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啟元
?
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國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
◎文/張啟元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指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五大發展理念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內涵的豐富和提升,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指導“十三五”規劃編制和“十三五”發展的思想靈魂。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確立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
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崇尚創新,國家才有光明前景,社會才有蓬勃活力。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強化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沒有創新發展,我們就難以擺脫過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的路徑依賴,難以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難以成為經濟強國、創新大國。
要看到,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大國和貿易大國,但經濟規模大而不強、經濟增長快而不優。我國創新能力還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于下風。
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堅持創新發展,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必須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二、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增強協調性才能使中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要看到,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當前,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協調、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等關系上。這些既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重要原因,也將制約長期可持續發展。如果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木桶”效應就會愈加顯現,一系列社會矛盾會不斷加深。
必須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三、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綠色是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要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造了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跡,但支撐這一奇跡也伴隨著很多粗放型增長方式,在消耗巨量資源的同時,引發了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人與自然的關系引起了全社會的憂慮。當前我國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制約。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成為突出的民生問題。
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四、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必須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要看到,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夠高,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
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促進多邊貿易體制均衡、共贏、包容發展。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引資和引技引智并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五、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目前,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較大、社會矛盾較多、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等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不少“短板”要補。
要看到,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這方面問題解決好,全體人民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國家發展也才能有最深厚的偉力。
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要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要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增強政府職責,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強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強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幫扶。
必須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擴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覆蓋面。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反映了時代的聲音、人民的意愿,對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對我們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極端重要的指導意義。
(作者單位:遼寧省委講師團)
□本欄編輯/白華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