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嵎(臺灣)
?
創作理念
◆張舒嵎(臺灣)
我1962年出生于南投縣最南端邊陲小鎮“竹山”,一個“濁水溪”與“清水溪”交匯處的農家莊。由于遼闊、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養成了我質樸的性靈及創作題材。退伍之后,在臺北繁華的都會生活了6年,這是另一種壓迫、緊張又冷漠的不同環境氛圍,而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體驗,也在作品里互相交錯融合出對立又共存的風貌。我的創作歷程先接觸平面繪畫,36歲之后才轉換立體的創作。很慶幸:十年的繪畫經驗,給予我立體雕塑及陶藝作品有更強烈豐富的形式上表現力與生命的穿透力。
藝術的呈現,對我而言是一種對待自己生命的態度,更是一種個人看世界的獨特方法。我時常不自覺地擺蕩在“虛無”與“存有”之間的生命狀態里。在執行創作上,有時極端專注地伏擊每個“一閃而逝”的思緒或所謂的靈感,獵捕著流離失所的意象!有時只是漫不經心的本能反射或是對“社會現象”的反芻,直觀又隨性地釋放出郁積的生命能量或殘渣。
在自嘲反諷里——可以看到可笑的普世價值!
在戲謔玩世中——得到不負責任的片刻自由!
在自我與現實的交戰中——鋪陳出真誠的生命場景!
有時在茍存的肉體極悲壯的精神對應關系里,我兇殘又精準地虐殺每一寸靈魂,享受著肉體在瀕臨存亡之際的暴力美感及感情斷裂時的快感。溫馨美好只是奢侈的回憶或是虛構幻想的場景;其實,最美好的部分是:藝術創作有時像饑餓出籠的野獸般,“它”能不斷的啃噬我越來越無聊又厭煩的生活體驗及剩余的生命。
幸好他肯定能繼續存活下去……直到被遺忘……

漫游·塵世——迷藏人生 陶雕·釉彩·原木(含木座) 張舒嵎

我釋放的不是自由,是鳥聲陶藝雕塑張舒嵎

閃身,走進了另一個星夜里陶藝雕塑張舒嵎

傾斜的心陶藝雕塑張舒嵎

在海岸陶藝雕塑張舒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