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其方
[摘 要]研發和創新是軍工企業生命的驅動力,軍企的研發創新對大部分工業經濟領域的技術變革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鑒于軍工行業的特殊性質,政府相關軍事機構對于軍工行業研發支持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文章以歐美國家政府對軍工研發的支持為背景,分析研發活動對民用經濟創新的影響作用。
[關鍵詞]軍事機構;國防研發;民用技術創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6.040
1 歐美國家國防研發支出情況
19世紀中期之前,軍事技術并未有太多明顯改變,并且在眾多領域滯后于民用技術的發展。到了19世紀后半葉,軍事技術發展和軍備競賽直接推動了各國政府對于軍事技術研發的投資,在這一階段軍工武器得到質的飛躍,并產生了新的武器(飛機和潛水艇)。
1944—1945年美國制訂曼哈頓計劃,政府出資建立眾多基礎實驗室,其中很多實驗室由美國大學來管理。美國的科學研究發展局負責該計劃以及其他軍用研發項目中研發合同的實施和監督工作,并支付全部研發費用和日常開支。美國的研發支出中國防研發支出一直占比較高,1950年國防相關研發支出占到總研發支出的80%以上,1950年之后國防研發支出有所下降,但是其占總研發支出的比重仍超過一半以上,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后又呈現出逐漸遞增的趨勢。
通常,我們將研發支出分為三個部分:基礎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和開發性研究。在我們所考察的時間段內1950—2005年歐美國家的國防研發支出中80%均貢獻給了開發性研究,基礎研究不到5%。通常來說,基礎性研發對于民用經濟的技術溢出作用最明顯。除此之外,在考察期內,歐美各國的國防研發支出中投入飛機和電子設備的部分最高。
英法的情況和美國類似,法國的國防研發支出中投向大學的基礎性研發支出占比平均不到1%,英國相對而言較高,但是英國的研發支出中投向開發性研究的也占到了總研發支出的80%。更詳細的數據顯示:美國和英國的大學研發占比比法國高,但是到20世紀末,三個國家中,企業的研發活動還是占到了最大比重。對于美國,企業主導研發活動的情況超過50年,但是法國企業控制研發活動還是2000年左右開始的。
美國與英法國防研發支出相差較大的是冷戰時期,法德英日瑞典的國防研發支出總和是1981年美國政府研發支出總和的38%,1990年的30%和2000年的21%。不考慮美國研發支出的成本效用問題,其對民用創新的影響相比較而言更為顯著。
2 國防研發支出對民用經濟創新的影響機制
從理論上來說,軍工行業的國防研發具有顯著的市場失靈和非市場性的特點。國防研發具有較高的投資風險,研發投入的沉沒成本巨大,因此市場上的私人研發活動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必須由政府承擔一部分研發投資,才能彌補私人研發投資的缺失。
雖然政府的研發支出是促進軍工技術創新必不可少的,但是其對民用經濟創新活動的影響卻是多方面的。首先,從正面角度來看,一是政府資助新興的技術和科學,這些技術不僅有利于軍用技術的發展,也有利于民用技術的發展,這種投資傾向于基礎性和應用性的研發支出;尤其是這種資助很多投向了大學等研發機構,這些機構培養出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具有通用性。二是政府資助的國防研發項目中涉及的技術本身就是軍用兩用技術,從而投資于該技術,對于民用技術發展有較大的溢出作用。三是國防部每年的研發支出會以各種形式投入到生產中,其中一種是國防部通過采購合同的形式購買先進技術。這種需求的轉變會促使企業轉向新技術產品的研發,也會使得擁有這些新技術的小企業獲得大量采購訂單,從大規模的生產中獲得對新技術的熟練掌握和創新。
但是政府研發支出對民用創新也存在負面效應:一是國防部在采購中過多關注于產品和技術性能,而忽略了對可靠性高、低成本生產技術的關注,導致這方面研發創新活動的缺失,而影響了技術的競爭力。二是美國政府通過各種投資補償措施推動中小企業進入新興的技術領域,導致行業內小企業數量多,而小企業的資產和生產能力有限,整體降低了行業的競爭力。三是國防研發支出會擠出私人研發支出,尤其是對知識資本方面的影響。高端技術領域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資源是稀缺的,如果政府加大國防研發支出,會導致人力資源供不應求,從而出現國防和非國防領域人力資本價格的上漲。這會削弱私人企業雇傭高技術勞動力進行研發創新的動力。
3 案例分析
從理論上來看,政府增加國防研發支出對民用技術創新的影響,一方面受到技術發展本身特性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到各個時期不同環境以及產業結構的影響。
19世紀中期,美國陸軍部對通用零件制造的槍產生強烈興趣,推動了美國機床技術的發展,但是之后只有軍用武器才使用這種技術,因為其生產成本很高。隨著數控機床的出現,為了進一步提高武器性能,美國空軍資助了麻省理工實驗室的一個大型研發項目,主要投資于數控機床技術。該項目發明了一套數控機床軟件。空軍對于購買這種軟件的航空承包商進行了資助,使其在軍用領域得到推廣,但是該技術軟件和硬件要求超過了民用,使得這種數控機床沒有在民用市場得到推廣,與此同時來自日本機床企業開發的一套簡單的數控技術迅速占領了美國的民用市場。這項國防技術的資助并未對民用技術產生促進作用,源于軍民消費者對性能要求差別巨大,以及軍用數控技術未降低成本,簡化操作,使得國防部門的資助削弱了美國整個數控機床行業的競爭力。
但是飛機領域與此相反。后冷戰時期,國防部門對美國的民用飛機提供了大量的研發資助。據報道,在1945—1982年,商用飛機行業中國防部門資助的研發支出站到總研發支出的74%以上,1985—2000年政府每年的資助占比不少于60%。從1925年的大黃蜂到1980年的渦扇發動力,商用飛機的發動機技術受益于軍方技術采購和研發資助。除此之外,航空電子技術,包括引擎燃料控制、飛行管理和導航技術,都受益于軍事技術的資助。但是,從20世紀之后,軍民飛機技術和要求差別擴大,這種技術溢出作用有所下降,但是在航空電子設備和驅動力方面仍很重要。目前,民用技術在機身方面的發展有所領先,軍隊開始使用商用DC-10機身作為基礎,說明民用技術開始向軍用技術溢出。
與此類似的還有信息技術行業,國防研發支出和政府采購政策對于電子計算機和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初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技術的更新和發展,現在又逐漸從軍用溢出到民用,轉為民到軍。
從上述一些案例中可以看到,國防研發支出與民用技術創新之間存在很大關系,但是不同行業不同技術,其影響不同,但是一致的一點是,隨著技術的成熟,軍民技術之間差距擴大,國防研發支出對民用技術創新的影響越來越小。此外政府的國防研發政策起到重要作用。美國政府通過研發合同支持小企業進入新興市場,從而促進了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推動。
參考文獻:
[1]Reppy,J..Defense Department Payments for‘Company-Financed R&D[J].Research Policy,1977(6):396-410.
[2]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Y2003 Budget[R].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Washington D.C.:2002.
[3]David P.A.,Hall B.H.,Toole A.A..Is Public R&D a Complement or a Substitute for Private R&D? A Review of the Econometric Evidence.[J].Research Policy,2000(29):49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