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生完寶寶,有些媽媽會發現自己性情大變,原本樂觀開朗的自己一下子變得淚點很低,只要一點小事就能讓淚水潰堤。就算是家人一直陪在身邊,也無法改變心情,情緒越來越低落,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這塊心底的烏云,是產后抑郁嗎?
專家介紹:
戴宇翔,上海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優家畫報》專欄作家、科普作者,畢業于復旦大學醫學院,致力于精神醫學、科學心理學與心理咨詢的融合,擅長心理動力學治療。
周天炯,心融集團心理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有著6年的心理咨詢和心理團訓實戰經驗,涉及到社會各階層和各年齡段的心理問題,曾在上海市司法局心理矯治個案評比中多次獲獎。擅長領域:職場人際關系、工作壓力、職業生涯規劃、婚戀家庭、自我成長。
王沖,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擅長分析與解決情感、職場、家庭與人際關系的心理困惑。
如何判別新手媽媽是產后情緒低落還是產后抑郁癥?這可不是自己說了算的,最終確診還要靠專業診斷。選對一張合適的量表,或許可以有效地幫助媽媽自行判斷是否需要尋求專業心理醫師的幫助。
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做表)
指導語:
首先,媽媽先回憶一下最近的生活狀態。然后在下表各個問題中,請分別選擇一個最能反映你過去七天感受的答案。
在過去的七天內:
1、我能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并笑得開心
A、同以前一樣
B、沒有以前那么多
C、肯定比以前少
D、完全不能
2、我欣然期待未來的一切
A、同以前一樣
B、沒有以前那么多
C、肯定比以前少
D、完全不能
3、當事情出錯時,我會不必要地責備自己
A、沒有這樣
B、不經常這樣
C、有時會這樣
D、大部分時候會這樣
4、我無緣無故感到焦慮和擔心
A、一點也沒有
B、極少這樣
C、有時候這樣
D、經常這樣
5、我無緣無故感到害怕和驚慌
A、一點也沒有
B、不經常這樣
C、有時候這樣
D、相當多時候這樣
6、很多事情沖著我來,使我透不過氣
A、我一直像平時那樣應付得好
B、大部分時候我都能像平時那樣應付得好
C、有時候我不能像平時那樣應付得好
D、大多數時候我都不能應付
7、我很不開心,以至失眠
A、一點也沒有
B、不經常這樣
C、有時候這樣
D、大部分時間這樣
8、我感到難過和悲傷
A、一點也沒有
B、不經常這樣
C、相當時候這樣
D、大部分時候這樣
9、我不開心到哭
A、一點也沒有
B、不經常這樣
C、有時候這樣
D、大部分時間這樣
10、我想過要傷害自己
A、沒有這樣
B、很少這樣
C、有時候這樣
D、相當多時候這樣
如何使用這張量表?
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是應用廣泛的自評量表,包括10項內容,根據癥狀的嚴重度, 每項內容分4級評分(0 、1 、2、3分),10個項目分值的總和為總分。總分≥10分即表示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總分≥13分者可能已有比較嚴重的產后抑郁癥。
雖然這張測試表的名字叫產后抑郁量表,但是多項研究的結果顯示:這張量表在孕期使用也一樣有效,所以準媽媽們也可以用它來監測自己的心理狀態。
別輕易貼上抑郁的標簽
在進行了簡單的自我測試后,想必還是會有不少媽媽一頭霧水:我得分挺高的,這算不算產后抑郁?要不要去醫院看病?別急,先讓我們看看心理學上是怎么定義的。要知道,產后抑郁的標簽可不是隨便能貼上的。
我是得了產后抑郁嗎?
產后抑郁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名詞,很多媽媽們在回憶自己剛生下寶寶的那段時光,都認為自己曾有過一段抑郁的經歷。其實,按照心理學的壓力理論來看,懷孕和生孩子是會帶來相當大壓力的生活事件。在這個時期,7成以上的孕產婦都會出現情緒問題,但絕大多數都不會嚴重到抑郁癥的程度。醫學標準的產后抑郁癥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發病率在12%左右。其實,產后抑郁本質上就是在產后一段時間內發作的抑郁癥,它的癥狀、治療方法同其他抑郁癥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因此,在了解抑郁情緒和抑郁癥的區別后,大多數人就能更正確地看待自己遇到的困難,更積極地尋求他人的幫助。就不會出現一有情緒波動就自我懷疑“我是不是產后抑郁?”的緊張焦慮。
什么才算是抑郁癥?
健康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喜怒哀樂。我們會心情不好,但同時會有很多事情,比如美食、旅游、好聽的音樂或一場電影都能讓我們開心起來。我們可能在想到某件事情時會覺得不開心,但不會整天、整月都在想那件事。即使有些人性格比較內斂、悲觀,但他們也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對很多事物也有積極的評價。所以,只要自己能夠在開心、平靜、不快之間轉換、調節,那這個狀態就是正常的。哪怕有短暫幾天的心情低落、煩躁,也不太會造成什么不良后果。
而抑郁癥最突出的癥狀就是雖然患者也是心情不好,但他們是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情緒低落。可能明知道沒什么不好的事情,但就是開心不起來。對平時熱衷的活動也提不起興趣了。像起床、吃飯、洗澡、散步這樣的日常活動,都會覺得痛苦無比,甚至覺得絕望、無法思考、對自己的恢復、對人生都缺乏信心。他們會覺得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的錯,有時甚至會有自殺的念頭。在身邊的人看來,他們在發病的時候,總是無精打采、愁眉苦臉、會莫名哭泣,有時候又有些暴躁、不講理,會因小事大發脾氣。勸他們打起精神來、勸他們多活動,包括很多鼓勵的話,抑郁癥患者也都很難聽進去。
產后抑郁,多于6周內顯現
產后抑郁的發生時間階段目前還存在爭議,但一般認為產后六周內發生的概率比較高,其中,許多患者媽媽在產后3天可能就已經表現出相關的一些癥狀。
典型的抑郁癥表現為:
意志活動減弱
明顯的特征包括不想做事,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常獨坐一旁,甚至整日臥床。
社會活動會明顯減少
不愿和周圍人接觸交往,閉門獨居,疏遠親友,回避社交。
自我價值感低下
患者覺得自己活著沒有價值,自卑,甚至有自殺沖動。
結論:產后媽媽自覺心情不佳,并不能等同于抑郁。
新媽媽由于角色的變化,會遇到許多之前從未遇到的問題。當這些問題比較棘手時,難免會造成情緒波動,這是十分普遍而且幾乎每個新媽媽都會遇到的。
只有持續性的,應激源不確定,而且符合抑郁癥三低癥狀的,才可能是產后抑郁。
TIPS:爸爸也會患上郁抑癥嗎?
過去人們總以為女性產后容易發生抑郁癥,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產后抑郁癥并非女人的“專利”。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妻子患產后抑郁癥的比例為14%,而丈夫患同樣病的比例則為10%,且容易“感染”妻子。
產后抑郁真的有傳說中那么可怕嗎?熬一熬、忍一忍就可以過去了嗎?殊不知,不加以及時的治療和干預的話,會影響到媽媽的生活。那到底該怎么做,才可以熄滅這盞討厭的紅燈呢?
原因——
為啥產后抑郁會找上門?
產后抑郁的誘因有很多,一般認為,它是內因和外因以及內分泌共同作用所產生的結果。
從內因上看,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別是有家族抑郁癥病史的媽媽,產后抑郁的發病率比較高,當媽媽有完美主義傾向,對孩子誕生及產后生活期望比較高的,也有可能誘發產后抑郁。
外因同樣不可小覷。首先,寶寶誕生后,照顧他是一件非常勞心勞力的事情。睡眠減少,奶水不足等都可能影響到媽媽的情緒狀態。如果寶寶誕生后,家人將注意力過分放在寶寶身上,忽視媽媽,或對媽媽要求過高等都會讓媽媽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另外,夫妻關系、婆媳關系等都是造成媽媽情緒波動的原因。
最后,激素原因被普遍認為是引發產后抑郁的重要原因。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體內內分泌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產后24小時內,體內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是產后抑郁癥發生的生物學基礎。研究發現,臨產前胎盤類固醇的釋放達到最高值,這會減少媽媽分娩的疼痛感;分娩后胎盤類固醇分泌突然減少,這種急劇變化有時會以抑郁的形式來表現。
危害——
產后抑郁,可怕嗎?
首先,產后抑郁所帶來的軀體癥狀會嚴重影響產婦本身的健康。更重要的是,疾病引起的情緒問題、行為改變,不僅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母嬰關系,還會破壞人際關系和家庭幸福。最嚴重的情況下,患者甚至會有自殺或傷害自己孩子的擴大化自殺行為出現。此類不幸事件的發生,對所有家庭來說都是無法承受的痛苦。
好在如今孕產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專業人士和社會大眾的重視。即使不幸罹患疾病,獲得專業服務與治療的便捷程度,家人、社會理解與支持的程度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
治療——
Q1.抑郁了,是就醫or找心理咨詢師?
A:如果一個人缺乏對抑郁癥的了解,那么在第一次發病時,她即使覺察到自己情緒上的不正常,也往往歸咎于他人或環境。而家人大多也會對突如其來的情緒改變感到茫然不解、不知所措。所以在現實中,大多數病人第一次都是因為失眠、頭痛、頭昏等而去醫院就診的。
對于(準)媽媽來說,面對那么強的壓力事件,心理支持工作最好能在孕早期甚至是懷孕前就開始。尋找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服務,或者參與有專業指導的科普課程、支持團體。對緩解壓力是很有幫助的。當然,如果丈夫能一起加入就更好了。其中大齡產婦、高危產婦、需要剖腹產的孕婦,或是在孕期遭遇其他重大生活事件的準媽媽們,會更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的情況,一旦發生了,癥狀也會更重。所以,建議媽媽們為自己在早期建立專業的心理支持系統。
有了更多對于抑郁癥的科學認識,就更容易察覺到自己或親人情緒上的變化,也就更容易考慮到疾病的可能。如果發現自己或身邊的(準)媽媽情緒低落持續了十多天都沒見好轉的話,就應該告知產科醫生,或去找精神科醫生做一個明確的診斷。上文中的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操作簡單,也可以作為評定自己情緒狀態的重要工具。
當然,除了及時咨詢或就醫之外,媽媽還應該嘗試增加戶外活動,比如曬太陽、慢跑等都已被證實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其次是要擴大人際交往,多和其他媽媽談談育兒經,抽空和閨蜜出去喝個下午茶等,都是很好的調節方式;最后,在懷孕和產后的過程中,老公的關心關懷也是必不可少的。
Q2.產后抑郁可以治愈嗎?
A:產后抑郁的確是個特別麻煩、復發率非常高的疾病,輕度產后抑郁的確也有不少自愈的案例,但大多數抑郁癥患者都會再次發作,一般還是建議找心理醫生治療。即使是中重度的產后抑郁,如果能盡量減少應激源,同時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藥,再配合心理治療,一般來說狀況都會得到改善,徹底治愈也完全有可能。
Q3.生二胎會不會復發?
A:至于二胎會不會復發的問題,據統計,在生第一胎時就得過產后抑郁癥的產婦,在生第二胎時再次得病的可能性的確頗大。但這并非絕對,如果通過心理咨詢讓應激源得到減少的,整個家庭增加對疾病的認識,積極地對待疾病,并且在醫生和心理師的協助下做一些相關的預防工作的話,產后抑郁癥也沒那么容易找上門來。
Q4.抑郁癥媽媽服藥的話會影響到孩子健康嗎?
A:很多新媽媽都擔心哺乳期服用抗抑郁藥會影響孩子的健康。但千萬不要因為有這種擔心而回避精神科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告訴醫生你的擔心,如果是輕度抑郁,醫生會建議你和你身邊的人應當注意些什么問題,同時采取認知行為治療(CBT)或支持性的分析治療。如果是有消極輕生念頭的重度產后抑郁,必須服用抗抑郁藥治療。也不必過于擔心,因為現在常用的抗抑郁藥物在乳汁中的濃度都非常低,對嬰兒很安全。醫學家和心理學家們大都認為,對嬰兒來說,哺乳的益處要遠遠大于藥物可能的不良反應。所以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患病的媽媽們在治療自己的同時也能正常地哺育小寶寶。
TIPS:產前也可能得抑郁。
你知道嗎?除了產后,抑郁癥也可能在產前階段就出現。那么什么是產前抑郁癥呢?它容易出現在哪些群體中呢?
產前抑郁癥其實相對產后抑郁癥來說,患病概率并不高,但是危害往往還高于產后抑郁。在準媽媽身上,其實最為常見的是焦慮情緒。面對一次又一次的產前檢查,看著肚子一點點變大,大多數媽媽都會感到十分緊張,甚至對分娩有些恐懼。三類人相對比較容易患上:一是在孕前已經有一些抑郁傾向的媽媽們;二是未婚先孕的媽媽們;三是對產后生活特別沒有信心的媽媽們。
看來,產后抑郁會給媽媽帶來那么多的陰影和傷害,所以做好預防工作,給自己的生活減減壓很有必要。可具體又該怎么做呢?讓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了解一下吧。
情境1:
熙熙27歲,原本性格活潑的她,在得知懷孕后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喜悅,相反一天天地郁郁寡歡了。好朋友擔心她是不是得了抑郁癥,于是拖著她去咨詢心理師。
“怎么辦?懷孕前我只有95斤,現在都120斤了,老公是外貌協會的,我變難看了他會不會不要我了?其實這個寶寶是意外,我原本還想再等幾年的,現在職場競爭那么大,電視劇里總是說生完寶寶公司就會變相給自己降職,新入職的后輩又都那么厲害,我這個位置早就有人虎視眈眈,如果我被人取代,是不是就不更沒吸引力了?如果家人到時候只關注寶寶怎么辦?每次想到這些我都好煩,莫名發火,老公也不開心了,我就更加擔心煩惱了。”
有了寶寶后,整個家庭的節奏和重心都會發生改變,特別是隨著預產期的臨近,因此準媽媽會愈發地焦慮:全家人會不會把大部分關愛給了寶寶?面臨的經濟壓力是不是變大了? 我是不是變化了很多?
孕期如何調節心態?
在做新媽媽之前,需要付出時間和耐心,學習分娩、哺乳和育嬰知識,避免嬰兒到來時手足無措,緊張慌亂,這樣可以有效減輕的緊張恐懼心理。
新生命的到來會占用媽媽許多時間和精力,媽媽有時會感到精疲力竭,疲勞和缺乏睡眠也容易導致情緒低落。要學會尋求老公、家人和朋友的幫助,比如做飯和做家務,切忌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去做。
保持良好的健康習慣,哪怕處于月子期間也應該適度鍛煉身體,走出戶外,散散步,呼吸新鮮的空氣,感受溫暖的陽光;
保持營養豐富的飲食,多吃谷物、蔬菜和水果,同時注意為自己創造安靜、閑適、健康的休息環境;
注意和朋友分享感受,和別的新媽媽聊聊天,相互溝通。這樣可以緩解不良情緒,也可以學習到新的應對方式。
情境2: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熙熙也生下了一位可愛的小公主,雖然事先調整好了心態,但她仍然感到了些許失落:“看著寶寶可愛的模樣我也很快樂,我可以接受從十個月的皇后到現在不再受重視的心理落差,因為之前我也做好了思想準備。可是我漸漸發現自己自從生完孩子身體大不如前,肚子上的傷口有時候還會隱隱作痛,胸部也會難受。晚上寶寶的哭鬧還總能把自己鬧醒,身心俱疲下,即使老公會關心我,可是并沒有什么用,寶寶一出生家里經濟壓力好大,可是我卻幫不上忙,好一點的奶粉尿布很貴,實在負擔不起,可是不用又覺得對不起孩子。我這幾天吃不下睡不著,覺得自己就是一個負擔,怎么辦?”
熙熙熙在產后暫時出現的這種心理狀態是正常的。就算產前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和預防,往往真的遇到煩惱,特別是與想象中的有一定的差距,很容易亂了陣腳,心態失衡。
產后如何調節心態?
讓爸爸承擔一部分照顧寶寶的任務。很多媽媽的產后抑郁是出于覺得丈夫的不作為,當你把一部分帶寶寶的重任交給另一半后,媽媽們自己不僅可以輕松一點,而且看著爸爸也在忙碌,不至于心理失衡。
多和閨蜜或朋友出去喝喝下午茶。和閨蜜或朋友聊天,有助于媽媽從抑郁的心理走出來。說話、聊天是很好的排解抑郁的方法。想象著,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去一個美美的咖啡館喝下午茶,心情自然就會好起來。
看一些喜劇片。在輕松的喜劇中,跟著劇中的人物一起大笑。大笑可以幫助媽媽們排解堆積的不良情緒。看喜劇片也可以給媽媽創造一種比較輕松的心理環境。看著劇中主人公面對生活如此樂觀,會使媽媽們原本的消極心態變得積極起來。
管理好自己的身材:有一句話說,忙的時候常常會忘記傷心的事情。當媽媽把注意力稍稍從寶寶身上收回一點到自己身上,比如說管理好自己的身材。媽媽產后都會有點肥胖,這個時候如果制定一個健身計劃,讓自己每天看上去更苗條更健康,媽媽的心態也會更加的陽光。
媽媽們千萬不要……
悲傷的音樂、電影:悲傷的音樂或電影會讓你的心情更加猶豫,容易處在憂郁中出不來。循環往復那些憂傷的歌曲對媽媽的抑郁癥一點好處也沒有。
自暴自棄:很多媽媽產后覺得自己很胖,于是自暴自棄,不愿意打扮或者出門,這種不良的心態不調整,只會加重媽媽的抑郁狀態。
經常想一些不開心的事:生活中總有快樂和悲傷。媽媽不要專注于那些悲傷的地方,要學會看到陽光的地方。當你總是停留在不開心的地方時,其實也是在放大這些不開心。
完美主義心態:有誰天生會當媽!很多新媽媽在帶寶寶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很多挫折,然后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甚者質疑自己的能力。這在那些要強的和完美主義的媽媽身上尤其常見。其實完全不必這么想,有誰天生會當媽。大家都事一路摸爬滾打著過來的,很多媽媽都是等寶寶大了才開始發現做媽媽的樂趣。所以,千萬別急著否定自己哦!
書籍推薦:
《告別產后壞情緒》(寫給媽媽們的產后抑郁急救書)
如果你患有產后抑郁癥,那么請不要再默默忍受這份痛苦了。因為已經有千千萬萬的女性欣喜地發現,產后抑郁癥是完全可以被治愈的,而初為人母是充滿著由新生命所帶來的巨大驚喜和滿滿的幸福的。在《告別產后壞情緒(寫給媽媽們的產后抑郁急救書)》中,產后抑郁癥的治療專家艾瑞爾·達芬醫生將為你提供大量你真正需要的信息。她不但會為你澄清人們對于產后抑郁癥的種種誤解,更會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計劃。
《我戰勝了抑郁癥》
本書收錄了美國前眾議員肯尼迪、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首席顧問坎貝爾、谷歌公共政策主管布爾斯汀、電視脫口秀主持人戈達德以及作者本人等9位國際知名的公眾人物走出抑郁癥的真實故事,這些故事充滿希望和治愈的能量,你可以通過別人成功的故事,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本書不但告訴你如何正確認識抑郁癥,而且能夠培養你從抑郁中快速恢復的能力。
《輕松告別抑郁癥》
本書是美國醫學會的專家們為普及醫學知識、增強疾病的治療效果和提高患者生命質量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因其準確性、可靠性和實用性受到歐美國家數千萬讀者和眾多媒體的一致好評。全書共分七章,包括抑郁癥的基本概念、抑郁癥的類型及其常見癥狀、抑郁癥的病因和治療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