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舒悅
泥土是小草的知音,河水是魚兒的知音,藍天是小鳥的知音,而我是爺爺的知音。
一
爺爺愛好之一:喝茶品人生。家中的茶葉各種各樣。我常和爺爺一起品茶,爺爺說:“做人要像茶,清淡平靜。”我笑著附和:“做事要像茶,穩重鎮定。”
每次爺爺有新茶,他都會叫上我一起品。看爺爺沏茶的儒雅動作確是有幾分像古人。“第一遍泡的茶不能喝哦!”我小聲提醒爺爺。“喲,小丫頭懂得還挺多嘛!”爺爺瞇著眼睛看我。“來,嘗嘗!”爺爺遞給我一杯茶。我聞了一下,茶香縈繞鼻尖;抿了一口,舌尖留香,笑道:“好茶!”爺爺點了點頭:“知爺爺者,小丫頭也!你真是爺爺的知音啰!”我笑了笑,吐吐舌頭。
二
爺爺愛好之二:看報紙談時事。每天早晨必看一份報紙,沒有報紙看,爺爺幾乎吃不下飯。
爺爺邊看邊發表自己的觀點:“今年是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現在中國比七十年前的中國強多了,中國還在發展當中,未來說不定能超過美國呢!”我對戴著老花鏡的爺爺說:“那肯定,現在中國經濟、政治、文化都在高速發展,但是要想超過美國還要有一段時間呢。”我顯出很懂的樣子。爺爺對我的觀點表示贊同:“小丫頭,你從哪里知道的?我們是英雄所見略同啊!”“爺爺,我是您的知音哦!”我提醒爺爺。爺爺笑了,摸了摸我的頭,繼續看報紙。
三
爺爺愛好之三:思念奶奶回憶往事。我出生時,奶奶已經去世,家中能看到的奶奶的照片只有掛在墻上的那張,更多的則被爺爺保存起來了。
爺爺一個人坐在大樹下,抽著煙。我悄悄走過去,爺爺手中拿著一張奶奶的照片,渾濁的眼里顯得更迷蒙。爺爺見我來了,便招呼我坐下。“爺爺,您又在想奶奶了?”我輕聲問。“是啊!中秋節要到了,不知她在天上過得好不好?唉!人老了,情緒難以控制了。”爺爺用衣袖偷偷抹去眼角的淚。“爺爺才沒老呢?奶奶每天都在看著我們,說不定現在就看著呢!”我安慰爺爺。爺爺說:“謝謝你,我的小知音。”
人生旅途中,認識人無數,知音能有幾人?做別人的知音,就是做自己的知音。
【推薦理由】除外語言通暢、通俗、幽默,“爺爺”這個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外,此文還有三大看點:一是中心明確。一般而言,小孩子與大人之間是有隔閡的,人言之為“代溝”,年齡相差越大,代溝越深。可是,作者不是爸爸的知音,而是爺爺的知音,說明小作者與爺爺之間,并不存在人們所說的那種“代溝”,相反,還是非常通情達理,知情、知人,并十分懂得感恩的人。理解爺爺,感恩親人、家人的主旨明確。二是生活氣息濃郁。我們說,有生活就會有作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此文作者并沒有去寫什么特別重大的事情,只是寫生活,敘述生活,把自己和爺爺的生活故事寫來,就是一篇尚佳的作文。三是結構清晰。文章除了開頭、結尾,采取首尾呼應的方法外,主體部分安排為三部分,選取爺爺的三點“嗜好”,并用“一二三”分別標示,這樣就使得文章的結構十分清晰醒目,一目了然。
(薦評:李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