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杰


摘 要:為觀察和了解施用玉米控長劑對玉米生長性狀及產量的影響,使用玉米控長劑的主要成分乙烯利進行了田間試驗。結果表明,乙烯利在夏玉米5~9葉完全展開期使用,對單株葉面積達到極顯著抑制效果,對株高和穗位高有先升后降的作用;對玉米產量形成因素穗粒數和千粒重因品種不同而有一定差異,總體表現為減少和降低作用,并達到顯著效果,隨著使用時間的推遲對穗粒數的影響效果大于千粒重的降低;另外,噴施乙烯利有一定的催熟和降低玉米抗病性,在適當增加密度的情況下依然減產。
關鍵詞:玉米;乙烯利;生長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8-37-02
近年來,許昌縣加大了玉米種植密度,部分農戶在使用玉米控長劑時,因使用時期不當和施用量不當而造成了減產,造成農戶損失和農商糾紛。為觀察和了解玉米控長劑對玉米生長性狀及產量的影響,許昌縣農技中心于2015年使用玉米控長劑的主要成分乙烯利進行了田間試驗。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玉米品種由許昌市種子管理站、許昌縣農技中心、新鄉玉米研究所3個單位提供,共56個品種、64個試驗小區、重復品種7個。乙烯利是江蘇安邦電化有限公司生產的40%水劑。
1.2 試驗方法 試驗設在許昌縣2016年夏玉米品種對比試驗田,6月11~12日播種、13日晚澆水、19日出苗,因品試要求其中57個小區密度為60cm×25cm,7個小區密度為60cm×22cm。施肥:基肥17.0kg/667m2,種類:一銨8.5kg/667m2+氯化鉀8.5kg/667m2。追肥:7月14日,施46%尿素40kg/667m2。灌溉:6月13日,共澆1水。7月3日噴藥除草、7月5日噴施蘇云金桿菌60g+阿維菌素30g防治蟲害。試驗共設置2個處理,即(1):噴藥處理,每667m2用40%乙烯利30mL+水12kg混合,(2)對照:設未噴施乙烯利為對照(ck)。使用時期分別為5片葉完全展開(7月4日)、20個小區;7片葉完全展開(7月9日)、20個小區;9片葉完全展開(7月14日)、25個小區(包含7個高密度小區60cm×22cm)。每個小區噴藥2行。
1.3 測定與取樣 (1)測定:于8月15日測量品種田間性狀時取第5(正玉10號)、第25(蠡玉37)、第45品種(新單68)分別測量3株葉面積平均為該處理噴藥和不噴藥單株葉面積。分別測量65個小區噴藥與不噴藥的株高和穗位高。(2)取樣:因品試要求取不噴藥中間行30個果穗考種記產,噴藥區取內行10穗室內考種記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時期處理對植株性狀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玉米拔節期或拔節期前噴施乙烯利僅對單株葉面積影響達顯著作用,對成株期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反而有一定提高作用,品種內無顯著差異。拔節后至小喇叭口前噴乙烯利對葉面積影響達顯著作用,稍微降低株高,但是明顯降低穗位高,因品種不同表現效果不一樣。5葉、7葉期噴乙烯利田間表現為噴藥后5d植株葉片明顯變短、葉色濃綠、植株矮小、抑制明顯,抑制時間約15d左右。9葉期噴乙烯利對玉米植株葉面積抑制效果顯著高于5葉期;株高、穗位高抑制效果顯著高于5葉期和7葉期用藥。
2.2 不同時期處理對玉米果穗相關性狀的影響
2.2.1 果穗外觀 由表2和表3可看出,無論果穗粗度、長度還是果穗行數,隨著噴藥期后移均成現減少趨勢。其中5葉期與7葉期處理差異性稍微接近,9葉期減少明顯。
2.2.2 單穗粒重和千粒重 室內考種結果(表3)顯現,乙烯利處理玉米對產量形成因子單穗粒重影響及顯著,主要表現在千粒重的降低行粒數的減少和單穗行數的減少,影響效果為千粒重>行粒數>單穗行數。不同品種間單產影響表現不同,減產幅度最大品種為5葉期登海6702(-38.1%)、7葉期陽光99(-38.05%)、9葉期博科1068(-46.46%);減產幅度最小品種為5葉期未審定品種(+5.52%)、7葉期滑玉14(+7.93%)、9葉期大眾598(+0.5%)。
3 結論與討論
在玉米拔節前,噴施40%乙烯利30mL/667m2或適當低于此量的情況下,可顯著降低單株玉米葉面積,抑制前期生長、刺激中后期莖稈加速生長,基本無控高抗到作用。在拔節至小喇叭口期之間噴施乙烯利對單株葉面積、株高、穗位高都有抑制效果,表現為葉面積>穗位高>株高,且隨著噴藥時間的推遲抑制效果增加。
單一使用化學抑制劑乙烯利顯著降低玉米單株經濟產量,拔節后隨使用時間推遲減產加重,不同品種間減產幅度不一樣,總體絕大部分品種表現為減產。在7個品種(新單65-豫安3號)種植密度為5 050株/667m2時9葉期噴藥平均單穗減產29.42%,說明在適當增加密度的情況下未起到增產效果。
許昌縣2015年8月20日大田玉米和品試田玉米顯現銹病發生,9月上旬全面暴發,對不抗或不耐銹病品種產量影響較大。9月中旬許昌市、鄢陵縣種子管理站、許昌市、縣農技推廣站、植保站對品試田玉米品種綜合抗性進行鑒定時發現不抗或不耐銹病品種噴乙烯利處理病害重于對照,即玉米噴乙烯利可能降低玉米抗病性。
本次試驗綜合認為,許昌地區夏玉米在拔節前至小喇叭口期單一噴施乙烯利降高防倒效果不明顯,明顯降低玉米產量形成因素千粒重和穗粒數,在增加密度的情況下仍無增產效果,減產幅度因品種不同而有所變化;并且在玉米生育后期有病害發生的情況下可加重病害發生程度,無病品種可提前1~2d成熟。因此,在大田生產中,應以選用廣適高抗穩產品種與合理密度、施肥、管理為主,減少化學調控劑的使用。對于市場出售的復合化學調控劑應繼續進行試驗,為技術服務和解決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