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思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中醫院康復科,廣西 博白 537600
?
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偏癱60臨床觀察
劉思思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中醫院康復科,廣西博白537600
【摘要】目的:觀察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偏癱臨床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120例中風偏癱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康復訓練和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同時接受針刺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后1個月、3個月及6個月總有效率、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3個月及6個月的總有效率、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偏癱具有較好的療效,可提高患者運動能力,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風偏癱;針刺;康復訓練
中風偏癱是臨床多發且較為常見的一種神經科疾病,主要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風,其臨床表現為不醒人事、半身不遂、伴口眼歪斜突然昏仆。中風偏癱有非常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質量。目前治療上已從針刺治療逐步發展為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偏癱,研究顯示其具有明顯的治療優勢[1]。為研究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偏癱的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筆者選取給予各類針刺治療的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診的120例中風偏癱患者,排除標準:并發嚴重腫瘤,重癥感染等病患者;伴有關節攣縮、先天足下垂畸形患者;其他周圍神經損傷引發的偏癱。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病程5個月~7.9年,平均病程(4.1±6.3)年,平均年齡(44±6.3)歲,右側偏癱26例,左側偏癱34例,7例合并有高血脂,5例合并有糖尿病,10例合并有高血壓;對照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病程4.7個月~7.8年,平均病程(4.0±6.2)年,平均年齡(42±5.8)歲,右側偏癱25例,左側偏癱35例,6例合并有高血脂,7例合并有糖尿病,11例合并有高血壓。兩組性別、病程、年齡、偏癱類別及合并其他臨床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行康復訓練聯合藥物治療。通過靜脈滴注依達拉奉20ml+鹽水或葡萄糖液100ml,2次/d。并行康復訓練,主要內容:配合按摩康復,將肢體處于正確功能位,行速度運動和主動運動的訓練,利用健肢行被動運動,下肢橋式交叉式訓練,上肢上舉交叉訓練,通過體位抗痙,改善機體軟組織僵化,助患者放松肌肉,強化助力活動,同時引導患肢行活動角線,強化抑制痙攣,靈活關節增強肢體控制力??祻陀柧毬摵纤幬镏委煶掷m時間為8個月。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針刺療法。主要內容:常規消毒,聯合使用頭針與體針,刺激患者的雙運動區、感覺區,以患側肢體的太沖穴、承山、照海、太溪等穴位為主。4個穴位/d,1次/d,針刺時間30min/次。30天為1個療程。治療時間持續8個月。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2]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患者扶拐獨立行走或獨立行走,基本恢復神經系統功能;有效:患者不能獨立行走,但恢復部分神經系統功能;無效:患者癥狀無變化,神經系統功能未恢復??傆行剩?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運動功能評定:嚴重運動障礙運動評分為<50分;明顯運動障礙為50~84分;中度運動障礙為85~95分;輕度運動障礙為96~100分。
日常生活質量評定:Barthel指數評價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大部分或完全依賴他人為≤40分;部分依賴他人為41~60分;生活自理為≥61分。

2結果
2.1治療前后不同階段各項數據評分對比據數據資料結果對比可知,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不同階段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同階段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兩組治療前的運動功能評分及日常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有提高,但觀察組提升更明顯,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中風偏癱是一種腦組織因多種因素導致動脈供血不足、血流異常的疾病,患者腦組織逐漸出現壞死、軟化的癥狀和偏癱、失語等體征。中風偏癱患者若能搶救治療,可在病情逐漸穩定后的1~6個月運動功能障礙逐漸減緩恢復到最大程度,因此給予患者提供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尤為重要[3]。
從本研究統計的檢測指標結果可看出,在治療效果方面,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1、3、6個月觀察組及對照組的運動功能評分及日常生活質量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提高,但觀察組提升更明顯,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可助患者強化助力活動,強化抑制痙攣,靈活關節增強肢體控制力,增強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質量,效果明顯。與廖遠碧等的研究結果相似[4]。通過對曲池和陽陵泉兩穴位進行針刺,可以促進新的中樞一肢體運動傳導通路的形成,腦電活動從興奮抑制過程逐漸恢復正常,促使大腦皮質興奮性增高,調整臟腑,疏通經絡,有效刺激腦電波,起到整體與局部兼治的作用。同時,針刺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患者腦血管擴張,降低纖維蛋白原、紅細胞壓積,提高血液流速,從而增加腦血流灌注量,改變患者血液流變學,利于側支循環的建立,改善病后腦組織的血氧供應,使腦部缺血得到較好緩解[5]。促進運動通路的活躍,還有賴于正確運動模式的輸入,康復訓練為此提供良好促進作用??祻陀柧毷墙⒃谏窠浬韺W基礎上的治療技術,通過對痙攣肌肉的靜態牽伸、關節活動度的保持、抗痙攣模式的訓練、良肢體位擺放等全身關節的運動,輸入感覺,誘發分離運動模式,緩解痙攣,易化訓練,調節各反射對運動的影響以改變痙攣的模式,促進或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最終使痙攣的肌肉的肌張力降低,或使癱瘓的肌肉恢復肌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6]??祻陀柧毰c針刺聯合治療相協調從而激活感覺一運動系統的反饋模式,激活了感覺功能,刺激改善周圍循環功能狀態,同時可強化肌肉活動,控制疼痛緩解肌肉緊張,抑制痙攣等。針刺與運動療法,產生強化自然自愈力和激活機體的恒常性的效果[7]。
綜上所述,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偏癱,便于操作,可靠,具有較好的療效,是偏癱患者的福音,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馮巖,李亞文.現代康復訓練配合針灸治療中風偏癱60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3):65.
[2] 張小義.老年中風偏癱患者早期康復治療的價值研究[J].吉林醫學,2014,35(26):57-58.
[3]潘國慶,羅清平,劉密.淺析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7(3):119-121.
[4]廖遠碧.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35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0(6):225-226.
[5]白寶華,魯偉麗.針刺“頸七針”配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觀察126例[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7):1828.
[6]黃瑾明,宋寧,黃凱.中國壯醫針灸學[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10:194.
[7]劉喜堂,劉喜慶,魏曉楠,等.中藥結合針灸與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遺癥88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4):665-666.
(收稿日期:2016.01.20)
【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7-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