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張英波(.黑龍江省氣象局,黑龍江 哈爾濱5000;.遜克縣氣象局,黑龍江遜克64400)
?
2014年哈爾濱市空氣質量分析
王婷婷1,張英波2
(1.黑龍江省氣象局,黑龍江哈爾濱150001;2.遜克縣氣象局,黑龍江遜克164400)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氣污染物種類及其成分也發生著變化。其對氣候變化及人類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大氣中的氣溶膠粒子可以吸收、反射及散射太陽輻射影響地氣系統輻射平衡,還可作為云凝結核影響云雨形成和增長,可以增強或減弱降雨量[1]。此外,PM2.5會直接干擾肺部氣體交換,引發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多種疾病。基于此,學者對大氣污染物特性及分布特征等做了大量研究,張艷珍對蘇州吳中區的研究發現,SO2,NOX, NO2,PM10都表現明顯的季節性,冬季12月和1月各指標較高,夏季8月各指標值達最低[2]。馮建社通過研究秦皇島2012-2013年的空氣質量發現,出現頻率較高的首要污染物分別是PM10、PM2.5、O3[3]。
自2013年1月1日起,哈爾濱市在對顆粒物PM10、SO2、NO2監測的基礎上,新增加了對CO、顆粒物PM2.5以及O3的監測,其結果對污染的劃分更精細,更能貼近民眾感受。本文主要研究實行新標準以來,哈爾濱的空氣質量狀況。
本文主要利用哈爾濱市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的空氣質量指數數據,時間分辨率為1 d,因11 月21、30日數據缺失,故數據樣本共363 d。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新標準利用無量綱的空氣質量指數(AQI)來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根據污染情況,將空氣質量分為六級:一級優、二級良、三級輕度污染、四級中度污染、五級重度污染,六級嚴重污染。對應空氣質量指數劃分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檔。
2014年哈爾濱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占65%,此級別除極敏感人群外,基本活動不受影響。而對人類健康可造成影響的中、重度以上污染天數為81 d,約占22.3%(表1),其中AQI值超300的嚴重污染天數長達14 d,基本出現在供暖初期的10月18日-11月11日,共出現11 d,其中有3 d的AQI值超過400,10月29日值達到490,幾近破表,當天的PM2.5均值達485 ug/m3,是AQI為100(空氣質量良)時PM2.5濃度(75 ug/m3)的6.5倍。

表1 2014年哈爾濱各級別空氣質量的天數
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規定,AQI大于50時,各污染物中空氣質量分指數最大的污染物為首要污染物。若分指數最大的污染物為兩項或兩項以上時,并列為首要污染物。哈爾濱全年首要污染物以顆粒物為主,共215 d,其中又以PM2.5居多,其次是NO2、O3,SO2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較少(表2)。

表2 2014年哈爾濱首要污染物的天數
空氣質量季節變化很大,春、夏、秋季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天數比例分別占85.9%、91.3%以及60.7%。春季空氣質量良的天數全年最多,為69 d,夏季空氣質量最好,優良天數比例最高,且全年優的天數最多為28 d。春夏季中重度污染天數比例<4%,且均無嚴重污染天氣出現。秋季中度污染及嚴重污染
天數增多,其中嚴重污染天數達12 d,全年最高。冬季空氣質量主要集中在良-重度污染,無優級出現,嚴重污染天數為2 d,中度及以上污染占48.9%,空氣質量總體最差,應盡量避免室外活動(圖1)??傮w上,空氣質量以夏季最好,冬季最差。污染物的濃度與污染物的源及匯關系密切。冬季取暖燃燒排放量大,污染源增多;除此之外,降水少,氣溫低,大氣穩定度較好,不易形成對流,致使污染物擴散慢,不易清除。
從圖2中可知,春季的首要污染物分布為雙峰型,主要為NO2,其次是PM10。夏季SO2為首要污染的天數為0,顆粒物所占比例也較小,主要的首要污染物以O3天數最多,其次是NO2。秋、冬季首要污染物均以PM2.5所占比例最高,這主要和秋冬季供暖燃燒排放有關,且均無O3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氣出現。從春季到冬季,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遞增,PM10遞減,SO2變化無明顯規律,作為首要污染物主要在春、冬季出現,NO2呈遞減趨勢,O3作為首要污染物主要出現在夏季,春季也有出現,這可能是因為春、夏季太陽輻射增強,有利于O2向O3轉化。

圖1 2014年哈爾濱市空氣質量的季節變化

圖2 2014年哈爾濱市空氣首要污染物的季節變化
(1)2014年哈爾濱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237 d,中、重度以上污染天數為81 d,其中AQI值超300的嚴重污染天數長達14 d,污染較嚴重。
(2)哈爾濱首要污染物的天數以PM2.5最多,其次是PM10及NO2,O3及SO2較少。
(3)春、夏兩季空氣質量較好,優良天數超85%,秋季污染天數增多,冬季主要以中度污染為主,占48.9%。
(4)秋、冬季首要污染物以PM2.5為主,夏季受太陽輻射增強的影響,首要污染物以O3為主,春季的首要污染物分布為雙峰型,主要為NO2,其次是PM10。
參考文獻
[1]丁一匯,李巧萍,柳艷菊,等.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J].氣象,2009,35(3):3-15.
[2]張艷珍,李建龍,剛成誠,等.近3年蘇州市吳中區空氣質量動態監測結果與成因分析[J].天津農業科學,2015,21(4):84-89.
[3]馮建社,張婷,張明月,等.秦皇島市空氣質量指數AQI現狀分析[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24(5):65-69.
第一作者簡介:王婷婷(1985-),女,黑龍江省海林市人,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生,工程師.
收稿日期:2016-1-1
文章編號:1002-252X(2016)01-0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