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吉軒
?
在群眾身邊鋪開信息化監督執紀之網
◎文/廖吉軒
“群眾投訴漠然處理、損害群眾利益問題久拖不決……”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就如何解決基層作風不嚴不實、把紀委的監督執紀工作做深做細做實等問題,去年6月,遼寧省紀委監察廳依托遼寧紀檢監察網和民心網,創建問題線索共享和查處反饋網絡平臺,實現了省紀委對各市、縣(區)紀委和政府部門監督執紀情況“一鍵”督辦、一“管”到底的新模式。
“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建立此平臺,從源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積極推動執紀監督問責在制度建設、紀律建設、法治建設等諸多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遼寧省紀委監察廳“問題線索共享和查處反饋網絡平臺”自創建以來,已向各級部門發送提示函、提醒函43件,“問題內參”189封,收到各級領導批示49次。半年間,通過平臺轉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相關部門調查處理8501件,處理人員971人,其中給予黨政紀處分183人。信息化監督渠道將遼寧地區的群眾監督、網絡監督和紀檢監察監督形成合力,在解決“四風”問題上,找到了“出口”和“靠山”,有力地糾正了黨員干部違規違紀問題。
打開“遼寧紀檢監察網”,隨時彈出的“四風”問題舉報窗口,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群眾訴求平臺,背后支撐的是一個龐大的監督執紀信息管理系統,即“問題線索共享和查處反饋平臺”。這個平臺使省紀委直接連接下轄14市紀委、100余個縣紀檢監察機關和全省3000多個政府部門及公共企事業單位紀檢組,以1+14+100+3000的扁平化架構,構建了橫連部門紀檢組、縱貫省市縣三級紀檢監察機關的查辦體系,問題處置直達辦理單位。不管違紀形式多隱蔽,違紀行為發生地點多偏遠,只要群眾反映,都能在這個平臺的聯網系統中找到負責解決的部門和系統。
“這個平臺實現了監督的‘兩個覆蓋’,”據省紀委黨風室主任關淑娟介紹,“一個是覆蓋遼寧省全體公民,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可通過遼寧紀檢監察網舉報窗口反映問題,另一個是覆蓋所有問題責任主體。平臺使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履行監督執紀職能有了‘千里眼’,對那些守紀不嚴的黨員干部形成了巨大的約束和震懾。”
張某是朝陽市建平縣某局的工作人員,他沒想到自己因私自駕駛公車到當地醫院幫朋友辦事,竟然背了一個黨內警告處分。
營口蓋州市某村書記李某與村會計田某作假賬,以修路名義核銷村招待費1萬余元,被分別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和黨內警告處分并收繳違紀款。
“問題線索共享和查處反饋網絡平臺”的建立,改變了以往群眾對各種違紀行為空有抱怨卻無可奈何被動接受的局面,真正實現了“零容忍”。同時,群眾在平臺上可隨時對紀檢監察機關的公開反饋情況進行留言監督,群眾監督、網絡監督和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實現有機結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鐵嶺開原市業民鎮英守村某村民想到家中的征地補償款沒有按時發放,半夜起身通過窗口進行舉報,第二天中午,就得到了當地相關部門的回復?!斑@個平臺真是太給力了,若在以前,托人說情找門路也未必得到迅速解決,這是真心為老百姓辦事。”該村民在網上留言,用上了“給力”這一網絡流行語。
省紀委副書記李宇光說,“問題線索共享和查處反饋網絡平臺”之所以有如此威力,最重要的是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整合了群眾監督、網絡監督和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力量,建立了全新的、有序的發現問題機制,不僅促使問題有效解決,而且促進和帶動了黨風好轉、民風轉變。
2015年8月25日,有群眾反映沈陽市遼中縣潘家堡鄉某村村主任邵某違規操辦升學宴。經遼中縣紀委調查,邵某作為支部委員和村委會主任,頂風違紀的行為在群眾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給予其撤銷黨內職務處分,同時收繳除直系親屬外的其余禮金2200元。該村黨支部書記吳某在此次案件中未能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其所犯錯誤在另一問題中一并處理。
去年年底,鐵嶺市鐵嶺縣李千戶鄉大靠村村民反映,村書記趙某私自低價賣林,并未經過村委會協商和招投標程序。省紀委監察廳接到報告后,直接將問題批轉至李千戶鄉紀委。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61條,李千戶鄉紀委給予趙某黨內警告處分?!皬氖〖o委直接到鄉,縱貫四級的直達快辦,在以前是沒有的。”負責處理該問題的工作人員謝育斌說。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問題線索共享和查處反饋平臺上,利用問題分析以及數據分析功能,直接受理、直接查處群眾身邊的“四風”問題、腐敗問題和不作為、亂作為問題,正是這種落差效應,縮短了之前對基層問題線索層層批辦的繁瑣程序,使問題線索直達責任主體,從而保證了紀委開展執紀監督的高質高效。
每天,35人組成的“群眾監督信息服務工作小組”在計算機前緊張地忙碌。他們要對窗口投訴的每一個具體問題進行篩選、歸類、整理、報送、審核,再按照責任劃分分轉和提交。對于受理的一般性問題線索,分轉至省紀委派駐紀檢組或縣、區(市)紀檢監察機關調查處理;重要問題線索由省紀委監察廳或各市紀委、監察局直接受理查辦。對于問題線索調查處理不到位或久拖不決的,由上一級紀檢監察機關進行二次督辦。
“像用一根線牽著這個問題,不解決到位,就不會松手。”據平臺督辦服務組盧娟介紹,平臺對各責任主體的查處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量化考評,比如對部門接件率、回復率、辦理及時率、群眾滿意率等諸多數據進行量化比較,并自動生成評價數據,省紀委監察廳從中研判,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執紀切入點,對典型問題重點督辦。
2015年10月23日,有群眾反映營口市某區市民服務中心計生科科長夏某強制要求其購買生育險。經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黨組研究決定,給予其黨內警告處分,免去其計生科科長職務,并返還訴求人100元費用。當投訴人接到通知領取返還費用的電話時還不相信,反復詢問多遍確認,直到在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工作人員手中接到100元錢時才相信這是真的?!拔乙簿褪锹爠e人說這個網絡平臺管事,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也沒抱太大希望,倒是真給了我一個驚喜。”該市民說。
在辦理過程中,平臺對對待群眾訴求問題推諉扯皮、長時間不回復、辦理效果差等涉嫌行政不作為問題,直轉各地紀檢監察機關進行查辦。對于情節嚴重、態度消極的辦理單位,由省紀委召開督辦會,約談相關辦理單位及責任人。2015年10月29日,省紀委召開協調督辦會,點名道姓公開10起“四風”和“不作為”典型問題。相關責任單位現場展開自查自糾,研究制定解決方案。丹東市元寶區東都屹景小區居民吃水難,部門相互推諉,群眾投訴兩年無任何進展。嚴重官僚主義讓百姓利益受到損害。經省紀委督辦,丹東市紀委具體協調當地有關部門達成協議,對泵站進行改造,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

拿群眾反饋的意見“照鏡子”,讓主責部門既“紅了臉”又“出了汗”,遼寧紀檢監察網對問題線索共享和查處反饋平臺每日運行情況和督辦結果予以公開反饋、公開通報,使群眾監督、網絡監督、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形成合力,起到震懾和警示教育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已對27起群眾反映問題線索的督辦情況進行了通報。
2015年9月15日,一件題為“群眾反映法庫縣十間房學校亂收費相關部門不作為”的“問題內參”,放在了省紀委監察廳領導的案頭。之前,該縣教育局紀檢組接到問題線索后,敷衍調查,草率得出結論,群眾并不滿意。經省紀委領導批辦后,法庫縣紀委重新調查,查實亂收費情況屬實,校長郭某被免職,對其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對縣教育局和糾風辦的相關責任人因“不作為”而進行約談。
倒逼責任落實,有效推動熱點、難點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使紀檢監察監督的威懾力真正轉化為民生問題解決的推動力。每隔一段時間,平臺都會將地方部門“不作為”的“負面清單”進行整理、分析,然后形成“問題內參”,報送給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及時“捕獲”干部不良作風行為表現,注重抓早抓小,強化預警監督,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常態化。各地黨委和紀委部門通過約談函詢誡勉,充分用好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切實將紀律挺在前面。
省紀委監察廳還充分利用問題線索共享和查處反饋平臺,積極推動執紀監督問責在制度建設、紀律建設、法治建設等諸多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去年,在處理大連、丹東兩所高校違規收費問題上,最初是由省物價局價格監督檢查分局進行處理,責令清退違規收費,并對學校進行罰款。省紀委監察廳通過對這兩起“個案”的關注,糾偏“以執罰代執紀”的現象,再次批轉省教育廳紀檢組進行調查督辦,對涉事人員進行追責并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通過電子化系統運行、程序化規范運作,遼寧省紀委積極構建“違紀問題直查快辦體系”“‘四風’問題督辦體系”和“源頭治理體系”,并日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