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志華
“數字入詩”與“稱謂進對”是我國古詩中有趣的文化現象。
乏味的數字,一進入詩歌,就成了加深情感的因子,讓人感動。這方面最典型的莫過于張祜《何滿子宮詞》。全詞如下: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這首五言絕句,短短二十字,便嵌入了四個數字。首句“三千里”從字面上看是從空間寫路途,實質上卻夸張地表達了宮女的戀鄉情結和悲慘人生。次句“二十年”表示實實在在的時間,在森嚴的深宮虛度二十年,無異于活著的死人,這是哀嘆人生的不幸。三、四句的“一聲”與“雙淚”,讓宮女迸發出埋藏極深、蓄積已久的怨情及痛苦。這首詩借數字寫宮女的哀怨,一唱三嘆;簡單的數字含情蘊藉,曲折多變,推波助瀾,把皇帝蹂躪下的女性那種千愁萬恨、哀怨之情,寫得凄婉感人。(楊沛郁先生鑒賞語)
可以說,全詩若沒有“三千里”“二十年“這兩個數量詞,就無法寫出宮女離家路途的遙遠和入宮時間的長久,無法突出封建社會中無數宮女的悲慘命運。如果沒有“一聲”“雙淚”兩個數量詞,就無法表現宮女的悲凄慘絕。一句話,沒有數字,整首詩就無法具有這么震撼人心的力量了。
而“稱謂進對”,也是一道亮麗的語言文化風景線。
先看一個“稱謂進對”的故事。
說的是李清照和趙明誠都博學多才,又精通詩詞格律,是名噪一時的“詩詞夫妻”。有一次,兩人參加青州有名的烏老壽星的150歲的壽宴,眾人邀請清照夫婦合寫一副對聯,祝賀烏老壽誕。
趙明誠揮筆而就:
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歲;
李清照也是一揮而就:
古稀雙慶,復添幼學青春。
這一對聯,嵌入年齡稱謂,上聯嵌入“花甲”“而立”,“花甲重逢”即120歲,“而立”是30歲,兩數相加正合烏老壽辰。而下聯嵌入“古稀”“雙慶”“幼學”。“古稀”70歲,“雙慶”便是140歲,“幼學”是10歲,加在一起,也恰是烏老壽齡。
烏老欣喜異常,親自鋪開宣紙請他們再賜書一副。趙明誠縱筆寫下五個大字:
三多福壽子
李清照的目光落在烏老的書架上,靈機一動,低頭寫道:
四詩風雅頌
這一對聯,嵌入數字,一是祝福,二是品贊。
趙明誠一心想難倒李清照,又寫了幾個大字:
烏龜方姓烏
眾人一愣,烏老臉上頓時也烏云密布。李清照不慌不忙,在明誠的墨跡后續寫道:
龜壽比日月,年高德亮;
烏老看罷,手捻長髯連聲叫好!趙明誠萬又續寫下聯:
老鼠亦稱老
李清照提筆而書:
鼠姑兆寶貴,國色天香。
這最后一副對聯,嵌入動物稱謂,上聯是“烏龜”,下聯是“鼠姑”(即牡丹花的別稱)
更妙的是巧嵌“烏老”二字,讓人不得不佩服兩人的才學與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