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君
【關鍵詞】 寫字教學;兒歌;督促;習慣;
比擬;故事;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4—0049—01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中明確提出:“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有利于把字寫端正,而且有利于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視力。寫字教學中習慣的培養就是規范動作的培養,包括坐姿、執筆姿勢、寫后的檢查等等。
一、兒歌激趣,掌握方法
兒歌通俗易懂,學生們在輕松吟誦的同時,能牢牢記住說教很難做到的寫字姿勢、執筆方法、書寫規則等方面的規矩。如,為了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教師可以將它編成兒歌:“小朋友,寫字了,細細鉛筆手中拿,拇指食指捏住它,筆桿靠在指骨上。”以此讓學生邊讀邊做,掌握執筆的方法。為了讓學生記住寫字的姿勢,教師可以編出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寫字時,要牢記——身要直,頭擺正,肩放松,兩腳放平坐端正;胸離桌子一拳,眼離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左手按住紙,右手握住筆,一筆一劃寫工整。”寫字前,經常這樣反復念叨,時刻提醒,學生很容易接受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糾正自己的不足之處。
二、時刻督促,規范姿勢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容易反復,具有不穩定性。因此,每次提筆寫字時都要問問,頭要怎樣,身體要怎樣,眼睛離書本要多遠等等。在學生寫字過程中,又要時刻提醒他們把頭抬起來,把背伸伸直,小腳放放平……盡管如此,還能在不經意間見到學生出現很多問題。如,有的學生將身子趴靠在桌上;有的學生則半個身體斜靠著桌沿。低年級學生的自制能力差,錯誤的姿勢會重復出現,需要教師不斷提醒,反復強調,才能慢慢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堅持訓練,養成習慣
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學生將受益終生。但好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平時的指導中時時滲透,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每次寫字前先念兒歌再練字,真正做到“練字先練姿”。教師要有“提筆即練字”的意識,并時刻向學生灌輸這樣的意識:寫字姿勢要正確,寫字態度要端正,筆畫要規范,字跡要工整。無論是完成課堂作業還是家庭作業,無論是封面作業還是簡簡單單的名字,都要求學生用一絲不茍的態度去書寫,以培養學生規范的書寫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為提高寫字水平夯實基礎。
四、形象比擬,化難為易
低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漢字的書寫,他們會把“撇”寫成拼音筆畫中的“左斜”,把“捺”寫成拼音筆畫中的“右斜”,寫出的漢字如同一根根火柴棒搭起來似的。對此,教師可以用打比方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筆畫特點。例如,“撇”像掃把,“捺”像一把刀,“點”像小雨點,“橫”像小扁擔,“豎”像小棒,“鉤”像人踢腳。形象的比喻使學生在書寫時頭腦中形成對應的事物,寫字就像畫畫一樣有趣,還能比較正確地把握筆畫形態。
五、故事導入,拉近距離
小學生愛聽故事,尤其是低年級段的學生。因此,在寫字教學中,筆者經常用講故事的形式引入教學。如,以“一字千金”的故事導入新課:有個牧童“福”字寫得好,經常得到人們的夸獎,從那以后,方圓百里的鄉親都請他寫“福”字。后來,牧童的名字傳到了京城,宰相愿出千金重酬,請牧童在相府大門上寫個斗大的“福”字。有的學生有寫好字的愿望,但是缺少毅力,不會堅持,筆者就給他們講講書法家王獻之小時候的故事。有的時候還把身邊同學刻苦練字的事例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學生聽。學生們沉浸在一個個故事中,對寫好漢字又平添了一份向往。
六、評價激趣,樂在其中
在教學中,筆者對學生的作業采用等級評分制度,對一般的抄寫作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直接以優、良、及格的等級進行評定,并規定一個單元的作業獲得“優秀”,可以獲得一個“書寫工整”,四個“書寫工整”可以換一個“真棒”,兩個“真棒”可以換一封表揚信。發放表揚信時,當眾宣布姓名。另外,要堅持每個月進行一次寫字比賽,在本單元學過的生字詞中選出要比賽的內容,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樣做不但提高了書寫的質量,還鞏固了所學的字詞。完成書寫內容后,教師和學生共同當評委,評定成績。除了設一、二、三等獎之外,還設優勝獎和進步獎。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