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羽
?
接濟過慈禧的『錢王』十幾兩銀子建立白銀帝國
●趙之羽

電視劇《錢王》劇照
1900年,英國《泰晤士報》曾對一百年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進行統計,排在第四位的便是中國云南的王熾。王熾究竟多有錢?就連慈禧太后都接受過他的接濟!
王熾自幼家貧,而且他的父兄早早就過世了,家里連給他讀書的錢都拿不出來,最后只得當了母親的首飾,湊了十幾兩散碎銀子讓他出去做生意謀活路。
咸豐年間,因為地方官處理民族矛盾不當,造成了云南各處起義,一時盜匪橫行,道路斷絕。老百姓要賣自己出產的東西,沒人敢來買,要買急需的商品,沒人敢來賣,各村各鎮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王熾就在這樣的危局中看到了商機。他組織了一伙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輕人,成立了“滇南王四”馬幫,專門在各地做互通有無的生意,一下子賺了大錢。
王熾仗著自己眼光準,膽子大,掘到了第一桶金。可是他也有失手的時候,有一次他知道瀘西某鎮急需一批藥材,于是定好價錢后飛馬前往省城購藥,到了省城他可就傻眼了,這批藥材剛剛被人買走一大半,“物以稀為貴”,剩余藥材的價格立馬翻了幾番。見此情形,馬幫里有人勸王熾放棄這筆生意,或者買下藥材后回去也如法炮制加價出售。王熾經過深思熟慮后不但沒有聽勸,反而按照目前的行市高價進藥,又用當初談好的價錢低價賣出,只這一筆他就損失了十余趟買賣的利潤。
不少人都覺得王熾這么做是跟自己過不去,把這件事當成笑話往外傳,沒料到這傻事傳得越廣,“滇南王四”馬幫的生意就越好。王熾本錢不夠,老百姓寧可賒賬也愿意把貨物賣給他。
王熾的講信用給他贏得了大筆的生意,就在他想要大展拳腳之時,卻不幸卷入到了一樁人命官司里,不得已離開家鄉,到了千里之外的重慶,以開商號謀生,一干就是幾年。后來他通過與南來北往的商人打交道發現,重慶地處要沖,很多商人在四川和云南兩地販運川鹽和滇茶,都要在重慶與當地錢莊打交道,或匯兌、或拆借,總之在重慶開錢莊大有可為。
這時候問題來了。王熾手里的銀子勉強可以開一家小錢莊,可是他很有志氣,覺得要么不做,要做就要一鳴驚人,讓自己的錢莊坐上當地頭把交椅。錢莊生意全靠儲戶捧場,而儲戶之所以捧場,則是因為錢莊有良好的信譽。怎么樣才能把信譽做起來呢?王熾為此苦惱不已,就在此時,又一個機會出現了。
派駐重慶的四川鹽茶道換人了!別看這只是一個四品官,因為又管鹽又管茶而被稱為天下第一肥缺,上一任道臺就是因為巨額貪污而被撤職查辦,如今來的這個新任道臺叫唐炯,這人倒是個好官,一心想著把前任的虧空補上,同時改善川鹽的生產設備,于是一上任就請重慶各商號的掌柜聚在一起,打算借十萬兩銀子。
眾商家面面相覷,誰也不肯吱聲。他們剛剛喂飽了一個鹽茶道,就被朝廷革了職,誰知道唐炯能在這個位子上坐多久,萬一他也被朝廷拿下,這十萬兩可就打水漂了。
在一片尷尬的沉默中,終于有人說話了。“這十萬兩,包在我王熾身上!10天之內,必定送到衙門!”
好大的口氣,王熾全部身家加起來只怕還不到十萬兩,在場眾人都等著看王熾怎樣自食其言,就連唐炯,得知王熾的底細后也沒抱什么希望。
王熾早就想好了,要利用這個機會放手一搏,他把商號里所有的銀兩都拿了出來,連商號都抵押了出去,東借西湊,終于弄到了十萬兩白銀,這已經是他全部的家當了。10天轉眼過去,就在最后一天的深夜,王熾把這十萬兩銀子都兌成現銀,雇了100名挑夫和一隊吹鼓手,每人挑著一千兩銀子,深更半夜吹吹打打,在山城高低蜿蜒的小路上,一條長長的紅燈籠隊伍直奔鹽茶道衙門而去。這一下把整個重慶都驚動了,人們紛紛扶老攜幼出來觀看。唐炯也從夢中驚醒,等到他出門時,一百挑擔子放在衙門前,里面都是白晃晃的雪花紋銀。
唐炯服了,重慶的大小商家也都服了,王熾的實力與信用很快就傳遍了川滇兩省。當他的“同慶豐”錢莊開業時,人們爭相把銀子往錢莊柜臺里送。
有一天,一個老乞丐拉著個孩子來柜臺存錢,他只存一文錢。伙計認為一文錢連寫賬的本錢都合不上,于是當場拒絕。老人哀求說,自己行乞為生,總想給孫子留點活命錢,今天好不容易攢下一文錢,希望錢莊做做好事,立下這個戶頭。無論他如何懇求,伙計卻始終不允,老人只得失望地離開,臨走時憤憤地說:“不是說進門都是主顧嗎?我就是沖著這句話來的,想不到‘同慶豐’這么大的買賣,連一文錢的生意都做不起!”
到了第二天,“同慶豐做不起一文錢的買賣”這個謠言很快在嫉妒王熾的商人們的推波助瀾下傳開了,人們紛紛來到“同慶豐”提取存款,一時造成擠兌風波。王熾得知此事后,狠狠懲戒了那個伙計,然后找遍全城,終于找到了那對爺孫,并把他們請到“同慶豐”,親自為這一文錢立了戶頭,并且說:“我王熾一生守信,沒想到卻讓你失望了,這個戶頭我今后按照十倍的利息給付。”
有人擔心這十倍利息的戶頭會帶來后患。王熾回答說:“商無信不立,為了維持信用而造成的銀錢損失,將來都能十倍補回來!”
光緒九年,法國出兵犯境,云南巡撫岑毓英督師出兵抗擊,需餉甚巨,一時籌應不及,獨有王熾毅然借墊巨款白銀60萬兩做餉銀。
光緒年間,晉、陜兩省大旱,黃河斷流,王熾捐銀數百萬兩給工部興修水利。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倉皇出逃,所帶銀兩不足以采辦大隊隨行人員衣食,王熾火急下命令,慈禧人馬所經之地,“同慶豐”分行須全力資助。慈禧回京后,國庫空虛,資金短缺,王熾又發動海外及國內各分行融資接濟。
愛國之外,王熾也熱愛故土,熱愛文化事業。見虹溪書院損壞,王熾即捐資擴建;見地方無救荒之糧,王熾便設義社以備賑災;見學子失學,王熾便建義塾以教;見士子鄉試無住宿,王熾捐虹溪試館以供住宿;見有的舉子無錢進京趕考,王熾就承攬了云南全部舉子進京趕考的一切開銷;見大渡河船渡常淹沒人馬,王熾又捐巨款打造13根鐵索修橋,供行人過江。
此外,王熾花巨資從法國人手里買回了滇越鐵路的路權,使云南路權不受法國人支配。為保護地方工業不被洋人染指,王熾冒險奪標,墊付數十萬兩白銀與官府一同籌辦云南銅、錫礦業。
1903年,云南石屏人袁嘉谷中狀元,王熾欣喜若狂,他拿出全部“興文當”公款,一半獎給袁嘉谷這位云南首名狀元,一半在拓東路建起一座巍峨的狀元樓。
此外,王熾還開創昆明牛疫局,使不少嬰兒免受疾病之苦。清廷根據王熾的各種義舉,先后賜他四品道職銜,恩賞榮祿大夫二品頂戴,誥封“三代一品”封典,允許在紫禁城騎馬,王熾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
1903年12月25日,王熾在他創立的昆明“同慶豐”商號內與世長辭,走完了他人生的68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