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司法規律 推進司法改革”系列之司法要追求司法公正與司法效率的統一

樊崇義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京師首席專家”、刑事法律科學院特聘教授
實現公正是司法活動的首要目標,也是一切司法活動追求的第一要務,這一點不容置疑。完整意義上的司法公正,既包括實體公正,更包括程序公正。刑事案件對公正的追求更體現為一種程序公正,一種過程公正。然而,在市場經濟活動日益頻繁、司法資源日益緊張、社會競爭和生活節奏日益加劇的現代社會,單純追求司法公正、盲目追求司法正義似乎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在確保司法公正的前提下,更快提高司法效率、提升司法效益更是今天世界各國司法程序所關注的焦點所在,也是其正當性和立足點所在。
以德國等大陸法系為代表的處罰令程序、以美國等英美法系辯訴交易為代表的被告人認罪程序以及日本、意大利的庭審簡化程序為我國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在美國聯邦法院系統,辯訴交易程序可以適用于任何種類的案件,無論是性質輕微的犯罪還是性質非常嚴重的犯罪,聯邦法院都可以適用改程序,以至于聯邦法院系統以辯訴交易結案的案件數量達到了95%。除了辯訴交易外,美國還有單獨的被告人認罪案件速裁程序。如果被告人作有罪答辯,且法官認為該答辯出于自愿,被告人也知道后果和意義,那么一般情況下不再開庭展開法庭調查,而是直接進入量刑聽證程序。
我國民事、刑事司法領域也在積極開展司法公正與司法效率兼顧雙贏的新嘗試。2011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關于部分基層人民法院開展小額速裁試點工作指導意見》,安排部署在全國 90 個基層人民法院開展小額速裁試點工作。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修正通過的《民事訴訟法》第162條吸收了司法實踐中的成功經驗,明確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其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此即民事訴訟法上的“小額速裁程序”的法律依據,也為我國2014年開展的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意義。2014年6月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決定》,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北京等18個城市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2015年2月4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也明確指出:“健全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在立法機關的授權和監督下,有序推進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改革。”這一決定首開我國司法領域“試驗性立法”之先河,對于有效配置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節約訴訟成本,及時懲治犯罪、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充分發揮司法為民的功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