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臨軍
藝術女生愛上蠟像師
今年25歲的達芬,出生在湖北武漢市一個藝術之家,家庭氛圍的熏陶讓她從小深深地愛上了美術,幼時她就非常喜歡畫各種人物和小動物。
大學時,達芬學的是藝術設計專業。有一位老師教會她制作人像、360度影像、雕塑……這些技藝吸引了達芬。很快她便能把一塊塑泥變成藝術品。
2013年畢業時,恰逢即將開館的武漢杜莎夫人蠟像館招聘蠟像師,達芬就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接著開始接受英方人員的系統培訓。達芬了解到,杜莎夫人蠟像館于1835年在英國倫敦設立,是全世界最負盛名的蠟像館。蠟像的制作是一門高超技藝,其中有一些秘訣只被少數人掌握,如雕塑蠟像原料的配制、顏料的增添等等。
達芬如同一塊巨大的海綿,瘋狂地汲取著蠟像制作知識。當她在蠟像工藝上頗有心得時,老板宣布,她被武漢杜莎夫人蠟像館錄用。就這樣,達芬成了該館第一位蠟像維護師。
2013年年初,亞洲網壇一姐李娜載譽返鄉,李娜開創了中國在世界網壇上的歷史,為祖國和家鄉贏得了榮譽,武漢杜莎夫人蠟像館專門為其量身制作蠟像。達芬和英國前來的專業制作團隊一起,為這位世界網壇巨星進行全身精準測,整個過程耗時近3小時。工作人員在李娜的身體上標志了200多個點,例如眼睛到眼睛、眼睛到耳朵、耳朵到嘴巴、耳朵到耳朵等這些距離都是重要的數據,用以輔助手工精密測量。為了抓住其最真實的面部表情,光是拍攝的臉部特寫照片就有300多張,以求蠟像成品惟妙惟肖。
達芬說,“真正的蠟像是連一小塊傷疤、身上的胎記、文身等微小的細節都要準確復制的。”事實上,一尊蠟像的誕生,需要包括雕塑家、模具師、裁縫、化妝師、假發制造商,加上燈光師、布景設計師、音響工程師以及發型師在內的十幾位藝術家參與創作。就這樣,李娜有幸成為該館首位體壇明星。
“打理”世界名人,穿衣描眉都要管
達芬說,為了讓制作出來的蠟像更逼真,除了已經去世的名人外,任何一座蠟像都由英國總部的制作團隊為本人進行眾多數據的測量,然后才動手制作。
蠟像是一門被稱為“立體攝影”的超級寫實主義雕塑藝術,力求比一般雕塑更接近人物原型,達到栩栩如生、最真實還原人物的效果。鮮為人知的是,蠟像造價昂貴,每個均在150萬元以上,并且能保存上百年。
達芬是蠟像館的職業維護師,除和團隊一起測量有關數據外,平時她主要負責名人蠟像的維護工作,大家都叫她“美容師”。每天清晨,達芬都要最早到達館內,然后仔細尋找蠟像上的瑕疵,進行及時修補。
此外,還要為那些“名人”整理衣服、鞋襪、發飾、妝容等,待把世界各地名人的外形一一“糾正”完畢,再為它們精心化妝。偶爾發現某尊蠟像有些部位失色了,她便提起畫筆,用油彩為蠟像“補妝”,然后以硬毛筆仿造出皮膚的紋理。以保證10點鐘開館后,所有“名人”都能神采奕奕地迎接參觀者。
除了對蠟像的日常維護,達芬和同事們每隔一個月左右,還要讓這些蠟像輪流接受“全身美容”,其中包括換洗衣服、更換首飾以及洗頭。
最麻煩的當屬給這些“名人”洗頭了。達芬為它們準備了專用的香波洗發水和護發素,“那些東西比我們自己用的價格昂貴多了。”在洗頭的過程中,她首先會用一塊白布將蠟像的頭部從發際線以下全部蓋住,“之后洗發、上護發素、吹干等等各種程序和我們洗頭完全一樣。”
頭發洗干凈以后,達芬還要再根據參考圖片給蠟像們做回發型。
每天為美國總統打領帶,給貝克漢姆梳頭,替范冰冰修睫毛,在粉絲們看來,這或許是最讓人羨慕的職業,而這一切對達芬來說,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因為每天都有數百游客來到蠟像館參觀,游客零距離的接觸難免導致蠟像出現損傷,達芬就是這些“世界名人”的守護人。
剛開始接觸這個職業撥弄蠟像時,達芬還有些緊張,畢竟這些都是惟妙惟肖的“名人”。好在達芬有著深厚的美術功底,加上自己的勤勉細致,很快,很多維護工作她做起來就得心應手了。一次,幾位爭相拍照的游客不慎將一尊蠟像推倒,導致其損毀嚴重。達芬和同事連續加了5天班,對蠟像鼻子塑形、修補裂痕、重新上色,直到它被重新放在原位展出,她懸著的心才落下來。
蠟像揭幕儀式以后,游客們上前與心目中的偶像合影留念,達芬則在幕后遠遠看著。“由于每天接待量大,蠟像會有磨損。膚色的修復需要先進行精心的調色,再一點點補色,以還原蠟像真實的膚色。這是蠟像日常維護的重要部分。所有的顏料都是從英國購買,并按照比例使用。”達芬說。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每一尊新的蠟像都是從英國總部空運發往全球各地場館,工作室的員工再進行檢查核對。為了安放新來的蠟像,達芬和同事還要在地面打孔。鉆機強大的后坐力可不是普通女子可以駕馭的。雖然外表看似柔弱文靜,但干起這種“體力活”來,達芬照樣不含糊。
與主持人撒貝寧成好友
入駐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明星不僅著眼于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更關注大眾的選擇,致力于記錄下當代優秀,高人氣偶像明星的經典瞬間,讓粉絲們能夠一睹偶像風采。達芬是劉詩詩的粉絲,沒想到,后來自己竟能和這位心目中的“女神”朝夕相處。
2015年12月10日下午,在達芬的引導下,劉詩詩與杜莎夫人蠟像館總經理楊勝軍一起揭幕自己的蠟像。面對自己的蠟像,這位影星也感覺很奇妙。劉詩詩對達芬說,蠟像師真是太厲害了,把她的姿勢、服飾、面部表情,都刻畫得如此逼真!
蠟像師雖然平時很忙,但也只能和普通人在電視里才能看到的明星大腕親密接觸。達芬印象最深的是央視主持人撒貝寧,2016年1月22日,小撒為自己的蠟像揭幕,幕簾拉開那一刻,他都不敢直視另外一個“自己”,樂得像孩子似的,趕忙與自己的蠟像合影。他還向達芬請教一些技術問題,問她,到底采用了什么方法竟把自己的臉部做得如此惟妙惟肖?
達芬向撒貝寧解釋說,“您的頭部原型制作完成后,便進入復雜的加工工序。眼睛、毛發及皮膚的著色都是極為細致的工作。眼珠采用一種玻璃狀塑料(丙烯酸類樹脂)代替,這會使眼睛看起來炯炯有神,瞳孔內的放射狀線條都是以水彩手繪而成,甚至細微到連眼白內的微絲血管都要用紅色的幼絲線做出來。牙齒的制作更高級,取模、染色,簡直就好比為本人做了一副義齒。而頭發則是按量身時取得的樣本,找尋類似發質的真人頭發,再經由手工一根一根地植入蠟像內,然后經過清洗、裁剪,最后是梳理發型,工程可謂十分浩大。”小撒聽到這些,才恍然大悟,不由對達芬豎起大拇指。末了還幽默地叮囑女孩,平時要把他“收拾得精神點!”
達芬還告訴小撒,蠟像不同于其他雕塑品,一座蠟像制作完成后,并不意味著它永遠都將是這個樣子,蠟像師還要憑著敏銳的嗅覺,讓蠟像不斷向公眾展示明星本人最新的形象。比如,有一次被稱為“萬人迷”的貝克漢姆眼眉受了傷,在電視上看到這一幕后,達芬立即在蠟像貝克漢姆的眉梢處貼上膠布。第二天游人來參觀時,看到這小小的膠布都贊嘆不已!撒貝寧被女孩的“創意”逗得哈哈大笑。
達芬很喜歡自己的職業,在她眼中,蠟像不是一件沒有生命的東西,而是自己的朋友。其實,能成為一名蠟像師非常不易,除了過硬的專業背景外還要有優秀的藝術領悟能力。如今,杜莎夫人蠟像館在世界各地的蠟像師,全部加起來也僅有100多名!
達芬希望不斷傳承百年蠟像工藝,讓這份古老的匠人精神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