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發展速度的日益加劇與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居民對小區的環境質量日趨重視。在這種形勢下,景觀設計師更應充分認識到:新時期的城市人居環境必須在城市發展和城市生態中求得平衡,是“質”與“量”的結合。作為住宅小區,綠化景觀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住宅區中,綠化猶如呼吸系統,能起到空氣凈化和屏蔽作用。
關鍵詞:住宅小區;園林設計;景觀設計
1 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風格
1.1 法國“規整式”景觀設計。這類設計目前使用率最高。可以在許多居住小區見到,整齊的綠化修剪成各種幾何圖形樹木花草,成為建筑物的花邊,其作用僅是為居住區“涂脂抹粉”。見不到小區整體空間形態,看到的只是帖帖補補的片段。許多居住小區密度較高,景觀設計沒有提出完整性,卻成了樓與樓的夾縫間的環境美化。
1.2 英國“風景式”景觀設計。這類設計為許多國外景觀公司所引進。大多出現在面積較大的“別墅渡假村”、“高爾夫社區”等。其強調自然生態的重要性,但自然卻變得陌生起來,建筑與人仿佛是這個“自然保護區”或“生態圈”的入侵者,人們無法參與其中。
1.3 中國傳統園林設計。中國園林自從唐代出現了詩人畫家自成一派的“詩畫園林”以來,及至現代,園林景觀的布局構景,仍與文學、繪畫緊密結合,蘊含著譽謂“無聲的詩”和“立體的畫”的美學基礎。
2 住宅小區景觀設計的原則
2.1 以人為本的原則。居住景觀環境設計的主體是人,居住區景觀環境設計的人文因素的提出,就是建立在環境設計“以人為本”的原則基礎上。居住景觀環境設計中物質空間形態的完成并不是環境設計的目的,它最終要供人居住,為人的生活服務。如果沒有人的接受活動,沒有人在其間的生活,居住環境猶如一個沒有演出者的舞臺,是毫無意義的。因此,居住環境設計應當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本的原則是居住區景觀環境設計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
2.2 生態性原則。生態環境作為人們生活的自然環境,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了一種背景。居住環境設計的生態性原則,就是將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在滿足人類回歸自然的精神渴望,使居住者的生活更加接近自然的同時,促進自然環境系統的平衡發展。同時居住區的營建也應遵循地域差異所造成的區別,應因地制宜的迸行居住環境建設。
2.3 整體性原則。從設計的行為特征來看。景觀環境設計是一種強調環境整體效果的藝術。在這種設計中,對各種實體要素(包括各種室外建筑構件、景觀小品等)的創造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因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對整體的戶外空間的創造。居住小區環境是由各種室外建筑的構件、材料、色彩及周圍的綠化,景觀小品等各種要素整合構成。一個完整的環境設計,不僅可以充分體現構成環境的各種物質的性質。還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統一而完美的整體效果。沒有對整體性效果的控制與把握,再美的形體或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離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2.4 藝術性原則。藝術性是景觀環境設計的主要特征之一:居住小區環境設計中的所有內容,都以滿足功能為基本要求:這里的“功能”包括“使用功能”和“觀賞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室外空間包含有形空間與無形空間兩部分內容。有形空間包含形體、材質、色彩、景觀等。它的藝術特征一般表現為建筑環境中的對稱與均衡、對比與統一、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而無形空間的藝術特征是指室外空間給人帶來的流暢、自然、舒適、協調的感受與各種精神需求的滿足。二者的全面體現才是環境設計的完美境界。
3 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小區人居環境設計中的應用實例
3.1 項目實例。某住宅小區占地面積為6萬多m2,以多層和小高層框架結構的住宅為主,總建筑面積近10萬m2,小區定位為現代生態型高尚住宅區,其中綠化率達到40%。
3.2 園林景觀設計構思。在現代的繁華城市里,人們為鋼筋水泥構架的現代建筑所窒息,而要想生活在心靈可以休憩的綠色家園里,成了城市人的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都市情結。在此筆者本著生態居住環境的設計理念,試圖詮釋一種嶄新的現代生態生活社區,從而營造一個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自由漫步式家園。
生態環境最基本的要素是“綠”和“水”,“綠色”在這里已從狹隘的色彩概念轉變為環保和生態意識概念。綠色不單指色彩,而是代表一種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流通也。水在人與自然關系中起著特殊的協調作用。它不僅能給人帶來歡愉、輕盈、柔和的感覺,而且還具有凈化空氣等重要的環保作用。有了“綠”與“水”的完美結合,既能取得豐富的環境效果,又能達到生態環保的目的,體現了“以人為本”和“以自然為本”的設計思想。
3.3 場地現狀及評價。(1)根據場地周圍三面綠化圍合的優越條件決定了小區與山、水的內在呼應關系及場地精神的延續,利用植物成為新的構成因素,構成了小區的主題:“水景、密林、人家”。(2)道路、停車場與建筑留給景觀的空間有限,尤其是一區中心綠地,因地面構筑物過多,空間較為分散,需尋找一種元素來統一整個園區,所以利用自然的處理手法;改變園區的尺度感,并因形就勢將功能分散,散點在整個園區之中,方便住戶使用。(3)現狀場地地勢平坦,豎向變化不足。故在盡量遵循土方就地平衡原則的前提下,塑造出多變的山地效果,組織和分隔不同空間,形成良好的視覺效果和使用功能。
3.4 具體設計方案。在場地現狀及評價及定位分析的基礎上,本生態型住宅小區人居環境設計時,確定以“水景、密林、人家”為主題。突出園林山水格局的構成元素——共同打造一個和諧、健康、生態的最佳城市人居環境。
3.5 生態型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特色。南北走向的水系,將社區的不同空間相互串通,依空間流動的走勢變化,水流的形狀也產生或潭或溪,或淵或池,或靜或動,或深遠或幽靜的不同變化。同時,圍合水系的地形與水系相互作用于,形成完整的山水體系,為社區營造了理想的生態格局。小區內“小溪”成為貫穿整個場地的脈絡,沿水系設計了各種休閑,漫步在草坪上、徜徉在碧水邊、交流在濃蔭下、休憩在花叢中,塑造一個親和、健康、生態的時尚生活社區。體現人與城市生活和諧,集陽光、健康、都市情懷于一區,突出都市人文景觀特色。
4 結語
咱們作為社會整體的一員,時刻與周圍的一切產生聯系,好的園林景觀設計能洞察人的情感,體會文化與哲理的審美,易引起社會的共鳴,只有了解了園林景觀設計的特點和空間構成,形態,同時融入文化的元素,以自然和人為主導理念的中國元素與現代園林的結合,使園林景觀的設計更加合理,符合自然與人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盧軍.構成藝術在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裝飾,2014(03).
[2] 陳瑜,莫計合.順德市德勝廣場園林綠化設計[J].廣東林業科技, 2013(01).
作者簡介:王鈺,身份證號碼:23052419891215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