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洲
【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學;教學方法;改
進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4—0119—01
一、 轉變觀念,加強學習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老師必須適應發展要求,不斷轉變思想觀念。從知識層面上來看,要不斷加強學習,更新知識。對于一些新的教學理念、社會發展動態、社會新事物要準確把握,把知識和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并要把這些知識進行有機整合,讓學生感受到每節課都具有新鮮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長學生的知識。教學的目的既要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要能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師生關系層面上來看,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和塑造師生關系,要認識到師生是合作者、學習的共同承擔者。這樣才能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真正建立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
二、 注重情景教學
1. 通過講故事創設情景。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故事或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一些故事片段來講,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學習“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時可講《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為什么堅持從大門進城,是維護個人尊嚴及所代表的國家和集體的尊嚴,只有彼此尊重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使學生懂得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播放音樂創設情景。音樂具有感人的歌詞、節奏和旋律,也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共鳴,引發學生的聯系和記憶,令人心曠神怡。如,在學習“認清基本國情”時播放《走進新時代》這首充滿激情旋律的歌曲,能引發學生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懷念和崇敬之情。
3. 運用漫畫創設情景。漫畫的可欣賞性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漫畫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直觀化,使學生觀之一目了然。如,在學習“肖像權利”時,我運用了三幅幻燈片漫畫:第一幅是“齊齊喜歡拍照”,肖像是以容貌為中心的人體形象的再現,每個人都有一張不同的面孔,以此區別于他人。所以,肖像也就成為肖像人的人格標志,這一情景讓學生了解了“肖像”的概念;第二幅:小紅跳舞的照片經小紅爸爸同意被刊登于某雜志封面上,并獲得報酬。讓學生了解“公民依法享有對自己肖像的支配權,包括肖像制作權、使用權和獲酬權”;第三幅:麗麗在影樓拍了一套藝術照,發現影樓櫥窗里擺著自己的巨幅藝術照,于是找影樓負責人討說法。讓學生懂得“公民的肖像權不容侵害,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當肖像權受到侵害時,學會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權人的責任。”通過以上三幅漫畫,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得知識,增長見識,提高覺悟,培養能力。
三、 注重興趣培養
要讓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產生濃厚興趣,最根本的是讓他們感到學習思想品德對他們有用,為做到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貼近生活,使知識和生活相聯系。例如,在八年級“網絡溝通無極限”教學中,我沒有急于講,而是讓學生談最喜歡做什么,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氣氛相當活躍。然后我問大家為什么喜歡上網、上網有哪些益處和弊端時,學生積極討論總結出了上網的益處:為了解時事、學習知識、與人溝通、休閑娛樂等提供便利。同時也了解了上網的弊端:沉迷網絡荒廢學業,虛擬世界里存在誘惑和欺詐等。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充分掌握知識,體會到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四、注重實際運用
思想品德不是純粹的理論知識,而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是人對國家、社會、集體、他人、自己的理解,反應的是人深層次的內心世界,是精神層面的培育。而實踐有助于加強和鞏固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從而增強其實效性。所以,教學中我注重實踐運用,力求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達到思想的升華和品德的內化,倡導言行一致,引導學生積極踐行。
教育學生必須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日常行為的養成做起,提倡真善美,力戒假大空,讓他們明白這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證。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在教學中做到內容和活動統一化,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從而為內容活動提供契機。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諸多如討論、搶答、小品表演、智力競賽等活動,將內容的呈現與開展的活動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體驗、收獲。
當然,注重實踐運用,還要堅持適度原則,提出的問題要有深度和梯度,要能為學生提供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間;設計的活動還要結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要能讓學生切實參與進來獲得知識,深入感悟,達到明理的目的。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