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紅+孫永利+馬宏
[摘 要]我國是種植水稻面積最大的國家,水稻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已經具有多年的栽培歷史。本文針對水稻種植技術及管理進行詳細探究。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管理
增加水稻總產、提高水稻單產,一直以來都是確保糧食安全的主要途徑。由此可見,開展水稻種植技術及管理的探討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水稻生長條件
水稻作為草本植物(禾本科一年生),應在適合的環境中成長(溫度、濕度等),同時需要陽光充分的照耀,吸收足夠量的養分。溫度是最關鍵的要素,溫度的高低能夠對水稻生長起到非常大的影響和作用。通常,若水稻種植所在的區域較為寬平,并施之以科學的種植方法,則水稻生長一定會非常健康和順利,然而如果種植方法不夠合理,且地質復雜,則水稻生長量會大大減少。
二、選用優良品種
應該結合當地的病蟲害發生情況、生產條件、生態條件、栽培水平、經濟條件等來合理選用優良品種,所選用的品種務必要具有結實率高、粒多、粒重、抗病蟲能力強、成穗率高、適宜當地種植、分蘗強、抗倒的特點。
三、水稻種植技術
1.稻種選擇
應結合生態環境、氣候特征以及土地情況進行選擇,以此為基礎挑選適合此生態環境的稻種。選擇種子的過程中應依照防病能力、抗旱能力、抗倒伏、鹽堿化等等的標準進行。同時應參考收割水稻的時間挑選將水稻種子(早熟或者晚熟)種植到土地上。
2.侵泡水稻
一般挑選CaO(氧化鈣)溶液將種子進行浸泡,其能夠將水稻種子的抗鹽能力增強。主要的侵泡步驟為:①挑選比較好的稻種,確保種子質量好;②其次將種子進行洗滌,消毒,將種子加以晾干;③將其放到CaO(氧化鈣)溶液(0.5%)中,一天后拿出。
3.培育稻苗
一般應選用適當的技術(如旱育秧方法等),旱育秧技術通常涵蓋了:①挑選育苗地段,由于應用此技術,苗床下面的沒有充足的誰,因此所在的地區應保持地質平和,具有較高的滲水能力,且海拔相對高,沒有鹽堿成分;②挑選較為適宜的床土,并且保證其有疏松成與PH值。
4.種植水稻
如今采用的播種設備多為插秧設備,部分也有手工種植。然而不管是何種方法,一定要確保插秧速度、深度平均。以確保新苗能夠提高緩苗速度,最快程度與目前的生態環境相匹配,并且把施肥中的養分都吸收進去。如果地區水分比較少,則應避免水分浪費,增強水稻的抗旱能力。
5.稻田管理
水田移植之后,一定保證水田中的水足夠豐富,主要是為了避免水稻嫩苗由于水分缺失而出現枯黃現象。由于北部區域水分少,應加強對水的全面應用。稻田最后的管理時,應采取人工方式,經常用的為利用支撐物體把出現倒伏的水稻直立,防止水稻枯萎導致生產效率的低下。
四、培育壯秧
水稻增產的關鍵技術之一是培育壯秧,培育壯秧應以土保苗、以肥培土。由于旱育秧具有結實率高、抗性強、早生快發、有效分蘗率高、無返青期等較為優良的特點,故適用于水稻育秧。
1.苗床準備
選擇土層肥沃深厚、向陽背風、地勢平坦的菜園地或者熟旱地,提早精細整地,務必要確保土壤中無大土塊,且細碎;苗床施入5~8kg/667m2鉀肥、50kg普鈣、1500~2000kg優質農家肥作底肥,提前20d將其與普鈣進行混合,待發酵之后再播散到土壤中。
2.浸種催芽
浸種之前,應該攤曬1~2d種子,再用多菌靈藥液(濃度為3%)浸泡半日,再用清水淘洗之后方可浸種。浸種時間通常為3d,待淘洗干凈之后,再用溫水(溫度控制在40~50℃)對種子予以預熱,并且用稻草、濕麻袋包裹種子,使之溫度控制在30~35℃。稻芽在24h之后即可催出,待露出稻芽后再逐步降溫,一直持續到溫度達到20℃。下一步過早就是將種子攤開,煉芽1d后即可。
3.播種
稻種要盡量做到均勻且稀密,苗床的最適宜播種量為10~12kg/667m2,播種后為了避免由于溫度過低而出現爛芽爛秧現象,可搭棚蓋膜予以處理。
4.苗床管理
除草,一旦苗床有雜草出現,那么要用人工拔除的方式來予以除草,值得注意的是,動作務必輕柔,避免傷及稻苗。
水肥管理,2葉期為了促進秧苗健壯生長,苗床可施加5kg/667m2尿素;4葉期為了促進分蘗,苗床可施加2~3kg/667m2鉀肥、7~8kg/667m2尿素;4.5~5葉期為了煉苗,苗床可施加1.5~2kg/667m2尿素,施加時間最好選擇在移栽前3~4d。
五、移栽
1.施足底肥
底肥應該要堅持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鉀肥、磷肥、氮肥。栽前結合耙田,施加8~10kg/667m2鉀肥、40~50kg/667m2普鈣作底肥;結合稻田翻犁,施加1500~2000kg/667m2有機肥。
2.適時煉苗,適當早載
通常而言,適宜早栽旱育秧宜,尤其適合栽培秧齡30d的中小苗,移栽時期適宜選在秧苗長至5~6葉期。
3.合理密植
移栽密度基于稻田肥力高低來予以合理確定,每窩栽1~2苗的帶蘗苗。廂式條栽:窩距13.33~16.67cm,每廂栽8行,溝深26.67~33.33cm;雙行條栽:窩距13.33~16.67cm,小行13.33~16.67cm,大行30~33.33cm;拋秧:拋秧時務必要做到稀密均勻,拋1.5~1.8萬/667m2的秧苗。
六、定期開展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現場培訓
為了切實抓好水稻高產栽培工作的實施,保障全年糧食生產的順利完成,各地農業部門應該定期開展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現場培訓,邀請專家授課。黑龍江省就堅持做到這一點,近期還邀請了專家來講述如何運用精確定量栽培原理挖掘水稻增產潛力,通過對水稻生育進程層層分析,使參訓人員接觸到了先進的理論知識,也對水稻主要病蟲害進行了介紹,提出了防治方案。在培訓現場,專家們還解答了鄉鎮農技人員、種糧大戶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
七、建立水稻高產創建示范基地
建立水稻高產創建示范基地也是實現水稻高產栽培的主要因素之一,黑龍江省在某村的水稻超高產試驗示范基地,項目區種植面積153410m2,其中核心區域70702m2,采用省內外優良雜交水稻品種和“五五八”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相結合。整個基地都采用統一防治病蟲害、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播種,并且還大力推廣一系列先進農業技術,如水氣平衡管護、測土配方施肥和免耕拋秧等,經專家田間測產驗收,最高每667m2產達到1079.2kg,創黑龍江歷史新高,并且還輻射帶動全省水稻的科學種植,取得了較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