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對于“三農問題”越來越重視,成為了社會主義發展過程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實施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要想達成新農村建設的這一目標,我國政府就必須從財稅政策著手,扶持新農村的建設。文章從財稅政策在新農村建設當中的必要性著手,分析新農村建設背景之下存在的財稅問題,探究解決的政策思路。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財稅問題;政策思路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6.101
1 財稅政策在新農村建設當中的必要性
1.1 新農村建設是財稅職能的本質要求
財稅政策在確定自身職能的過程中,需要從政府以及市場等角度出發,其主要的職能:首先,是確保社會公共事業的要求。財稅職能能夠確保國家機構的正常運行,確保社會科教文衛事業正常發展,以及能夠為社會的再生長提供各種類型的公共服務,這些公共服務當中也包括農村公共服務以及公共的需求等;其次,是調節社會經濟職能的要求。國家政府能夠通過財稅政策的實施對公共預算進行調節,確保其處于平衡狀態,以便于與貨幣政策的實施相互配合。同時,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財稅政策能夠有效地對農村地區的供需量進行調節,保證農村市場的穩定發展,并且利用財政補貼以及稅收等分配方式,彌補新農村建設當中資源配置的不足;[1]最后,是規范農村分配秩序的要求。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當中,國家能夠通過財稅政策對農村建設中所需的財力進行規范,確保財力分配的公平公正,防止出現不均衡的現象,確保農村居民都能夠獲得生活的保證,促進農村經濟的平穩運行。
1.2 新農村建設是健全財稅體制的迫切要求
長久以來,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所實施的城鄉財政分治的財稅政策,導致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出現不公平現象。在農村地區,人民群眾所需的公共產品以及公共服務都需要進行自我籌集,加大了農村居民生活的負擔,承擔了應由政府財政承擔的部分費用,進一步加劇了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不足,使得農村發展所需的公共成本增加,因此,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當中,相關政府需要逐漸完善現行的財政體制,不斷調整城鄉的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加大對農村地區的財政投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均等的財稅公共產品以及公共服務,減輕農村居民的負擔。
2 新農村建設背景之下存在的財稅問題
2.1 建設資金投入不足,財政支農結構不合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雖然我國逐漸加大了對農村發展的重視力度,實施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然而,由于受到自身財力的限制,導致國家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建設資金投入不足,不能夠有效的滿足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需求。自2005年至2008年,我國的財政支出逐漸由33930.20億元遞增至62592.66億元,其中,在新農村建設當中的財政支出僅由2975億元提高到5955億元,由此可以看出,雖然我國的財政支出環比呈現出增長的趨勢,然而,財政支農支出的環比卻是呈現出降低的趨勢,財政支農支出在財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逐漸降低,致使財政支農結構不合理。近年來,雖然我國也逐漸加大了對新農村建設當中的財政支出力度,為農村地區建設了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大力發展了醫療以及教育等社會公共事業,但是在新農村建設當中的財政投入總量仍舊不足,并且在農村覆蓋的范圍也十分狹窄,阻礙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2]此外,農村公共產品與服務的供給仍存在很大缺口。雖然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和力度,但由于基層政府財力拮據,加之農村公共產品與服務的供給歷史欠賬太多,短期內難以彌補農村公共產品與服務均等化的缺口。
2.2 政府轉移支出有限,社會事業發展緩慢
“三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社會發展過程當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我國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惠農利農的政策,隨著農業稅的取消,雖然能夠減輕農村居民的部分負擔,使得農民的經濟收入得到了有效的增加,然而,由于財權上移、事權下移的財政現象,導致我國現行的財政收支體系很難滿足基層工作的需要,使得基層財政工作的開展陷入困境。再加上由于農業經濟的提高,使得農民收入逐漸增加,促進了農村教育以及醫療保障等社會公共事業的支出,這就需要政府的轉移支出。然而,對于農村地區的義務教育來說,我國更加重視高等教育的投入,由于農村居民收入的限制以及國家對高等教育階段農村困難學生補助力度的不足,使得受教育程度得不到提升。與城市相比,諸如農村的孩子仍未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權,農民的社會保障待遇,農村的科技與文化建設等。
2.3 稅制結構不合理,改革措施不完善
就目前來看,我國的農業稅收制度具有城鄉二元結構特性,城鄉兩者之間的稅制不統一,沒有使得財政稅收真正起到調節城鄉居民收入的作用,扭曲了稅收的公平性。同時,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當中,由于缺乏與財稅相配套的措施,使得農村財稅改革的過程當中缺乏完善的措施,導致財稅改革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再加上由于我國對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使得農村社會公共設施缺乏有效的建設,制約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3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財稅政策思路
3.1 積極推進城鄉稅制結構改革
由于長久以來城鄉二元稅制結構的影響,使得我國城鄉居民之間的財稅負擔不平衡,農村居民的稅負實際上高于城市居民,因此,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當中,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實現城鄉稅制的統一,積極推進城鄉稅制結構的改革,使得稅負能夠公平合理。這就要求,在農村稅收政策改革之時,需要構建以增值稅為主體的多種稅收相輔助的稅收體制,逐漸使得農民由特殊納稅人向普通納稅人轉變。在財稅政策的實施中,設置好個人所得稅的免征額,實現對現有增值稅體制的創新,實現城鄉統籌發展。[3]嚴禁以損害農民利益為代價來增加財政收入的做法。
3.2 不斷優化支農資金投入
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當中,相關部門需要不斷優化支農資金的投入,加大對科教文衛等公共事業的財政支出,使得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以及生存條件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財政支出,把九年義務教育政策落到實處,提高農村基礎教育的質量,建立健全農村職業化教育,使得農村居民的整體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為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經濟的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得城鄉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
3.3 制定合理涉農財稅政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想促進農村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就需要制定好合理的涉農財稅政策,使得農業朝著市場化的發向發展,這就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力度以及取消不必要的稅負,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同時,加大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為農民的就業提供便利條件,促進農村居民經濟收入的增加。此外,挖掘農村地區的優勢以及特色,使得農民能夠認識到自身在新農村建設當中所處的地位,發揮主人翁的精神,實現自主發展。
4 結 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農村建設已經步入正軌,在當前時期,國家需要針對農村財稅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制定一系列的解決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為農民提供良好的生存以及生產環境,為新農村的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那頔,葛敏.現階段農村財稅改革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10):13.
[2]司曉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農村財稅政策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1.
[3]周建松.關于構建促進農村金融發展的財稅政策的思考[J].浙江金融,2010(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