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新聞史學會輿論學研究專業委員會主辦、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承辦的第二屆中國輿論學論壇2016年3月26日在北京開幕。來自全國新聞輿論學界的300余位專家學者會聚一堂,圍繞輿論學理論建構、網絡輿情監測引導、輿論生成機制與演變規律、國家形象與對外傳播等12項議題展開研討。
專家學者們認為,媒介技術的社會化發展,使社會公眾獲取信息、共享資源、溝通交往、表達意見的渠道更加多元,這對社會治理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特別強調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這反映了黨對輿論認識的一個新的高度。”中國社科院新聞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表示。
對網絡輿論如何生成演變、如何改善輿論生態等議題,專家學者分別從政治、經濟、技術、傳播等視角分享了自身的研究成果和建議。人民網副總編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主任董盟君建議,“從‘供給側改革入手改善輿論生態,”主流媒體要保障和增加內容供給,對沖自媒體上的輿論偏差,成為社會輿論的壓艙石。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張昆也認為,眾聲喧嘩之中,社會更加需要專業媒體的理性聲音。
“輿論的規律到底是什么?”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鄒振東呼吁,要“回到輿論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上來。”上海交通大學輿論學研究會會長謝耘耕也指出:“我國輿論學在學科意義上還未獨立成熟,相關研究大多散見于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公共管理學、計算機科學、圖書情報學等領域,建立輿論學學科體系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