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北京 100094)
我國蛋雞行業形勢分析與展望
楊寧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北京 100094)
過去四十年,全球雞蛋產量處于一個增長的階段,其中亞洲增長最明顯,但北美洲第二、第三梯隊增長相對穩定,增長幅度不大。過去四十年全球蛋雞產量發展趨勢見圖1。

圖1 過去四十年全球雞蛋產量發展趨勢
全球蛋品產量國家排名 (見表1),1970年中國排在第四位,1990年排到第一位,2010年中國繼續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美國,然后是印度、日本和墨西哥。所以,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顯著的。雖然我國蛋品的產量不高,但是出口量在1970年仍位列世界第三位,1990年后位于第六位,2010年仍是第六位,我國對世界上蛋品出口的貢獻并不大,中國只有不到5%的比例出口,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是荷蘭,將近30%生產量用來出口,見表2。
我國蛋雞業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產業規模龐大,雞蛋成為普通百姓的重要優質食品;我國蛋品生產的目標不是為了出口,而是滿足內需為主。目前畜產品生產面臨著一個壓力是來自于國外產品的競爭,世界貿易協定啟動了以后,牛肉對國內的沖擊非常大,國內豬肉的成本也比國外高,豬肉的市場可能也會受到沖擊。但雞蛋跟別的畜產品不一樣,它是鮮蛋消費,不太適合長途運輸,空運雖然可以,但是運輸成本太高。所以,國內蛋品市場需要還是要靠自己來滿足。國內深加工的需求量只有1%,也不會受到國外大的沖擊。
2.1 蛋雞行業走向規范 從整個蛋雞產業發展形勢來看,我國這些年在政府重視、行業企業家帶領以及在專家支持下,有一個很好的變化,就是蛋雞行業走向規范。自2010年開始,農業部推進了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這一工作在蛋雞行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2012年農業部發布實施《全國蛋雞遺傳改良計劃》,對種業規范和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頒布,維護一個良好的環境,保證蛋雞產業的快速發展。另外,蛋雞產業升級需要的資金來源渠道擴大,以前靠政府、私人企業家投資,現在更多的金融資本進入蛋雞行業,例如新三板(曉鳴農牧、圣迪樂村),產業基金等。

表1 全球蛋品產量前十名國家的變化

表2 過去四十年出口前十名國家的變化
2.2 在行業規范的背景下,蛋雞生產水平有顯著提升 表現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雛雞質量提升。20年前,受品種穩定性或疾病原因,種雞場雛雞質量差異較大。經過多年蛋雞遺傳改良計劃,現在雛雞的質量不管是它的健康狀況還是它的遺傳水平,都有非常大的提升;二是養殖設施設備提升速度快,對環境的精準控制和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控制越來越好。在勞動力成本增長較快、很多年輕人不愿從事生產養殖的情況下,自動化是一些大場的必然選擇。
蛋雞產業經過幾十年發展,大浪淘沙,一些管理水平較差的企業退出這個舞臺。競爭實力較強的企業在管理水平,包括在生產、宣傳和資本運作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中國跟國際逐漸接軌,大家要相信,我國蛋雞技術水平和國際水平相差不大。現在在大規模生產情況下,我國不管是國產品種還是進口品種,在雛雞的存活率、產蛋率方面有了很明顯的提升,雛雞的存活率可保持在95%以上,這與我們對雞舍內環境的改進有很大關系;產蛋數達到 300~330個;開產早,23~24周齡達到90%;產蛋高峰長,90%以上維持3個月以上;產蛋期延長到 80周齡,甚至 90周齡;我國對蛋重的追求和國外不一樣,為了適應品牌蛋的需要,蛋重維持或略降,這對育種和繁種提出要求;不少廠家的料蛋比控制在2.2和2.3左右,比5年前約有10%的提升。
2.3 挑戰眾多 我們取得這樣一些成績,在肯定自己的同時,也發現挑戰眾多,最大的挑戰是現在的產業結構混雜,既有簡陋雞舍,也有現代化雞場,容易引起各種問題混雜在一起;二是區域調整速度加快。北方傳統產區飼養量產量都在減少,南方產量增加;三是產能過剩,尤其是種雞,商品雞也有一定過剩;四是疾病風險,一定要重視對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對疾病不能掉以輕心,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逃出疾病風險。疫苗不是防疫的第一道防線而應是最后一道防線。任何的防疫措施,首先要把工程防疫做好,日常管理做好,最后才依靠疫苗;五是食品安全,它對蛋雞的影響比肉雞要小,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抗生素在蛋雞里面明文規定不能使用,有個別使用是管理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媒體對雞蛋抗生素的報道很多情況下是不負責任的,是把局部的問題無限放大化,這對蛋雞產業是一種致命打擊。
2.4 專業化育成雞生產發展迅速 這是一種民間自發形成的潮流,發展速度非常快;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育成雞質量不好,不能指望它是一個高產蛋雞,所以應高度重視育成雞的飼養問題;關于育成雞的飼養管理,目前缺乏技術標準,所以造成的質量參差不齊。60d的雞不能叫育成雞,雞的生理狀態并沒有達到標準。
3.1 人員和經營 此次調研了1.8億只蛋雞的飼養量,占飼養量的10%,發現蛋雞養殖場(戶)負責人年齡以40~50歲、文化程度以初中為主;經營執照擁有率在10%~40%;絕大多數沒有建立自己的產品品牌;主要依靠商販上門收購進行雞蛋銷售。
3.2 飼養規模 當時調研了全國的場均產蛋雞飼養規模5409只,人均飼養4530只;養殖規模越大,標準化、現代化的生產特征表現得更加明顯。
3.3 飼養方式 以階梯籠養為主(89.9%),疊層比例在上升;77.03%的存欄蛋雞采用人工喂料,自動喂料的比例在上升;飼料來源:53.17%購買主要原料加工,44.62%購買全價料;乳頭飲水器使用率在80%以上,但仍有11.51%采用水槽飲水,下一步要逐步淘汰;飲水水源:以自備井為主(65.77%);雞蛋收集以人工集蛋為主,養殖規模越大,自動集蛋的比例增加;死雞的主要處理方式是深埋,對地下水有污染。
產蛋雞飼養規模分布情況見表3。從表3數據可知,在18000多個養殖場中,飼養規模在5000只以下的約有64%,只有1/3的養殖場規模超過5000只;就飼養量來看,1萬只以下分別為55%、56%。超過10萬只雞的雞場占總調查量的2.5%。這是兩年前的數據,到現在這個數據肯定有所變化。真正能夠建起來一下養100萬只的養殖場,在全國應該不超過50家。發展到大規模的養殖場,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但畢竟是我們大家追求的一個方向。

表3 產蛋雞飼養規模分布情況化
現在政府倡導的標準化規模養殖是我國蛋雞業發展的方向,許多地區均已經認識到規范家禽養殖條件和生產過程,實現家禽養殖標準化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蛋雞規模養殖標準化創建取得顯著成效,在全國范圍內已確定了520多家蛋雞標準化養殖示范場。
蛋雞標準化建設主推模式:一是大規模自動化生產模式,大規模養殖場可以適度發展,但重點為高端品牌化以及蛋品深加工服務;二是家庭農場標準化生產模式。這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從表 3數據中看到有 2/3的養殖場飼養規模都在5000只以下,下一步要著力去改造和提升這部分養殖場。
4.1 大規模自動化生產模式 模式要點:一般使用6、8、10層疊層籠養,與傳統的全階梯、半階梯飼養方式籠具呈“A”字形排列不同,疊層籠養方式的籠具呈“H”字形排列。歐盟曾經90%以上使用疊層籠養,目前轉為福利飼養,其中約一半仍是疊層福利籠養;美洲40%使用疊層籠養,比例還在逐步上升;亞洲發達國家如日本疊層籠養工藝占到30%以上;我國疊層籠養目前估計約占5%,也在逐年上升,單棟飼養規模為4萬~16萬只蛋雞。
超大規模蛋雞養殖模式在生產運營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最大難度是難以實現全場或區域“全進全出”飼養。在一個養殖場里養100萬只雞甚至300萬只雞,從獸醫安全角度來講風險很大。在這次美國禽流感襲擊中,最大養殖場標準飼養量可以達到600萬只蛋雞,實際存欄量將近500萬只雞,可以想像這么大的養殖場風險有多大;二是存在免疫和消毒問題。目前需要對禽流感做大規模免疫的情況下,一個雞舍超過一萬只雞的飼養量,操作起來非常困難。雞舍內消毒也是個問題;三是雞舍環境控制問題,包括光照、粉塵以及夏季溫差大、冬季保暖和通風矛盾。因此對飼養規模大小需慎重考慮,不要盲目追求太大規模。大規模層疊籠蛋雞舍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但是否能取得好的生產成績,取決于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有沒有一個好的技術領頭人和管理負責人,有沒有一個好的團隊能夠幫助你把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雞場管好;切忌盲目追求單棟規模。就目前多數雞場的條件和管理能力而言,建議采用單棟5萬左右的適度規模。
4.2 家庭農場標準化生產模式 模式要點:采用全封閉式雞舍,雞舍采用輕鋼或磚混結構,彩鋼泡沫夾心板等保溫隔熱材料作為屋頂和側墻;單棟飼養規模在5000~20000只,全場飼養1萬~5萬只產蛋雞;使用三層或四層階梯式籠養或疊層籠養,階梯籠養底層安裝自動傳送帶清糞系統,可使雞舍內環境,包括空氣環境和衛生狀況都得到很好改善;采用人工光照,風機濕簾控溫通風,配套自動光照控制、自動飲水、自動清糞等系統,一般手工撿蛋;對于小養殖場的雞糞最好能夠農牧結合,雞糞能夠直接還田,少量加工為有機肥;區域性聯合開展蛋品加工和品牌建設。
這個是比較符合我國目前大多數地區的發展現狀。家庭農場最大的問題首先是雇人有約束,如果是兩口子能解決的問題一定不雇人,一旦變成他需要管人的話,對農戶是很大的挑戰。單棟5000或2萬、全場1萬或5萬只雞的養殖場自動化程度稍高,一家人就可以管理。
4.3 蛋雞標準化建設如何發展 我們有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說總量要穩定甚至說要減少;估計全國在場產蛋雞不超過10億只雞,可能還包括一些地方品種、一些特殊類型的品種所占比例并不高。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大部分新建養殖場都很大。令人擔心的一點是新建大型標準化蛋雞場在增加,產能增加會導致雞蛋供大于求。對此,我們應該淘汰落后產能改變這種狀態,人雞混居、設施設備簡陋、飼養規模過小的(<5000只,非職業養殖者)就屬于落后產能,這部分不能完全靠市場調節,要靠各地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在輿論和政策上要引導,通過環保限制、獎勵等引導淘汰落后產能,為標準化建設騰出至少20%的產能空間。
4.4 家禽標準化生產的要求 新建養殖場或者改造的養殖場,首先要做到全進全出,全進全出是一切科學管理的基礎。雞舍要做到密閉保溫,有些甚至采用冷庫的工藝。雞舍要通風有負壓,雞舍環境、飼養設備能夠自動控制,雞糞、死雞和污水無害化處理,不污染環境。同時要有有效的衛生防疫消毒設施,生產技術人員要有現代化的管理工具。通過人來管理設備,設備來養雞,雞產生的效益來養這些人,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標準化方面一定要舍得做一些投入,生產技術管理必須裝備各種精準的設備,才有可能做到科學的管理。例如紅外熱像儀,價格不是很貴,通過它照相就能知道不同的像代表不同的溫度,幫助你判斷雞舍內部狀況。雞舍側墻漏風肉眼看不出來,但是用這個設備就能測出來,見圖2。屋頂保溫隔熱好不好,同樣可以應用好的設備測出來,見圖3。

圖2 側墻漏風

圖3 屋頂保溫隔熱不好
現在蛋雞產業規模龐大,但是太分散。蛋雞養殖不像肉雞場那么集中,蛋雞養殖企業能否出現如溫氏股份這樣的企業?溫氏上市以后成為整個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值最大的公司,這是大家沒法想像的。
蛋雞產業可按照一個金字塔(見圖 4)來看,全國蛋雞祖代場所有的加在一起最高時不超過4億、最低2億,父母代雞市場有30億~40億,但是商品雞市場超過2000億的產值。現在大家看問題的重心要下移,要往產業鏈的最底座--商品蛋生產上考慮問題。種雞場對整個蛋雞產業的重要性沒有大家想像大,尤其是山東省,商品蛋雞場發展狀況與全國相比不是太理想。

圖4 蛋雞產業按照這么一個金字塔
蛋雞產業要發展,最終是靠擴大終端消費。雞蛋的營養價值極高,價格低廉,但消費量增長緩慢;其次,雞蛋在食品安全得到極大保障,應用也極其廣泛,每天早上吃煎雞蛋、煮雞蛋、炸雞蛋、西紅柿炒雞蛋,這是我們能夠看得見的應用;其他看不見的消費渠道,如在米面制品、烘焙制品、調味品以及飼料、保健品、化妝品等的用處是很大的,大家可在蛋雞的產業鏈下游做大量工作,才能夠有大的發展和突破來帶動雞蛋消費。圖5是美國一個智庫畫的圖,分析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消費發展趨勢。中國的消費發展是這條紅線。從圖5可以看出,中國已經超過了歐盟,五年以內中國的消費規模超過美國。中國未來的雞蛋消費正在不斷增長,我們對此一定要有自信心。

圖5 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消費發展趨勢比較
S8-1
A
1673-1085(2016)2-0003-05
2016-01-20
楊寧,男,(1964-),主要從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教授,博導。E-mail nyang@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