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花,張紅軍,蔣麗娟( .賀州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廣西 賀州 54899;.賀州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廣西 賀州 54899)
?
國外開放教育模式資源比較與啟發
羅蘭花1,張紅軍1,蔣麗娟2
( 1.賀州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廣西 賀州 542899;2.賀州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廣西 賀州 542899)
摘 要:以國外開放教育模式OCW、MOOC和SPOC為研究對象,闡述3者的建設理念及運行機制,分析并比較資源內容,結合文獻調查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較研究法設計開放教育中各類資源的合理比重,提出資源建設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開放教育;教育資源;OCW;MOOC;SPOC
開放教育建設的初衷是破除地域、時間、學歷等方面的約束,實現優質資源的開放和共享,從而實現教育的公平和民主。總體來說,國外開放教育比國內起步要早,已經歷近20年的時間,而國內外開放教育在近5年均得到快速的發展。
1.1OCW
OCW(open course ware)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的開放課件項目,開啟了開放教育的先河。OCW秉承MIT“卓越、創新、領袖”的建設理念,將課程資源、教育哲學和教育理念公開分享,通過網絡免費向全球開放。
OCW項目由休利特基金會和梅隆基金會共同投資,由MIT教務處直接負責,設置有核心團隊、聯絡員、顧問委員會等組織機構,這些機構負責處理知識產權問題、公布課程資料等工作。OCW重視開放課件和學習者的互動和反饋,學習者可以隨時向教師或管理者提出問題、表達觀點,管理者充分利用其管理權限,使網絡交流的結果依賴于事先設計好的課件結構,經過系統內部的整理和篩選后呈現于網絡,成為新的課程資料[1]。這種模式不僅能促進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還不至于因為交流的隨意性而導致課程結構和內容混亂[1]。
OCW與Sapient、Microsoft、Akamai等公司開展技術合作。其中,Sapient公司負責網站設計,提供程序管理和內容等授權服務;微軟(Microsoft)[2-3]負責提供咨詢服務,協助OCW使用資源建設平臺,保障流程化與模塊化的內容管理與發布流程;Akamai公司負責建立鏡像網站,提供內容傳送、統計、存儲、視頻流、網站監控等服務。
1.2MOOC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于2008年首次提出,目的是滿足學習者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共享優秀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和認證模式。MOOC是在信息化和教育融合下發展起來的新型教育形式。MOOC將教育以多媒體應用為主導發展到以在線視頻與互動教學為主導的建設理念,以自主學習或教學應用為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的建設目的。
MOOC具有完全開放、知識整體化、富媒體化、學習行為管理等特征,主要采取自主學習模式,對學習者無入學限制,學習者規模較大,通常有幾百個到上萬個,且評價和考核均為在線完成。典型的MOOC項目有國外的edX、Coursera、Udacity、Future-Learn和國內的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MOOC學院、慕課網等。
1.3SPOC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型私有在線課程)即小微課,最早由Armando Fox(阿曼多·福克斯)教授提出。SPOC遵從小型私有化的開放教育建設理念,在學員資格、學習形式、評價方法等方面都與MOOC有所不同。
SPOC采取混合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在線學習),對學習者的入學條件進行限制,學習者規模較小,一般為幾十個到上百個,評價方法由在線評價和其他評價形式綜合構成。學習者線上主要通過視頻進行學習、參與討論,能自由掌握學習進度;線下則通過項目實踐、教師輔導、討論、測驗、習題等方式進行學習。
與MOOC相比,SPOC吸收了MOOC優質課程資源和在線學習的優勢,同時摒棄完全自主的學習模式,通過“翻轉課堂”強化教師的導學作用,更適用于當前的高校教學。
2.1OCW資源內容
OCW課程幾乎包含所有的學科類別,目前已發布30多個專業共計2 000多門課程。課程資料包括教學大綱、課程講義、閱讀書目、作業資料、視頻講座、媒體素材等基本內容,采用基本固定的內容結構和統一的界面風格。OCW對課程進行精心設計并不斷更新最新研究成果,以保證課程內容的前瞻性和科學性。
文獻[4]通過對24門OCW課程進行統計和分析,發現OCW課程的資源主要包括視頻講座、習題、試卷、閱讀材料、試卷、電子教材、課程講義、媒體素材等,這些內容性資源在課程中的比重如圖1所示。

圖1 OCW課程內容性資源比重
2.2MOOC資源內容
MOOC資源也包括教學大綱、課程講義、電子書籍、習題、視頻、媒體素材、項目實踐等基本內容。與OCW不同的是,MOOC以視頻為主要資源,前者是上課或講座的長視頻,知識點結合緊密,不易轉化至其他課程或領域使用;后者是圍繞某一主題或知識點展開的短視頻,強調知識點單元化,易于應用在其他課程或領域。
2.3SPOC資源內容
SPOC是課堂教學與MOOC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因此MOOC和SPOC的資源內容基本一致。SPOC以微課視頻為主要教學資源,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景性,對視頻要求采用程序化教學原則,要求簡短易懂并圍繞某一主題或知識點展開,時長為10分鐘左右。通過文獻調查和比較分析法,筆者對OCW、MOOC、SPOC資源內容的比較見表1。
3.1加強資金保障和政策支持
開放教育是推動教育信息化和全球化的重要措施,是開展繼續教育的重要方式。開放教育平臺和教育資源的建設,特別是建設初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需要從國家到各級地方政府及高校提供專項資金的支持[5]。因此,我們建議加強國家政策支持,完善教育法規建設,為開放教育的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表1 OCW、MOOC、SPOC資源內容比較
3.2重視課程設計,提升個性化學習體驗
好的課程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設計一個好的教學過程呢?首先,教師應明確每個教學活動的目的和意義,重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之間的聯系,突破個人經驗完成的教學過程設計;其次,教師應結合在線學習的特點,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從而掌握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特點,并根據分析結果調整教學設計,提升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最后,教師應善于借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充分利用已有的優秀教育資源,特別是已有的微課資源,掌握對這些資源特別是教學單元內容的有效整合[6]。
3.3提高課程資源質量,合理調整資源比重
課程資源質量的提高遠重要于數量的積累,當前我國開放教育資源的數量比較龐大,資源質量卻參差不齊。微課以簡短易懂的圍繞某一主題或知識點展開的視頻為主體,輔以使用視頻的教學方案設計、課件、習題等資源。微課資源的使用已經得到廣泛認可,建立優質的微課資源對遠程教育舉足輕重。同時,我們通過分析當前開放教學資源發現,內容性資源、過程性資源、指導性資源和環境性資源的比重不合理,如存在較多的內容性資源和指導性資源,缺少學習成果、學習創造等過程性資源,一些工程類和應用技術類課程則缺少環境性資源的支持。根據上述分析,我們認為比較合理的課程資源比重設置如圖2所示。

圖2 合理的課程資源比重
3.4學習資源動態生成
我國開放教育資源的建設可以借鑒OCW課程學習資源動態生成機制,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學習資源的創造,如引導學習者通過學習社區交流討論,發布相關話題來促進學習者之間的協作學習,鼓勵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撰寫課程筆記、分享項目成果、發布課程話題、參與課程討論以及分享其他學習資料等[4]。通過這些方式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能實現學習資源的共享和不斷豐富。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大環境及持續發展的社會建設理念下,開放教育必將得到持續發展。教育資源是開放教育實施的載體,資源的好壞對開放教育的實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確實做好開放教育資源建設,保障我國開放教育建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潔. MIT OCW項目對我國大學城課程資源共享的啟示[J]. 中國成人教育, 2012(10): 7-10.
[2] 王龍, 王娟. 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件項目經驗評述[J]. 開放教育研究, 2005(4): 87-91.
[3] 唐燕兒, 劉召山. MIT OCW項目和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理念與運行機制比較[J]. 現代遠程教育, 2011(3): 54-59.
[4] 郭曉梅. 中美開放教育資源建設比較研究:以國家精品開放課程與edX在線課程為例[D]. 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 2014:20-29 .
[5] 孫忠梅, 吳曉鳳.中國大學MOOC發展的實踐與思考[J]. 教育教學論壇, 2015(34): 112-114.
[6] 耿益群. 美國高校在線課程教師績效評價原則、途徑及特點[J]. 比較教育研究, 2013(11): 61-65.
(見習編輯:趙盼)
第一作者簡介:羅蘭花,女,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課堂教學改革、云計算及其應用,luolanyf@163.com。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5JGB392);賀州學院教改工程項目(hzxyjg201516);賀州學院教改工程項目(hzxysfzx201505)。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章編號:1672-5913(2016)04-0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