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檢驗檢疫局陸運口岸辦事處
圍繞“一路一帶”戰略 做好把關服務工作
——關于對做好陸運口岸檢驗檢疫工作的思考
陜西檢驗檢疫局陸運口岸辦事處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11.001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以來,陜西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圍繞“五通原則”,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融入“一帶一路”,加快推進“交通物流、科技創新、產業合作、文化旅游、區域金融”五個中心建設,有效培育起了絲路經濟帶互聯互通的陜西動力。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口岸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國家首個航空城實驗區落戶西咸新區,絲綢之路航空樞紐加快建設。國際港務區國際貨運班列“長安號”開通,進口糧食指定口岸、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海關監管中心等先后獲批籌建,積極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等措施,國際港務區推進基礎設施互通為陜西融入“一帶一路”做好了準備。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積極參與陜西“一帶一路”建設,配合各級政府出臺服務舉措,立足檢驗檢疫把關工作,加大服務力度,助推陜西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
在第五屆歐亞經濟論壇上,陜西積極倡導絲路經濟帶沿線9個國家共同發布《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宣言》,組織召開絲綢之路沿線20個城市市長圓桌會議,西安與土庫曼斯坦的馬雷、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等城市建立友好關系并開展交流與合作。西安浐灞領事館區建設推進了中亞各國在西安設立領事館,積極在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節點城市設立商務機構,這些措施都為陜西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搭建起了政策互通的平臺。
陜西積極搭建融入“一帶一路”的投融資平臺。舉辦歐亞論壇金融合作會議和西安(浐灞)金融高峰論壇,啟動西咸新區能源金融中心建設,構建離岸人民幣回流機制,打造中國向西開放的能源交易中心和結算中心等一系列舉措,吸引了更多的金融機構對接陜西,融入“一帶一路”重點建設項目。
2015年西安港獲得批復,首批陸海國際直達貨物從澳洲啟運,直發西安;進口糧食指定口岸、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海關監管中心等先后獲批籌建,西安口岸建設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中國港口協會陸港分會正式成立,中國內陸港發展迎來新紀元;“長安號”國際班列進入常態化開行。西安國際港務區積極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攻堅克難,努力提速國際內陸港建設,加強內陸口岸與沿海、沿邊口岸通關合作,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釋放發展活力和潛力,實現了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統一。
同時,作為推動陜西實現東西雙向開發開放的戰略平臺,西安國際港務區緊跟趨勢,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對外開放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結合自身功能優勢,科學謀劃、主動作為,積極應對經濟“新常態”,大力提升“西安港”的輻射集聚能力,強力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最大國際中轉樞紐港的建設工作。

陜西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陜西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國家層面也為陜西定位為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陜西迎來對外開放的最佳歷史機遇,必須要搶抓機遇,充分利用好機遇,助推陜西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
第一,實現陜西和中亞國家基礎設施的一體化,打造陸空立體交通,連接“一帶一路”。著力推進國際物流樞紐建設,打造現代商貿高地。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著力打造產業合作中心。產業合作是陜西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的關鍵,充分發揮陜西產業優勢,積極尋找與絲路沿線國家產業合作的結合點,實現商貿文化互通、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共享繁榮。
第二,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特征,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一般出口和直購進口,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監管平臺建設,打造網上絲綢之路。同時,積極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跨國經營。通過鼓勵企業走出去實現陜西與中亞國家在基礎設施、地勘、能源、農業等領域深度合作。
第三,西安國際港務區要續運營好各項開放平臺,擔當絲路新起點建設排頭兵。西安國際港務區將繼續圍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陜西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西安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的目標,以“國際陸港大運營、項目建設大推進、開放型經濟大跨越、產城融合大發展”為主線,運營好“西安港”、“長安號”、開放口岸、跨境電商等一系列開放平臺,助力西安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是在確保“長安號”每周兩班常態化運行的基礎上,一方面向東開通西安至青島的國際貨運班列;一方面繼續探索向歐洲延伸,加大回程班列貨源組織。二是繼續推進一類口岸的建設,加快糧食、肉類指定口岸的建設和運營;加快整車等指定口岸的申報。三是完善西安港的核心功能板塊規劃,啟動“西安港”起步區建設工作。四是在做好跨境直郵直購的基礎上,爭取跨境電商保稅進口業務獲批,為陜西發展開放型經濟搭建新平臺。五是積極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的經驗,圍繞“區域通關一體化”目標,推動多式聯運的監管制度創新,推動港口服務便利化。
第四,積極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因地制宜、科學制定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方案,加快建設步伐,整合各種有效資源,為陜西、西安發展開放型經濟搭建新平臺。

結合港務區陸運口岸發展的實際,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重點,陜西檢驗檢疫局在推行窗口標準化建設、通關一體化、落實“三個一”、實施無紙化通關和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等工作中,要求現場工作人員要依法行政,規范施檢,方便企業,快速通關,強調要依法依規實施檢驗檢疫,嚴格執行操作規范和業務流程,做到咨詢有理,查驗有據,處理有章,服務有度。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信守工作承諾,快速通關放行,樹立良好檢驗檢疫形象。并從四個方面保障西安國際港務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1.提升質檢能力情況
圍繞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圍繞對外開放口岸和指定口岸獲批以及跨境電子商務業務開展的新形勢,積極組織參與調研和考察,明確工作對接人員,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干部隊伍的內在動力,全力做好基礎咨詢服務、保持溝通互聯、提供準確資料等工作,有效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
2.積極協調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對外開放口岸和肉類、糧食指定口岸檢驗檢疫設施建設的推進工作。
國家先后批復西安新筑站和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為對外開放口岸和肉類、糧食指定口岸。為了加快推進口岸檢驗檢疫設施建設,檢驗檢疫部門積極主動做好協調、溝通,加強聯絡,保障信息暢通,及時準確地傳達上情反饋下情,同時及時將口岸檢驗檢疫設施建設標準及要求等資料送達港務區相關部門,為籌建規劃做準備;抽派人員參加調研考察工作,督辦核查領導提出的指示要求,確保各工作環節不脫節。目前,港務區已完成口岸建設規劃。具體施工建設還需繼續努力。
3.全力保障“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行的檢驗檢疫工作
“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自2013年11月28日開通以來,先后經歷了由每月一列到每周一列,再到每周兩班。具體運營交給鐵路部門,由發貨人直接到鐵路貨站窗口辦理承運手續。針對這些新變化,檢驗檢疫部門一是堅持報送資料和查驗監管不放松,協調相關部門獲取貨物資料,指定專人負責查驗工作,做到貨物隨到隨辦,快速通關;二是堅持規范操作,認真落實《國際貨運班列檢驗檢疫流程》,保持管理政策的連續性;三是為企業提供便利化通關服務,通過無紙化通關和通關通報制度的落實,為“長安號”運送的貨物便捷通關;四是嚴格落實質檢總局減免收費的規定,不亂收費和錯收費。
4.以創新的精神,全力推進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的開展
2015年初,西安國際港務區獲批開展進出境跨境電子商務直購業務,這是陜西首次開展此項業務,在全國也只有七個試點城市,為了有力推進該項工作,促進做大做強做規范,檢驗檢疫部門積極調研,圍繞境跨境電子商務信息化建設,開展深入學習。陸運辦與機場局、電商建立了電商申報、機場局放行、陸運辦查驗有效監管模式的直購貨物通關的便利通道,在監管中做到落實質檢總局要求不放松,嚴把禁止進境貨物關;堅持規范操作不讓步,對不符合直購規范行為的情況協調海關予以制止;履行監管責任不馬虎,認真過機查驗,對不符合要求的貨物及時剔除;提供服務不推諉,做到貨物隨到隨查,保證電商物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