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錫祥
劉廷芳(1900-2000),湖南衡山縣白果鎮人。抗戰時期主持創辦湖南省國貨陳列館,向蔣介石建議實行礦業國有化,作為“美齡號”專機上的密使,曾在“兩廣事變”中發揮重要作用。
因父早喪,劉廷芳20歲即成婚就業,供職于長沙華昌實業公司。1925年秋,在楊度的贊助下,劉廷芳赴美國留學,入哥倫比亞大學冶金學系,重點攻讀有色金屬專業。 1928年秋畢業后回到家鄉湖南,任職于湖南省建設委員會。他相繼創辦了湖南省銀行、湖南模范勸工場、湖南省國貨陳列館,為穩定戰時的湖南經濟做出了突出貢獻。
創辦湖南省國貨陳列館與蔣介石結緣
20世紀20年代末期,日貨大量傾銷中國內地,國民政府工商部命令各省設立國貨陳列館,以提倡國貨,挽回利權。湖南省建設廳撥款62.64萬銀元,籌建湖南省國貨陳列館,劉廷芳接領了該任務。國貨陳列館于1931年開建,1932年10月1日落成,劉廷芳任館長。他將一樓辟為商場,招商出租,一律限售國貨。又從全國各地征集了數十萬件物品,在二、三樓陳列全國的名產國貨和本省各地區特產。該館的創辦對抵制日貨起了很大的作用。
1932年10月30日,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來湘視察,參觀了國貨陳列館。劉廷芳首先帶蔣介石夫婦參觀一樓的國貨商場。在一塊瀏陽特產菊花石前,蔣介石仔細審看。接著,登樓參觀國貨陳列室,在陳列的農產、機械、藝術、手工、建筑原料、化學工業等類物品前仔細觀看,由劉廷芳一一說明。蔣介石、宋美齡在湖南省國貨陳列館參觀,歷時兩小時之久。蔣介石盛贊湖南省國貨陳列館“建筑偉大,布置精良,征集品眾多”,稱它“為全國首屈一指之國貨陳列館”。
因宋美齡聽不懂長沙話,曾留學美國的劉廷芳便用流利的英語向宋美齡介紹。劉廷芳因此受到蔣介石的賞識,被蔣介石視為湖南不可多得的人才。
劉廷芳趁機向蔣介石建議實行礦業國有化,他的建議得到蔣介石的贊同和支持。不久之后,一個全國性的礦業管理機構成立,從此,中國的礦業納入了國家的統一管理。蔣介石即命劉廷芳為國防委員會銻業管理處長,掌管全國能源,開發銻、錫、鎢礦。
在劉廷芳的努力下,礦業生產獲得較好成績,抗日戰爭中,不但確保我國礦業資源基本無虞,且為國家賺取了巨額外匯。

遏制“兩廣兵變”的特殊密使
1936年,兩廣的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動員10余萬精兵、數十架飛機及其他重武器,準備以促蔣抗日為名假道湖南,進軍武漢,成立臨時政府與南京政府分庭抗禮。但要借道湖南,必須得到當時湖南省主席何鍵的首肯。何鍵進退維谷之際,想到了與蔣介石有特殊交情的劉廷芳。過去,劉廷芳不介入政治。但如今,形勢突變,兩廣大軍壓境,眼看國家將要分裂,民族將要遭殃,在這關鍵時刻,劉廷芳挺身而出。
他受命飛往南京面見蔣介石后,把湖南的局勢敘述一遍,然后轉述了何鍵請蔣介石遏止“兩廣兵變”的請求。蔣介石寫了一封信,囑咐劉廷芳馬上送到漢口,面交武漢委員長行營秘書長楊永泰及高級顧問何成睿,并親自吩咐派“美齡號”專機送劉廷芳到漢口。后來,當劉廷芳將信交給楊永泰,從武漢返回長沙時,發現兩廣軍隊已開始撤兵了。
原來,蔣介石聽了劉廷芳的陳述,一方面,他加緊了分化瓦解兩廣將領的工作,分別賄以重金,曉以利害;另一方面,令楊永泰迅速調兵湖南,阻止兩廣官兵前進。這兩種做法互為因果,行之有效,兩廣的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知道難以取勝,分別接受了蔣介石的“招安”,從而避免了一場內戰,促進了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
抗日戰爭勝利后,劉廷芳以中國首席代表的身份出席了日內瓦世界經濟動力會議。后來,他辭去了國內的一切職務,定居美國,仍然不忘實業,創辦了“廷興公司”,成了華裔在美實業家、社會活動家。
中美建交后,劉廷芳多次回國訪問。1983年在北京訪問期間,他籌集10萬美元承擔湖南省花鼓戲劇團赴美演出全部費用,向國家捐贈名貴字畫、文物和新版巨著《近代史密》,受到時任國家副主席王震的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