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摘 要]風力發電是潔凈能源,發展風力發電事業是目前國內外電力事業發展趨勢之一。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深入與發展,風電在近些年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其規模越來越大,生產作業越來越制度化、規范化,這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風電場的建設與發展。風電行業的快速發展給安全生產管理帶來新的要求,重視和加強安全管理,無論從政治、經濟、文化的角度,還是國家、社會和家庭,都是事關重大的問題。
[關鍵詞]風電場;安全生產管理;對策
風電安全生產管理已經成為當代綠色經濟運行、生產運作的前提條件,是對國家和集體公共財產負責的基本要求,是對風電企業正常生產與運營的必要保證,是為保護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而采取的各種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安全管理問題在企業如何強基固本、降本增效等經濟技術決策中成為核心問題。內蒙古風能資源豐富,是全國風電產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全區風能可開發容量超過1.5億千瓦,占全國陸地風能資源儲量的50%以上。近年來,在國家支持下,內蒙古風電裝機容量快速增加。截至2014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除臺灣地區外)為114608.89MW,其中,內蒙古自治區依然保持全國首位,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2312.31MW,占全國19.5%。因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給安全生產管理帶來新的挑戰,重視和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更是從事風電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對風電場生產過程中所具有的特點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風電場應具備的安全生產標準化作業要求,以便更好的推進風電場的安全生產,為更加全面有效的推進風電場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生產管理基礎。
一、風電場自身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1.管理制度剛剛起步,專業人才缺乏
因為近年風電場建造的迅猛發展,風電行業當前不管從人才培養、管理經驗、技術儲藏、行業監管方面都處在初級階段,風電場現場專業人員和管理人員明顯缺乏,很多風電場不得不讓新結業的大學生在未經訓練合格的狀況下,倉促上崗,這成為風電場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的一大危險。
2.系統相對簡單,重復設備多
風電場設備首要包含變電站、風電機組、集電線路、控制系統等,設備多是獨立的重復的設備,且自動化程度較高,所以工作量主要集中維修保護方面。
3.運營形式出現多樣化特色,管理基礎薄弱
風電場運轉與火力發電廠運轉差異較大,當前通常有三種運轉保護形式:業主自立運轉保護、托付廠家保護、第三方運轉保護。但不管那種方式,都存在機組臺數多且渙散、高空工作多,受各種惡劣的氣候影響大等諸多限制,所以照搬火電廠的管理形式并不可取,需要在參閱火電廠管理的基礎上,探索一條合適風電機組特色的管理形式,因為風電場投產時刻都相對較短,通常的新能源公司只要2-3年的管理風電場經歷,且通常風場管理人員都需身兼前期、基建、運營管理等多重任務,所以就造成了風場管理人員通常只忙于建造,通常忽略風場的正常管理制度,在規定制定、設備基礎管理方面通常是缺乏狀態,需要不斷彌補和完善有關的規章制度和工作文件。由于風電場是一個非常專業化的領域,所以在管理中也需要專業化的人才,但是目前社會上這類人才還比較少,也限制了風電場安全管理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
4.設備管理存在安全隱患,事故后果較為嚴重
一些風電公司在設備安裝調試和運行過程中陸續發生過重大設備事故,造成設備損毀,并危及到人員的生命安全。例如風機倒塔、風機著火,35kV開關柜著火等不安全事件。通過對事故的分析,發現主要原因有三類:風電場管理不嚴,對風電設備的保護參數監督失控;風機廠家管理混亂,調試人員、維修人員培訓不位;設備制造質量失控,存在缺陷、隱患。
5.作業人員缺乏有效的自我防護意識
當前,在很多風電企業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員的受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有些施工人員,尤其是一線的操作人員缺乏相應的自我防護意識和安全意識,其自身的安全防護技術不高,思想上還因安全意識的缺乏出現怕麻煩、走捷徑的僥幸心理,結果不知不覺中產生違章,這就使得作業人員在實際生產作業過程中,不能充分、有效的對自身進行安全防護,造成安全事故的多發。
6.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陳舊、不完善
現階段,在我國的風電企業當中,大部分企業基本上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制度都是照搬照抄而來,缺乏企業自身的針對性和可執行力,很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亟待完善。另外由于安全生產制度沒有定時更新,有些制度從建廠就已經開始實施,經過多年的發展并沒有任何改變,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的企業發展的需要。有些安全成產制度已經不能對安全生產事故進行有效的預防,出現安全生產事故也不能進行很好的處理,給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落實和開展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也給企業的安全生產留下了隱患。
7.缺乏有效的安全監管
造成生產過程中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監督部門及人員沒有嚴格、認真的對生產過程的安全性進行全面、仔細的監督和控制。有些監督部門及人員對生產過程的安全生產監督的認識不足,在進行監督和控制的工作過程中態度散漫、消極,不能積極、主動、有效的對生產過程開展安全監督工作。再加上對安全管理相關配套設施的投入不足,造成安全監督工作的不到位。例如:在一次風機大部件更換過程中,因安全監管人員幫助其他作業人員去干活,沒有認真的對這起作業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和指揮,設備上吊點損壞未及時發現,使風機大部件吊卸過程中發生墜落事故。
二、風電場安全生產管理對策-----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
安全生產標準化要求企業在生產中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來規范生產流程,企業要有完善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三個關鍵環節就是標準的制定、推行和完善。企業在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中,一定要注意到這三個環節,牢牢將其抓住。因此,風電場要實現安全生產,減少損失,提高效益,就必須全力做好各項安全生產工作,建立安全標準化體系。風電場的安全標準化建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提高全員安全生產意識
安全生產意識是安全管理的基礎,它體現在每個人的安全生產意識中。企業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對員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在風電場中,深入開展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工作,要讓每個人對風電場中所有的危險源有深刻的認識,要根據風電場工藝流程建立風電場作業安全標準、行為標準、操作標準進行規范生產。將安全生產意識和業績考核結合起來,對于安全生產意識高的員工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安全教育要貫穿日常管理,各級人員有組織、有落實。例:認真召開安全日活動,將日常的設備巡視、維護、消缺過程中遇見的不安全因素一起交流、討論、分析。
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內控體系
風電場運行應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檢測設備的運行,及時發現和消除設備缺陷,預防運行過程中不安全現象和設備故障的發生,杜絕人身、電網和設備事故。風電企業要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具體分析風電場的特點,組織安全生產專業管理技術人員或聘請專家協助企業制定出適合風電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社會在發展,風電場在發展,總是會出現新問題、新矛盾,所以要與時俱進,不斷對安全管理制度進行完善,促進風電場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積極開展以完善管理標準、工作標準、技術標準為主要內容的標準化工作,推動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依據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結合風電管理實際對已有的安全規章制度,全面梳理及修訂,建立規章完善、流程科學、管理閉環的安全生產制度。
3.建立企業文化
堅持不懈的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普及安全常識,著力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創新培訓形式,豐富培訓內容,確保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工作取得實效,確立具有風電特色的企業安全管理文化。
4.加大安全監督檢查力度
加強各類違章的監督檢查,特別加強野外、寒冷天氣、大風天氣、沙塵天氣的作業管理。例:維護檢修時,宜避開大風天氣,雷雨天氣嚴禁檢修風電機。
5.強化安全風險預控管理
根據風電場野外作業、高空作業、電氣操作頻繁等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風電場特色的應急管理體系和防范預案,把安全管理工作轉變為事前控制,規范應急組織、預案修編、預案演練、應急保障等工作。組織開展全場失電、人身觸電、高空墜落、防寒防凍等應急演練,有效減少不安全事件帶來的損失。
6.加強外包工程管理
防止以包代管,以罰代管的現象出現,對分包工程及分包隊伍進行全面的安全文明施工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管理,監督到位。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在分析風電場自身特點與安全管理的基礎上,提出了風電場應具備的安全生產標準化作業要求,為今后的發展提供了參考,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進一步規范風電場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保障,同時讓風電場的安全生產從此有制可依,為全面推進風電場的現代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基礎,從根本上提高了風電場作業的本質安全。
參考文獻:
[1]《風力發電場安全規程》.
[2]《風力發電場檢修規程》DL/T797-2001.
[3]《風力發電場運行程》DL/T666-1999.
[4]吳振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關鍵環節[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