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代承龍
[摘 要]通過繪畫作品的研究透射出畫者的內心世界,展示畫者的心情、心緒、心意、心跡、心性。繪畫的本身就是畫者傾訴情感的一種方式。繪畫是通過線條、色彩等形象來傳達出畫者的情感,也能讓其他人體驗到這種情感。藝術對于情感上受到傷害、有情感困擾和痛苦的人來說,是一種強有力的表達方式,也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
[關鍵詞]繪畫;情感;心理治療
一、繪畫與心理治療
“繪畫是視覺的真理”,這里所說的“真理”就是人的情感的本質,繪畫是實現情感本質的一種途徑,很多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感,可以用繪畫表現出來。托爾斯泰在其《藝術論》里說:“人們用語言相互傳達思想,用藝術相互傳達自己的情感。”情感與繪畫的聯系是不言而喻。
心理治療是人們的心理困惑得到化解的過程,它既可以借助于專業的幫助指導,也可以求助于自我的反思領悟等。
繪畫心理治療是以繪畫作品本身為載體對心理問題的人而進行的心理治療。它是眾多心理治療方法中的一種比較有特色的心理療法。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會有不同感受,從而產生不同的畫作,可以隨時記下自己在不同時期的不同感受,從而成為我們解釋、思考與研究的工具。讓繪畫語言與專業的引導相結合成為治療心理創傷的重要的方式。
二、繪畫作品中的各要素
繪畫是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通過色彩、線條、構圖、物體的形狀進行夸張來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1.色彩
色彩可以表現一個人的基本心情。“黃、橙、紅等暖色是肯定而積極的、刺激性的;藍、紫、綠等冷色則是遠離的、沉著的。”在繪畫過程中,畫者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2.線條
線條是繪畫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繪畫作品中重要的語言,其強烈的可視性能夠喚起人們依據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藝術經驗而產生聯想。畫面中每一根線條都是畫者的情感表達,我們把線條放回在繪畫中,加上對繪畫潛在因素的思考與畫者的自我闡述,從而來定位它的表現力,這個完整的體系和關系的存在是分析線條的必要前提。
3.構圖
著名油畫家馬蒂斯認為:“構圖就是畫家為表達自己的感受,在畫面上把人物和占據的位置,它們周圍的空間、比例通過各種造型手段和視覺因素,按畫家的意圖進行排列和制作。”因此,構圖也能反映出畫者當時的內心感受,并不是每個人都接受過嚴格的美術培訓,所以他們的作品更多的來自于自己的意識。畫者通過對畫面各種物體的位置擺放以及顏色的使用來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三、“心理問題學生”繪畫作品分析與總結
每個人的性格發展問題都與年齡、教養方式、環境(學校、家庭、社會)等有著不同的聯系。任何事物都有內因與外因,在這里外因主要是指心理問題患者從小生長的環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內因主要是指自身的發展所起的作用。
畫面分析:從畫面構圖分析,一座高高的山把兩邊分割開來,一邊是小動物代表著自己,在努力的網上攀爬,另一面是掛在山崖上搖搖欲墜的家,在這里表現出了患者對家庭的渴望。作者畫的是一座很高很高的山,像是不可攀登的,山在我們的意識里一般都會認為是父親的象征。
在畫恐龍的時候,小a出現了“反復畫”這種情況,“反復畫”的行為會在來自于家庭暴力的兒童、受到虐待的兒童以及目擊暴力行為的兒童的畫面中出現。”
原本提到家是每個人最開心的地方,因為家象征著溫暖,幸福。這間小房子暗示著是他的家,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家像是一個天平,在懸崖邊上搖搖晃晃的,并且他還在下面加一些東西,我們且認為是砝碼,在靠近懸崖的邊上的砝碼比里面的大很多,但是他把天平的支點放在了偏重的一面,以至于還不會很快失衡。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他雖然痛恨這個家,但是在他的心底還是愛著家,不希望自己的家庭走向懸崖,走向破碎。
心理問題學生畫面主要總結為:第一,形式死板,內容重復。第二,內容單調,缺乏內涵。第三,色彩暗淡,顏色搭配不合理。第四,線條雜亂,毫無章法。第五,構圖刻板。第六,畫面比較臟亂。內容死板的作品反映出患者對繪畫心存芥蒂,害怕泄露自己的秘密。畫面線條混亂,是患者情緒消極的表現,也反映了暴躁的性格與脾氣和不能自控的情緒。
四、繪畫治療的可行性
繪畫治療是指患者在正確的引導下通過視覺語言與符號進行交流、發泄情緒、應對煩擾治療創傷的過程。一般包括兩個過程:一是患者在繪畫過程中的宣泄和自我重建過程;二是心理咨詢師根據繪畫過程和繪畫作品的解析,發現患者的心理問題,并幫助患者走出困擾。
繪畫能成為治療的手段,基于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繪畫可以讓患者重新認識自我,重新認識周圍的環境,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并且把他們表現在二維平面內,更真切的去理解去感受。從精神分析學派看來,繪畫是從無意識中釋放自發意象的過程。在繪畫的過程中,患者的某些感受,某些情感可能會被觸碰到并且浮現出來,患者可以發現自己的問題,與以往的自我中所迷失的部分重新組建,釋放情感。
第二、很多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情感,患者可以盡情的采用顏色、線條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讓更多的人根據他的畫面,進一步的了解他本人。患者的心理防御能力很強,然而情感是最真實、最原始、最不容易去掩蓋,當患者打開心扉時,他所有的情感就會不自覺的涌現出來,投入到繪畫的世界里去,在繪畫的世界里盡情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繪畫心理治療的最佳效果就是患者能夠學會生活,讓繪畫成為他們表達情感的方式,我們可以理解他們的苦痛與快樂。但是,每個人的感受是無法體會的,只有當自己經歷過,才能切身的感受到,沒有誰可以替代誰,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存在。繪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自我表達最好的的方式,讓每個人可以自由的去表達,可以通過畫面了解和感受他人,讓每個患者都能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美】馬考爾蒂Cathy A.Malchiodi著,李甦,李曉慶譯.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解讀兒童畫[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
[2] 【美】羅恩菲德著.創造與心智的成長[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年版.
[3] 【美】阿恩海姆著,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4] 【美】格羅姆著,李甦譯.兒童繪畫心理學:兒童創造的圖畫世界[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
[5] 周正.構圖的基本原理[M].西北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作者簡介:王晶(1985-7-1),女,漢族,籍貫:山東,浙江師范大學,學科教學(美術),職稱:中級,碩士研究生,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