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筆者現已年近古稀,離開家鄉到城市生活已有半個世紀了。由于出生在湖南侗鄉,對侗鄉的一些習俗,至今記憶猶新。如嬰兒出生一個月剃頭,在城市里一般沒有什么講究,但在侗鄉,給剛剛滿月的嬰兒剃頭,就有很多講究。
嬰兒出生一個月叫“滿月”,又叫“彌月”。主人家是要做“滿月酒”的,以示慶賀。而在做“滿月酒”這天,給嬰兒剃頭又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是有頗多規矩講究的。
一是剃頭師傅。要選擇德高望重的,或者有兒女有福氣的人。
二是洗頭水,又叫“湯”。對“燒湯”的人的挑選也是有講究的,這個人必須是家族中輩分最高的,表示小輩在長輩的護佑下健康成長。
三是在湯里煮蛋也有講究,如是男嬰放5個鴨蛋,意為“五子登科”,表示這個小孩日后前程遠大。如是女嬰,就在湯里煮6個雞蛋,意為“六六大順”,表示這個小孩日后賢淑優秀。這些蛋則是送給剃頭師傅的。
四是抱這個嬰兒剃頭的人,要么是家長中的長者,要么是有福分的人,表示這個小孩從小就得到貴人的護佑。
同時,主人要對燒湯和抱嬰兒剃頭的這個人,封一個紅包,又叫“利是”,以示對他們辛勞的酬謝。
五是給小孩剃頭的地方也有講究,在剃頭的地方要擺一張案桌,桌上鋪一塊紅布或紅毛氈,點一支大紅蠟燭,又叫“狀元紅”,還要擺四碟糖果和一把面條。
六是剃頭師傅進屋時也是有講究的。剃頭師傅走到主人大門口時,主人要放一掛鞭炮以示迎接。接著,剃頭師傅就念“七言八句”:“貴府大門步步寬,地上鋪著紫金磚。紫金磚上生桂枝,桂枝鳳凰把翅展。鳳凰不落貧寒家,貴府門上金光閃。狀元出在貴府上,狀元頭上戴皇冠。”
七是在剃頭發前,要事先準備7根蔥條(稍捆扎一下),7顆蕓豆和1把斧子(俗稱千年斧) 。這幾樣東西要用紅彩(紅布或紅紙)蓋好,抱嬰兒的長輩抱著嬰兒要踩在紅彩上。這幾樣東西是有一定喻意的,千年斧避邪壓煞,蔥與聰、蕓與運、斧與富諧音,表示這個小孩聰明,運氣好且長命富貴。
八是嬰兒的胎毛不剃光,要在頭上適當的地方留一部分毛發。如在頂部百會穴的囟門周圍留一點毛發,意為“孝順毛”“富貴毛”“百歲毛”。而實際上,從保健的角度講,因為小孩囟門尚未完全閉合,留點頭發保護頭部少受風寒,有利于嬰兒的健康。
還有,如果嬰兒是小男孩,必須在他的后腦勺留一小撮毛,等他長長后梳成一個小辮子,直到成年后與其他頭發形成整體一并進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