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敏(湖南 婁底)
?
一個農民和他的油畫世界
◆安敏(湖南 婁底)

書畫家彭勃
彭勃(原名彭佐仁),藝名土思瓜、清塘居士。1969年出生,初小文化,農民,湖南新化人。中華詩詞協會會員、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9歲起開始自學寫字畫畫,1991年11月由新化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縣文化館聯合舉辦彭勃、謝敏杰和李業宗三農民畫展,同年連環畫作品《拐杖姑娘》榮獲湖南青少年美術作品展一等獎。2013年,經由湖南紅網、婁底電視臺、湖南公共頻道及全國70多家網絡媒體相繼報道和轉載個人事跡。2014年4月在婁底市博物館舉辦個人詩書畫展,同月經由湖南省宣傳部審議通過,成為全國互聯網舉辦的“全國百家網站尋找追夢人”候選人之一。2015年11月在長沙簡牘博物館成功舉辦了“犁背上的彩色夢想”個人藝術作品展。
說起來彭勃是我老鄉,卻在年前才相識。是因為他要籌辦長沙畫展,要編一本書出版,也要為他的書畫作品做點文章,便找上了我。
我曾經聽說婁底舉辦過彭勃的畫展,當時有兩個關鍵詞我頗感興趣,一個是“農民”,一個是“油畫”,“農民”和“油畫”都是很一般的名詞,但把這兩個詞疊在一起,我就覺得有價值。農民畫畫也不稀奇,曾經咱們中國有一個縣的農民畫紅遍大江南北,有一個莊的農民個個能寫詩,我在家鄉新化縣文化館工作時,新化縣孟公大隊也是一面全國農村文化的旗幟,那里的農民也都能寫能畫能唱,因為那時候工農兵是文化的主人!而在今天這個文化尤其是文藝越來越遠離真實的生活、越來越游戲生活的時代,還有農民執著地追求著藝術,而且又始終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而且一個農民玩的還是生產流程很復雜的油畫,又把藝術和土地結合得如此緊密,不能不令我欽敬,就像欽敬我們的土地!他本名叫彭佐成,改成了朝氣橫生的彭勃,與“蓬勃”諧音,他是要蓬勃著一個農民的理想,蓬勃著一方土地的生機,還是要蓬勃著眼下離生活越來越遠、離人民越來越遠、離社會越來越遠的藝術的真實及其生命嗎?
這些感覺,是我在與彭勃面對面的時候產生的,我眼前的農民油畫家絕對不是披著一件農民的外衣來抖動新聞炒作的暴風驟雨,他分明就是自己毫端下描畫的那座老宅子,屋門前那丘水田,土里邊那株莊稼,山道上那棵被風風雨雨雕刻過的樹。他把他的家園繪成了畫,家園的風雨也在他的臉上、肌膚上刻出了畫,這臉上沒有絲毫藝術家的成色,全都是土地的滄桑!我于是就知道了這是一個雙目失明的父親膝下八個兒女中的一個,知道了他終于無法獨立門戶而“出嫁”成了上門女婿,知道了他為著生計和千千萬萬的中國農民工一樣遠走他鄉,知道了他從來就沒有離開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他那雙手,始終是在握過犁耙刀斧之后再提筆揮毫。而在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是重恙染身,卻依然給你一種蓬勃之氣,那病魔只能是退避三舍!我看到了他身邊的一個女人,以后幾次與他見面時這個女人都在左右,我想,這位當年讓他義無反顧去倒插門的叫方招花的女人,給了他生活的力量,也給了他生存的堅韌,更給了他藝術的信心!
解讀過彭勃的人生磨勵再去解讀他的作品,就能讀出他對土地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忠實。他筆下的畫幅,展開的全都是與他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切,都是鄉土上總讓人流連的風情——鄉間那些老屋,是他目光捕捉的主體,他苦難的父親和父親的父親在這樣的老屋里營造過一輩一輩人的生活氣息,他從飄逸著親情的炊煙和相伴著哭哭笑笑的雞鳴狗吠里,尋找著色彩的溫度。他童年的小河、小河上的水車,是他攜帶了一生的記憶。他的水田他的犁耙、他的耕種他的收獲,在他畫筆下就像他插秧一樣的得心印手。那些屋前屋后
的山林、那些春天的青草和冬天里的荒茅、那些叮咚的牛鈴和啾啁的云雀,都在他的油彩里喚發著生機。還有那不同的鄉間不同風格卻和山歌一樣不老的風雨橋,更在他的筆下一次又一次地呈現出山高水遠的村寨文明。

雙虎 油畫 彭勃

花伴清流風自和 油畫 彭勃

紫鵲界風光——疊疊豐收 油畫 彭勃
這是彭勃油畫創作的第一個主題,是農民和鄉土的情結,是藝術呼喚和生存情感的共鳴。
彭勃油畫的第二個主題,是新化曾經養在深閨而今游人絡繹的自然山水,面對奇山秀水,他的聚焦點還是在自然生態與人類生存的關聯上,所以重點描繪的是紫鵲界與大熊山,這兩處奇觀都是山民們朝朝代代勞動生產與自然保護的結晶。油畫里的紫鵲界與大熊山,因此就不僅僅是風光的描繪,多方位多角度的油彩里,能疊現出歷史與文化的氣息,因為作為一個農民的彭勃,能讀懂那梯田里農耕的汗水,能聽懂那深山里伐木的回聲……
彭勃第三個著眼點則突破了故土的視覺,但依然在生命的搖籃里著墨,那就是對偉人和名人故居的描畫。這既是創作視野的擴張,也是人生境界的陶冶,亦是對創作嚴謹程度和藝術表現張力的訓練。作為偉人與名人的故居,在人們眼里是熟知的,畫家筆下首先需要實景還原的真實,同時又需要給賞畫者藝術飛翔的空間,還要從畫面的質感里讀出偉人的力量源泉,感悟山光水色、青瓦土墻間英雄豪氣的脈搏。一個農民油畫家敢于選擇這種創作,其勇氣我就欣賞!
我是從油畫創作的角度來看彭勃的,其實他的創作不僅于此,國畫創作就很見功力,書法的楷、行、草也都底蘊生花,而且詩詞創作也不少。他的偉人故居系列,都是在故居寫下一首詩詞后,回來再出油畫,再將所作詩詞書寫,詩、書、畫于一體整體呈現。故鄉系列和紫鵲界、大熊山系列很多也都配有詩、書。他最早并不是作油畫,之所以后來主攻油畫,我想還是與他對故土的摯愛有關。他要把自己的鄉土最真實地留在自己的畫面里,我曾經聽他跟別人說,你那老屋要拆了蓋新樓了吧,我幫你把它畫下來,以后再掛到新屋里。他也跟我說,鄉里很多事物,包括山水田園,也許若干年后慢慢就會消失了,也許還會出現滄海桑田之變,這里邊有很多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財富,包括文化,我要用我的畫筆把他們傳承下來,而最寫實的畫面則是油畫。
這就是一個真實的農民。這個時代有這樣一個大山深處的農民油畫家,實在是這方土地的大幸!我更希望彭勃筆下的油畫,最終鋪展開來的時候,是完整的一部家鄉的山水史、一部家鄉的農耕史、一部家鄉的風情史……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婁底市作家協會主席)

大熊山風景——古韻清流 油畫 彭勃

紫鵲界風光——金色旋律 油畫 彭勃

靜以生慧 道法自然 書法 彭勃

天道酬勤 書法 彭勃

湘西鳳凰黃茅寸 油畫 彭勃

湘西苗寨巖排溪風光 油畫 彭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