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媛丹 本報特約記者 王珂
《解放軍報》報道31軍登陸演練時配發的圖片。
解放軍第31集團軍一合成營近日在東南沿海演練立體登陸引發外界強烈關注和猜測。國防部新聞局18日稱,我軍在東南方向舉行的陸海空軍部隊演練活動是根據年度訓練計劃做出的例行性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有關人士不必過度解讀。國防部新聞局的消息被外界普遍認為是針對31集團軍登陸演練的官方回應。但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回應的措詞來看并不只是針對31集團軍一場演練。另一名專家認為,近期解放軍在東南沿海進行的演練規模都不算大,強度有限,屬于例行性訓練。解放軍如果想向外界傳遞某種信號,完全可以舉行規模大得多的多軍兵種聯合演練。
國防部回應的是哪場演練?
國防部新聞局在回應中證實了兩個關鍵要素,解放軍在“在東南方向”舉行了“陸、海、空軍”部隊演練。中國軍事專家李杰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第31集團軍的演練僅是一個軍種的呈現。很顯然國防部新聞局回應的不止于此。
那海陸空到底對應的是哪幾場演練呢?《環球時報》記者在國防部官網的“武裝力量”一欄中發現一些端倪。排在首位的消息就是被外界熱炒的“第31集團軍在東南某海域組織立體登陸突擊演練”。該欄目的第二條則是“我艦艇編隊赴東海某海域開展例行性訓練”的消息。該新聞指出,由導彈驅逐艦泰州艦、導彈護衛艦馬鞍山艦以及艦載直升機等組成的編隊于16日下午開展了一場對海攻擊演練,防空反潛、對海攻擊等實戰化訓練科目輪番上演。該欄目中還有一條來自東部戰區空軍組織全要素演練的消息。消息稱,東部戰區空軍近日在東南沿海某地組織實戰化演練,“2批多架新型戰機迅即升空,呼嘯著撲向東南沿海某空域。部署在各地的雷達、導彈等部隊聞令而動,雷達天線飛轉、導彈即時豎起。”
專家認為,這三場軍種演練應該就是國防部回應的海陸空三大軍種在東南沿海進行的系列演練。李杰認為,未來戰爭一定是陸、海、空各軍種的聯合作戰,即便現在是陸、海、空各自演練,最終也會進行合練,提高多兵種協同作戰的能力。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可能會出現陸海空甚至火箭軍多軍種協同演練的場面。
演練規模相對有限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18日向《環球時報》表示,最近舉行的幾場演練實際上規模并不大,而且以兵種內部合同訓練為主,如果不是恰好處于敏感時期,本不應該引發如此大關注。以31集團軍進行的合成營登陸作戰演練為例,該演練登陸主要部隊只是一個營級單位,得到的空中支援也屬于陸航部隊的直升機。從目前公布的影像看,海軍大概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坦克登陸艇等裝備,是一次聯合作戰大體系支撐下的合成營作戰行動。而東海艦隊舉行的海上演練,只有一艘驅逐艦和一艘護衛艦參加。泰州艦編隊進行的科目也屬于常規科目,這項演練中可能最值得稱道的是該艦依托外部信息源對目標定位,然后實施攻擊。不過,這對于艦艇來說,也屬于基本的協同科目。
從公開報道的情況來看,東部戰區空軍在“東南沿海某地”組織的演練規模相對較大。據報道,這次演練帶動的參訓兵力不僅涵蓋“制空作戰、精確打擊能力較強的航空兵、地空導彈等部隊,還將部分空地偵察預警、指揮通信、電磁干擾等精銳作戰力量納入其中,是一次要素相對齊全的實戰化訓練”。不過該專家認為,即便如此,這次演練也是戰區空軍編制內的一次合同對抗演練,規模有限。專家認為,如果中國想此時在東南沿海傳遞某種強烈信號,完全有能力組織更大規模的由海、陸、空以及火箭軍參加的聯合登陸演練,而不會由單個軍種甚至某一個戰區空軍、集團軍來組織演練。
三場均為例行性演練
對于解放軍在東南方向舉行的陸、海、空軍演練,國防部新聞局表示,旨在檢驗和提高應對安全威脅、完成軍事任務的能力。“這些演練活動是根據年度訓練計劃做出的例行性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有關人士不必過度解讀。”
上述專家認為,部隊的年度訓練計劃都會在這一年開訓前做出,特別是一些較大型的演習演練,都是早已經確定的。近些年,隨著訓練強度的提高,解放軍各軍兵種部隊成建制野外訓練、體系對抗和聯合演習演練的規模和次數大大提高。而夏季又是練兵的“旺季”。此時在東南沿海進行一些演練再正常不過了。解放軍不可能因為時間和地點敏感就放棄進行正常的軍事訓練。
李杰則認為,陸海空三軍密集演練就是要應付一切潛在的威脅,為將來可能發生的一切做好準備。李杰強調,軍人的天職就是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要履行這一職責主要就是做好兩件事:打仗和準備打仗。在不打仗的和平時期,有針對性地進行演訓就是提高部隊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時也可以向外界傳遞我軍在任何情況下都有維護國家安全與地區穩定的能力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