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崟
[摘 要]數學學習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數學教學和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數學學習;數學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在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我們也一直認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可以讓我們的學生更智慧、更敏銳。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最重要的環節,但總覺得我們的數學課堂少了些數學味,多了些形式的熱鬧。數學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直覺思維等非邏輯思維的運用和培養。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數學教學更專業化,讓我們的學生徜徉在思維激蕩的海洋里。
一、激發數學思維興趣,調動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興趣和數學思維能力有著必然的聯系。一方面數學思維興趣有利于促進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數學思維興趣的產生又依賴于數學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實踐證明,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活動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使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專心致志,主動持久的觀察、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興趣,調動學生數學思維的積極性,引起學生主動思考,敢想、敢說,是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前提,如果學生不愿思考問題,不敢發表意見,則數學思維訓練難于進行。
二、有效地創設數學思維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可以安靜、深入地思考,情感、動機、信念、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能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特別是在學生的思考出現困難或卡殼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再想想。在寬容的氛圍中學生才會漸漸鼓起勇氣,打開思維的閘門,并逐漸養成樂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時間以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富有啟發性的、常規問題或已知的數學事實為素材,創設鋪墊型情境。通過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等不同的方式,不同層次的聯想,變化發展出不同的新問題,從而為各種層次的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這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合理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以思維策略多樣、解題方法典型、解題過程能體現某種完整的數學思想方法的問題作為素材,創設思維策略性情境。當學生的思維受阻后,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層次引導學生進行辯證分析,使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啟發,從而使他們產生不同的解法。
三、教給學生數學思維方法,讓學生感悟數學思維
觀察與實驗、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歸納與演繹、類比與猜想等是數學思維過程中運用的基本方法。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強調了學生主動從事觀察、實驗、類比、歸納、猜測等探索、發現性的思維活動。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常見的數學思想有:數學化、模型化、化歸、單位、函數、整體、運動變化等。教學時,有效地引導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在對特殊實例的觀察、試驗、分析、歸納、抽象,概括成探索推理的過程中,在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看到知識背后負載的方法,蘊涵的思想,并結合具體環節點化學生領悟這些思想和方法,那么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才是生動的鮮活的、可遷移的,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才能得到質的飛躍。這也正顯示出恩格斯所說的思維著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的斷言。如,在教學圓的面積一課中,引導學生運用類比與猜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反思、感悟出數學的化歸思想和猜想驗證思想。
四、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積極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知識是嚴密的邏輯系統知識。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往往以前所學舊知識、舊經驗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同時又是對舊知識、舊經驗的引伸和發展,學生的認知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驗為前提。鑒于此,每教一點新知識都要盡可能復習有關的舊知識,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為探究新知來鋪路搭橋,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構建知識網絡、發展思維。如在教學常見的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時,我先在課堂上組織了一場小小的購物活動,利用學生已有的購物經驗和利用乘法計算總價的知識,計算出5只鉛筆、3塊橡皮、4條毛巾、2千克蘋果等商品的總價,列出算式后再引導學生總結出“單價×數量=總價”。這樣引導學生通過溫故知新,將新知識納入原來的知識系統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五、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時間
皮亞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有學生自己去獲得,或由他們重新發明,至少由他們重建,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因此要克服以往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毛病,克服以教師思維代替學生思維的現象,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教師不要急于把結論告訴給學生,而是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和時間,通過激發興趣,引發思考讓學生主動猜想,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充分的參與,積極發表見解。遇到困難教師只是從旁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發現新問題,獲取新知識。作為教師要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學好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注重學生的“小步走”,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思維空間比較小,便于教師控制,但是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剝奪了學生在數學課堂里的思維空間與時間。所以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多留些時間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總之,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抽象性、系統性的學科。如何使小學生的數學基本思維能力得到發展,這將是我們數學教師長期的有意識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多給點思考的機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這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小燕.數存于形,學起于思——淺談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月刊,2013(8):107.
[2]王小云.淺談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