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寅生
在中共歷史上,一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往往有意降低自己的學歷,這樣做也許是為了更方便與群眾接近。比如周恩來,是南開大學第一屆學生,后又去日本、歐洲留學,但他填寫履歷表時,卻一直說自己只是中學學歷;再如曾任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主任及南京軍區政治委員的杜平,盡管早年在湖南群治大學上過兩年學,卻很少向外人談及這段經歷,也不肯在履歷表學歷一欄標明自己是大學肄業。
這些革命者之所以壓低自己的學歷,淡化身上的知識分子色彩,還可能與當時革命隊伍中對知識分子的防范猜忌有一定關系。
徐向前在《徐向前回憶錄》里講到紅四方面軍對知識分子的“極左”錯誤時說:“文化程度偏低,是干部隊伍的一大弱點。除總部保留了屈指可數的知識分子干部外,軍以下幾乎是清一色的工農干部。有些師團干部,斗大的字認不了幾個,連作戰命令、書信也不會寫。受領任務,傳達指示,全憑記憶力。有位師長,作戰勇敢,屢建戰功,但寫不了自己的名字。簽收文件,劃個‘鴨蛋’了事。這固然是舊社會的歷史條件造成的,但更主要的是與當時輕視文化知識、排斥知識分子的傾向有關。從教條主義的中央起,就盲目搬用蘇聯的經驗,把知識分子視為異己力量,機械執行共產國際的指示,把中間勢力當作最危險的敵人。選拔干部,不強調重在表現,而首先看是不是工人成份,搞‘唯成份論’。……張國燾更起勁,‘肅反’中將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列為重點對象,查祖宗三代,或關或殺或清洗。……所謂知識分子犯錯誤‘罪加三分’,工農分子犯錯誤‘罪減三分’,也是張國燾的發明創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面‘左’到那樣的地步,下面形成怕學文化、怕有知識的心理,難道不是必然的嗎?”
一次,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傅鐘幾人聊天,一旁的小參謀徐深吉(1955年獲中將軍銜)隨口插了一句:“牛頓也很有學問呢,他還發明了牛頓定律呢。”張國燾一愣:“徐深吉了不得,還知道牛頓,你是不是要考考我們這幾個大知識分子啊?”徐向前趕緊打岔:“徐深吉都是問我知道的,他哪有什么學問,赤衛隊隊員一個嘛。”聽徐向前這樣說,張國燾才不再繼續追究,倘若沒有這句話,徐深吉或許會因為“還知道牛頓”而立遭整肅。

據曾任上海市委書記的陳丕顯回憶:1965年,江青在上海西郊賓館宴請陳丕顯、謝志成、張春橋。席間,江青詢問陳丕顯是什么學歷,陳丕顯回答是小學,張春橋回答是中學,謝志成是中專,也回答說算是中學。江青立刻引陳丕顯為“同道”,頗為感慨地說:“我和丕顯都是小學程度。”并表示,“有時書讀多了并不見得就有用。”陳丕顯回憶:當時“江青顯出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言語之中流露出對知識分子的鄙視和對自己文化低的自慰”。
江青雖然說自己只有小學學歷,但她本人其實曾在山東省立實驗劇院學習戲劇表演,后又在青島大學、大夏大學旁聽,她曾是梁實秋的學生,屢次向梁實秋請教。江青在青島大學半工半讀時,先后選修過聞一多的《名著選讀》、楊振聲的《寫作輔導》、沈從文的《文學概論》,也與任青島大學外文系主任及圖書館館長的梁實秋接觸甚多。盡管在此之前,江青并沒受過系統的中學教育,但依靠自學,加上名師的點撥,在此期間,她的文學素養與英語水平都有較大的進步。
王行娟在《毛澤東的三次婚戀》中說:“客觀地說,江青的確也是才華出眾,讀了很多書,字也寫得好……李敏也說過江青能看英文原版小說,口語也不錯。有些古詩詞,毛澤東念上半首,她經常能接著吟出下半首。”
如果馬虎一點,江青也應該算是大學肄業生了,假如用同等學力衡量,此時的江青恐怕已經相當于專科生的水平了。
江青盡管學歷不高,但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幾乎一輩子都在不停讀書,可算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范。
葉永烈寫江青的文章透露:江青在秦城監獄服刑期間,依然保持著閱讀的習慣。她自己有一萬來冊藏書,可以從其藏書中選擇要看的書,在獄中讀過的部分書目如下:《魯迅書簡》《且介亭雜文》 《李長吉集》 《詞綜》《李白與杜甫》《楚辭》《重訂唐詩別裁集》《阿登納回憶錄》《李義山詩集》《增廣詩韻全璧》《懷素草書四十二章經真跡》 《史記》《王臨川全集》《容齋詩話》《重訂老子正話》《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敦煌壁畫集》等。
這里頭,有諸子有楚辭有唐詩有宋詞有“唐宋八大家”散文,有史書有筆記有回憶錄,有字帖有畫集,以中國書為主,也有外國政要的回憶,品位可算不低。
葉永烈認為:江青在毛澤東身邊多年,她的閱讀興趣受毛澤東影響,所以讀的書大都是高雅之書。
對此,筆者倒以為未必盡然,江青讀書自然受到毛澤東的影響,但她個人也一向都有讀書的習慣。相比江青,毛澤東讀書反而細大不捐,雅俗不拘,他晚年很愛看一些笑話,對一些世人以為低俗的傳統小說也讀得興致勃勃。有關方面專門制作了大號鉛字,為他印制了許多大字本笑話供其閱讀,而江青讀書的范圍相對要拘謹一些。
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干部隊伍建設強調“四化”,即“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盡管革命化放在第一,可是在具體操作環節,文憑逐漸成為組織人事部門最易把握比較的杠杠。從此以后,擁有較高學歷成為干部任職升遷必不可少的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