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農 夫
探秘鳛國故里 守望王者歸來
——“美麗中國 跨界科考”第二季即將啟程
文|攝 農 夫
Explore the Hometown of Xi Country and Watch King Return

發布會現場
8月26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中國國家委員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主辦,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林業廳、貴州省工商聯、遵義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美麗中國·跨界科考”大型生態公益系列活動第二季正式拉開帷幕。活動將走進貴州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習水,尋蹤最后一只在野外消失的華南虎印記;重走“四渡赤水”三進三出的千年古鎮;探秘古鳛國發源地,回望上古時代侏羅紀。
全國政協常委、聯合國首授環保藝術大師袁熙坤,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趙勝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項目負責人李素曉,貴州省林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黎平,以及在京各大媒體50余人出席新聞發布會。
“美麗中國·跨界科考”于2015年成功將跨界理念引入科考這個嚴肅的領域,旨在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幫助和促進自然保護區所在地實現可持續發展。2015年11月,第一季“美麗中國·跨界科考”活動在貴州省石阡縣舉行,引發外界極大關注,70多家媒體相繼報道,受眾累計突破1000萬人次,半年內,跨界科考所在地全域游客增長近四倍;與此同時,科考期間配套舉行的《自然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高端論壇》以清晰的生態價值理念,為豐富保護區所在地新業態、實現轉型升級、邁向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
記者獲悉,“美麗中國·跨界科考”第二季將以“探秘鳛國故里 守望王者歸來”為主題,于2016年9月6日至12日期間,對貴州省習水縣全域展開為期7天的跨界科學考察。本次跨界科考依五條線路立體展開,除兩條專業科考線外,生態文化線,探秘尋寶線、自然風光線同樣備受關注。近30位知名動植物、地質、水文專家、知名攝影家以及來自包括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在內的全國各大主流媒體和新媒體機構、美食達人、戶外達人、社會公眾等組成的近百人團隊傾力助陣。
“跨界的意義在于,把從前專業性強且略顯‘高冷’的科考和更多人建立聯系,通過更親民,更通俗的體驗與解讀,幫助公眾樹立走進自然,尊敬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發展理念,以積極正能量回應社會核心關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趙勝利指出:自然保護區是地球生物的最后天堂,是人類守護地球家園的最后屏障。近年來,我國加大了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力度,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保護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健康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保護區所在地的經濟發展,當地百姓與社會公眾的保護意識更是重中之重。多年來,世界范圍內頻繁發生的偷獵珍稀瀕危保護動物與盜伐保護林木事件,大多與經濟發展落后、百姓收入過低有關。解決這一矛盾,除了從法律層面加大打擊力度以外,我們還應想方設法促進自然保護地經濟可持續發展,推動自然生態、社會生態、人文生態等大生態系統的和諧共建。
黎平介紹說:習水擁有占地48666公頃——貴州省內面積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好保存著地球同緯度最大的亞熱帶常綠闊葉原始森林,境內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曾是野生華南虎出沒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
1989年,華南虎被列為中國十大瀕危物種。根據國家林業局公布數據顯示:近30年間,始終未收到野生華南虎活體存在的科學證據。“某種程度上說,野生華南虎的珍貴程度如今已不亞于國寶大熊貓。”黎平說。近年來,多位專家反復論證表明,習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大、生態好,且與重慶四面山保護區相連,具備生態廊道基本特征,如果真的存在某種可能性,習水及周邊的自然棲息環境,有可能會成為華南虎回歸的首選區域。
新聞發布會上,習水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陳黔堯介紹了習水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習水因魚得名,因水授縣,境內文化古跡星羅棋布、璀璨斑斕,有西漢摩崖石刻,兩漢至明末崖墓,宋墓、明墓群,宋明時期軍事屯堡,明代屯官衙署、船幫遺址等,其中三岔河丹霞谷內遺存的清代袁錦道摩崖石窟以及袁錦道48家工坊遺址表明,憑借良好的生態優勢及水路交通優勢,習水在清朝初期就已經開始了工業文明的發端;擁有“美酒河”之稱的赤水河流經習水境內長度達40多公里,傳承著千年的醬香型白酒工藝。習水人友善、真誠、勤勞,熱情好客,他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習水、關注習水、體驗習水。
跨界科考代表團團長冉景丞向與會媒體展示了“美麗中國·跨界科考”第二季跨界科考路線及行程規劃,引發了現場陣陣高潮。7天時間,5條線路,可謂各具特色,亮點紛呈:專業科考線上,動物專家攜手曾經的打虎世家代表,共赴秘境,尋蹤華南虎、黑熊、金錢豹等食物鏈頂端的諸多野生動物,探秘高山懸湖成因,見證長生水與蝌蚪四季不老的奇景,走進桃源仙洞尋找神奇生物;一個個待解的謎團,令人心馳。生態文化線上,與考古專家親臨黃金灣大型漢代遺址,探尋古鳛國神奇密碼,跟隨魚類、水文專家一起尋找會飛的魚,追蹤皇家林場的前世今生,一個個縱跨古今的往事,引人入勝。
全國政協常委、聯合國首授環保藝術大師袁熙坤先生出席新聞發布會并講話,作為科考隊員曾在叢林遇虎的經歷,令袁先生感慨萬千,而他虎口余生、與虎結緣的故事也令在場媒體為之動容。“虎是山林守護之神,也是維系自然生態平衡和物種平衡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可是,隨著生物鏈的破壞越來越嚴重,許多珍貴的虎種正從這個地球上慢慢減少……”袁先生不無遺憾的說。“大自然中的每一個生命都充滿靈性,每一個動物都天賦異稟,我們只有共生才能共存,只有擁有共同的家園,才能擁有共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