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 金湖江
[摘 要]中小企業集群融資作為一種解決群內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新思路,越來越多的受到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的重視。文章基于動態理論視角,從中小企業集群自組織和他組織演化的兩個方面對融資模式進行理論研究,揭示中小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融資模式的演進與選擇。
[關鍵詞]中小企業集群融資;動態演化;自組織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6.142
1 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概念
中小企業集群是以產業集群為依托,基于產業鏈分工合作的眾多獨立的中小企業聚集于一定地域范圍而形成的穩定、具有競爭優勢的集合體。中小企業集群融資就是以這種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集體力量作為擔保或抵押來向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籌措或者運作資金的行為過程。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的概念包括群內融資、群外融資和群內外集合融資。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是區域金融的創新形式,單個企業只專注產品價值鏈上的一個或幾個環節,而集群以產業分工的形式,通過價值鏈將上、中、下游的中小企業聯系在一起,使中小企業融資產生了規模經濟效應,提升了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評級,提高了融資效率。
2 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的動態演化方式
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的模式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著集群內外環境與集群質量變化而演變的。從復雜適應系統的角度看,融資模式演化的基本形式有自組織、他組織和兩者結合演化。自組織演化是指不需要外界指令而自發的通過競爭、協同和反饋機制推動集群由低級走向高級,例如義務小商品市場、海寧皮制品集群和紹興輕紡工業集群等。自組織演化是由集群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共同演進和協調。他組織演化是指依靠外界指令促使系統內部協調行動,從而系統被動地由無序走向有序,例如通過政府的扶持建立的各類工業園等。
3 中小企業集群的自組織演化
3.1 中小企業集群廣度的自組織動態演化
集群廣度決定中小企業集群融資邊界的大小,由產業集群內的企業數量、就業人數及銷售收入等指標來反映,隨著生命周期的不同,集群的環境、動力、實力和潛力隨之發生著變化。具體呈現見下表,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均由邊際收益來自行控制演化。集群內的企業最初都是建立在簡單的相互模仿的基礎上,有新成員加入可以分擔運轉成本而帶來邊際收益增加;但隨著生命周期進入成長與成熟階段,產業集群內部依然是沒有產品差異化的競爭狀態,假冒偽劣會日益增加,集群反而產生了負面效應,集群進入了衰退期。
3.2 中小企業集群深度的自組織動態演化
集群深度由集群過程、結構和功能三者決定,體現集群融資模式涌現性的強弱即集群融資模式的升級與替代。集群內部的競爭與合作是促進集群自組織發展的動力,集群自組織演化過程由孕育—誕生—成長—成熟—衰退構成,集群演化過程各階段的細節見圖1。
圖1 集群演化過程各階段的關鍵點
第一,在集群的誕生階段。往往是由地理空間集聚了相關聯的少量企業,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和區位優勢起步發展,由于市場、政府扶持力度較弱,集群動力不足,進入門檻很低,但發展速度很快,加速點A可能誕生集群沿著實線方向迅速成長,也可能進入虛線快速夭折。誕生階段處于集群的起點,需要加速成長壯大,否則就有可能夭折。
第二,在集群的成長階段。大量企業開始遷入,集群效應開始顯現,配套環境日趨完善,集群內形成了一定的行業標準,進入門檻增高,鞏固點B是產業集群進入盛衰兩種情況的轉折點,好的情況是向上突破進入成熟階段,壞的結果是提早進入衰退期然后消亡。
第三,在集群成熟階段。經過前期的積累產業集群進入穩定階段,集群本身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自我發展能力,配套環境已至成熟,行業標準基本定型,外部企業進入的門檻非常高。控制點C是產業集群命運的轉折點,一種是創新突破瓶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另一種是沿著自然規律按照實線方向走向衰退。
第四,在集群的衰退階段。集群內部惡性競爭頻發,價格戰不斷,最初集聚的優勢也消失殆盡,生產技術、商業模式創新無法突破,集群環境惡化,與其坐以待斃,大量企業開始尋求其他出路,外遷或者轉型,自此集群進入衰退期。
4 不同深廣度組合狀態下的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
從復雜適應系統角度,中小企業集群涌現性是集群結構和功能增值的結果,產業集群深而廣,涌現性就突出,產業集群淺而窄,涌現性就弱化。根據集群的廣度和深度的不同組合可以得到圖2的四組組合。
圖2 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自組織演化分析模型
4.1 集群廣度小——深度淺狀態下缺乏涌現性的非正式融資模式
在圖2的第一象限中,中小企業集群處于生命周期的形成階段,規模小,交易范圍有限,集群融資的涌現性缺乏,正式融資的門檻無法達到,適應此時中小企業融資的模式主要是源于集群內部的非正式融資,如集群內部信貸市場融資、集群內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等。集群內部信貸市場融資是內生于中小企業集群內部的內源性間接融資,以群內互助會、集群財務公司貸款的形式存在。集群內部資產市場直接融資則以中小企業群內發債、股權群內轉讓、群內信托租賃等形式存在。
4.2 集群廣度大——深度淺狀態下的群內強涌現性融資中介模式
在圖2的第二象限中,中小企業集群與外部資源的流動性增強,集群由封閉轉向開放,非正式融資無法滿足集群企業需求,但由于集群深度淺,存在結構和功能方面限制,影響外部正式金融供給。此時,中小企業集群融資通過制度創新,在集群內部建立了正式的融資中介組織,充當集群與外部正規資本市場的橋梁。如集群向銀行的中長期關系融資模式、集合融資模式、集群風險投資融資模式、集群信托融資模式、集群租賃融資模式等。
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的優勢在于集體的力量,集群財務公司是能夠充分發揮集群內生需求和外化表現的有效載體,通過集群財務公司向銀行的中長期融資模式得以實現。群內企業放棄單打獨斗的單個融資策略,采取集體行動,通過財務公司統一向商業銀行融資,然后再把融得的資金進行按需分配。
4.3 集群廣度大——深度深狀態下的涌現性非常突出的正式金融市場融資模式
在圖2中的第三象限中,集群規模和群內企業規模都擴大,集群內部中介融資不能滿足企業持續資金需要。集群結構與功能的深化使得企業可以更加自由的采取豐富的涌現性融資模式進入正式金融市場。如集群產業基金融資模式、集群集合債券融資模式、集群擔保債券融資模式等。
4.3.1 集群產業基金融資模式
產業投資基金是由一定的機構向特定對象募集資金形成基金用于特定項目的建設,并以此形成的投資收益回報投資者。中小企業集群可以參考“渤海產業投資基金”、“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通過商業的方式募集民間資金。
4.3.2 集群集合債券融資模式
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是由若干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作為債券聯合發行主體,是一種創新債券。目前我國的“03高新債”“07中關村債”“07深中小債”“09大連中小債”均是由政府統一組織的中小企業集合債券。
4.3.3 集群擔保債券融資模式
集群擔保債券融資模式是基于“路衢模式”改良的CDO金融衍生工具創新,在此模式中,中小企業集群財務公司不僅充當集群信托基金發起人的角色,還擔負擔保機構、風險投資者的角色,與商業擔保機構和風險投資者一起,負責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和融資棄權買賣。
4.4 集群廣度小——深度深狀態下的涌現性顯著的正式與非正式混合融資模式
在圖2中的第四象限,中小企業雖然規模小,但專業化程度非常高,集群結構形態很先進,正式和非正式融資模式均可以采用。
5 他組織動態演化的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
中小企業集群的演進是從集群自組織開始,融合了外部發展環境的集群升級。結合宏觀環境對金融的抑制或者深化,集群環境處于封閉還是開放的不同組合變化,可以從他組織的動態演化中形成四種組合:一是金融抑制——集群封閉情況下的非正式融資模式;二是金融抑制——集群開放情況下的集群內部融資中介模式;三是金融深化——集群開放情況下的正式金融市場融資模式;四是金融深化——集群封閉情況下的正式、非正式混合融資模式。
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的選擇要受到集群內外環境的影響,既是一個集群財務公司的自組織行為,又受到集群外部他組織的影響,除了集群內部自主創新外,更需要國家層面、地方政府、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高連和.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新模式論[J].金融論壇,2014(11).
[2]景澤京.中小企業集群融資與價值估算[J].經濟研究導刊,2010(8).
[3]黃飛鵬,李向陽,張浩.需求流動網視角的集群式供應鏈演進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2-85.
[4]王丹.產業集群生命周期發展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1.
[5]劉宇會,董澤.黑龍江省中小企業集群融資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