邊。每天接待時,我總是站在教室門口微笑著和家長、幼兒打招呼,慈愛地摸摸孩子們的頭,親熱地拉拉他們的手,親切地問問好;在他們要離開幼兒園時,我熱情地把他們送到教室門口,向他們及家長一一道別。時間久了,孩子們也開始養成了來園時問“老師好”、回家時說“老師再見”的禮貌行為。一天,一個家長帶病送孩子來學校,氣喘吁吁、臉色發白,我發現后連忙搬來我的椅子讓坐下,并端來一杯熱氣騰騰的開水,然后詳細問了她的病情,并寬慰她。這件事觸動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那天孩子們在離開學校時主動對我說:“老師,請您注意您的身體,不要生病了。”這些純真、質樸的話語由孩子們稚嫩的聲音灌入我的心田,讓我倍受感動、欣慰,也使我感受到言傳身教的力量和影響之偉大,她就像涓涓流水磨打石頭一樣陶冶著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孩子們純真的情感使我感動,也使我感覺孩子們一下子長大了很多,懂事了很多。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這是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示范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在家庭教育中更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自己首先要做到。給孩子以學習的示范作用,要求孩子尊敬師長,家長首先要尊重、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隨時隨地影響和教育著自己的孩子。好的行為習慣,文明的言談舉止,可以使孩子受到感染和熏陶,對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總之,在學校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國家倡導提高國民素質的今天,家長應沉下心來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和諧、文明向上的家庭氛圍,并與幼兒園保持密切聯系,和幼兒園一起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質,把孩子培養成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行為習慣,講文明、懂禮貌的國家棟梁。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