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晶晶
英語學科對我們來說是一門外語。在農(nóng)村中學,絕大部分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的獲取主要來源于課堂,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我認為,關鍵在于教師設置有效的課堂問題,有效的課堂問題設置,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來。問題設計得得體、精巧,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激活學生的思維。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如何有效地設置課堂問題呢?我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就英語課堂中的問題設置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著眼于教學目標,追求問題設置的整體性
每一節(jié)課都有它的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還有重、難點等,在課堂上,教師總要將教學目標轉化為一系列的課堂任務,因此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就是學生完成一系列任務的過程。為了便于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就要根據(jù)實際需要設置相應的問題。問題的設置應該緊緊地圍繞著教學目標而展開,并引出本節(jié)課學生必須理解、掌握、運用的知識。課堂教學是一個集體性活動,所設置的問題要能針對全體學生,使問題能有群體效應,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思考的空間和鍛煉的機會,所以我們在設置問題時,既要關注知識的整體性,又要考慮到學生的整體性。只有這樣,所設置的問題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引導所有的學生朝既定的教學目標方向發(fā)展,不同層次的學生才能學有所得,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增強學生課堂的求知欲
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通常用問題設置法來充實課堂教學,通過問題的串聯(lián)來解決從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到知識的遷移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巧妙地設置每一個問題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基礎,也是保證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根本,我認為設置問題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問題的合理性。課堂問題既要立足于學生整體的已有的學識水平、生活經(jīng)驗,又要兼顧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結合課堂教學內(nèi)容,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則,不斷提高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使學生學習效果達到最大化。問題難度大小直接影響課堂學習效率,問題過難,學生容易產(chǎn)生畏懼感;問題過易,會導致學生思維怠倦。
2.問題的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新課程標準中特別提出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沒有了興趣也就沒有學習的動力。設計趣味性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作為教師,我們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學生一旦對英語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從而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3.問題的梯度性。教師要把教學內(nèi)容設計為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連貫,形成一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階梯,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搭設的“腳手架”,讓學生步步攀升,問題的解決也像“剝筍”一樣,層層深入,讓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4.問題的啟發(fā)性。愛因斯坦說:“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因此,教師設置的每一個應盡可能避免純粹記憶性或檢查性而應重視理解與思考性、啟發(fā)性和發(fā)散性的問題。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思維上,更重要的是能激發(fā)學生引發(fā)出新的問題,讓學生學會質(zhì)疑,從而到解疑的一個探究活動的過程。有些語法教學或詞匯的辨析,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單而又有代表性的習題,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共性或差異性,然后得出語法現(xiàn)象,同時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和探索。
5.問題的雙向性。教學活動是師生對話與互動的雙向過程,有效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思考,并且產(chǎn)生疑問。《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因此,巧妙地設置問題能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的問是為了讓學生問,類似這樣的課堂提問是傳統(tǒng)課堂提問的轉型,從課堂的反映中看出這種提問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學習,這種提問應該成為課堂提問的發(fā)展趨向。
三、運用非智力因素,提高課堂問題設置的有效性
1.用心傾聽學生的回答。用心傾聽不是簡單的靜態(tài)認可,而應盡量地用表情來表現(xiàn)出我們對學生的期待,讓學生有被欣賞、賞識的感覺,同時應作出合理的恰當?shù)脑u價。評價方式應當以肯定的為主,哪怕是學生回答錯了,或是回答不全面,但學生畢竟是經(jīng)過一番努力或嘗試得出來的,也要加以肯定,課堂上,我常用的激勵如:“Wait for a while.”“Try it again.”“Keep trying.”“Dont give up.”“Dont be nervous.”有時,給學生一個期待的眼神、贊許的微笑或者是點頭,都能給學生極大的鼓勵和信任。對學生的鼓勵、理解與信任也是創(chuàng)建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有效手段之一,讓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效應。
2.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農(nóng)村中學,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普遍不高,而且,學生素質(zhì)參差不齊,對問題的反應有快慢之分,所以提出的問題要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時間多少視難易度及學生的知識水平而定,當學生的思路受阻、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確時,教師要給予提示或引導他們作答,尤其是對后進生,教師更應該給以提示,以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總之,精心設計課堂問題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之一,因為教師設置的課堂問題是連接“主導”和“主體”的紐帶,是學習者與學習文本對話的階梯,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有效性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