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摘 要】在高分子材料一體化實踐教學構建的基礎上,結合本專業教師、實訓室等特點,提出幾種保障一體化教學實施的方法,分別從推進一體化教材、培養一體化教學隊伍、建立一體化考核機制、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提高實訓室設備的綜合利用率,將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等幾個方面,描述了保障該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方式。
【關鍵詞】高分子材料;實踐教學體系;實施方法;保障
高分子材料加工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是以實現高分子材料加工專業畢業生“高起點就業”為目標建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所謂“高起點就業”是指通過前期的校內實踐教學培訓和頂崗實習的真實體驗,學生可以完成崗位入門基礎工作,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中層管理者隊伍,即通過實踐教學完成基層服務工作,畢業后直接接受更高級工作的挑戰。實現“高起點就業”需要學校與企業的共同努力,設定教學活動時充分考慮行業需求,注重實驗、實踐、實習教學的互補發展和銜接作用。使學生基層服務與管理能力的訓練在實踐教學中完成,努力追求“高起點就業”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目標,在筆者前篇論文構建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中,如何保障該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個人覺得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 推進一體化實踐教學教材建設
實現高分子材料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就必須制定與之相匹配的“一體化”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深化對高分子材料專業實踐教材的認識與研究是提高實踐教材質量的前提與保障,按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有效性原則編寫一體化教材,這是實施一體化教學的基礎[1]。我院在一體化項目化教學一直走在全國院校的前列,并根據我院的實施情況以及辦學條件編撰了一系列適應一體化項目化課程改革系列圖書:由我院侯文順教授主編的高分子材料分析、選擇與改性課程項目化教學實施案例;由我院李耀中教授主編的高等職業院校項目化課程設計選編等等。在一體化實踐教學過程中,本專業選擇一個班級從大一開始至大三結束,按照六個大項目進行構建整個教學體系,每門課程的實施都要對本門課程進行整體教學設計,即是以職業崗位的能力需求、知識需求為依據,站在“一門課”的高度對課程的內容、教法進行“教學設計”,并始終保證學生是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
2 培養一體化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高分子材料專業師資力量是保證高分子材料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建設一支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實習操作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落實一體化實踐教學理念的關鍵,是保證高分子材料專業和行業發展的必要因素。
2.1 一體化教學理念的培訓
通過校企共同制定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計劃;建立符合一體化實踐教學要求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院利用假期對在職教師進行輪訓,我院已經連續幾年針對實踐教學一體化教學的老師進行了培訓,高材專業作為學校的試點專業,高分子材料專業的教師全部通過了學校的培訓,基本上掌握實踐教學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技術和方法。其次通過各種途徑的溝通與交流,為高分材料加工專業實踐教學一體化教學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教師下企業實踐
實施一體化教學首要條件是教師,培養既能講授理論知識課,又能指導技能訓練和生產實習的一體化課程教師是當務之急,一體化教學需要的是“雙師型”教師[2]。為了培養“雙師型”教師,學校專門制定了教師下企業實踐管理制度,要求所有專業教師每5年必須有6個月的企業實踐經歷,從而不斷提升教師企業實踐能力,提升自己一體化教學的知識結構和業務能力。也可以進工廠進行頂崗鍛煉,參加技能培訓或是技師培訓等,為教師接觸生產實際和了解科技進步的發展動向創造條件。本專業的老師在幾年前就分批到新加坡、德國香港等地培訓取經;并到師資較強的企業學校進行技能技師培訓,大多數都獲得了雙師型教學證書。
2.3 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優化師資隊伍
師資培養是實踐教學的基礎,對于師資的培養應該放在教學培養的重中之重,合適的培養計劃是實現一體化實踐教學的核心。兼職教師是學校與社會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是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雙師型”師資的重要來源。因此,學校需要積極創造條件,從企業引進經驗豐富的師傅作為實踐課程指導老師;并可以與兼職教師根據市場的需求共同商討教學計劃以及實施項目的制定以及考核等等,促進專業知識與實踐操作的結合。
3 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平臺,是促進高分子材料專業實踐教學整體發展的“大本營”。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是培養高分子材料專業優秀畢業生的重要保障。
作為試點專業,高分子材料實訓中心,校內實踐基地面積達到2000多平米,擁有設備總值達到180余萬元,其中大型設備如平行雙螺桿擠出機、單螺桿擠出機、注塑成型機、吹塑成型機、開煉機、模壓機、薄膜壓延設備等大型設備總值達到一百萬。為學生一體化實踐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校內實踐場所。
對于校外實踐基地應該實行強化教學管理,實行校企共管。實踐教學體系中包括了認識實習、畢業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等內容,這些都與校外企業有著緊密的聯系。傳統的教學體系以校內實踐教學為主,而校外企業只是作為一個實踐的場所,由于在校外實習基地難找且實習時間較短,沒有充分發揮企業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目前,我們將具體的綜合項目分配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具體的項目到實習企業中去,必須要有具體的企業老師作為指導老師將所帶項目的完成,并具有一定的考核評價機制,作為畢業設計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進一步實現了學生對于該行業的認識,增強了畢業生就業的競爭力。
4 革新一體化實踐教學考核機制
現代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認為通過對教學過程進行適時的調整和控制,使之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對于優化教學過程系統、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優化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我院在實踐教學一體化的基礎上重新制訂了評價標準:分為A、B兩個項目,其中A項目占總分70%,B項目占總分的30%。其中A項目的評價部分成家由:教師成績(教師評分)×70%+小組成績(項目組評分)×20%+個人成績(自我評分)×10%構成,教師評分當中更注重學生的知識考核、能力考核、素質考核等方面。
這就從相關標準上做出調整,將實踐教學評價納入學生的成績考核中去,對于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積極性有著重要意義;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進行綜合測評來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
5 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
在一體化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大開放性實驗室力度[2]。首先,必須要開放實驗實訓中心,讓學生對實驗實訓中心的設備功能有充分的熟悉和了解;其次,使學生和教師進行結對,開放社團,讓學生進行自主選題研究項目。學生以小團隊的形式參與項目,按照企業的要求,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已掌握的專業技能完成部分設計任務。在這樣的實踐平臺中,學生直面市場,了解企業對產品的要求,能積極參與挑戰,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有利于學生的就業或創業思考。教與學互動,討論、啟發、演示的教學方式,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6 提高實訓室設備的綜合利用率,將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
實訓室使用效果達不到預期估算的使用率,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求;實訓實操效率不高,特別是設備問題比較突出,設備功能不能得到完全開發,造成設備功能閑置與浪費,導致實訓室投資成本不斷攀升。可以將科研融入一體化實踐教學,充分利用開放實驗室,鼓勵教師利用實驗室的有利條件,圍繞教學和社會需要,努力開展科學研究。吸收學生進入實驗平臺開展研究性實驗、組織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和創新設計,明顯地提高了實驗設備利用率,充分發揮了實驗室效益,也有利于科研與教學的結合。把科研成果引入實驗教學之中,努力使教學過程帶有研究性質,保持實驗教學的先進性,使學生在學習階段接觸學科前沿,學習科學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知識[3]。
7 總結
高分子材料加工專業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專業實踐性的特點尤為突出。這就要求高分子材料加工專業教育不僅要培養理論研究型人才,更要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實用型人才,結合常州地域經濟文化,進行社會服務,就必須要構建實踐化教學體系,從推進一體化教材、培養一體化教學隊伍、建立一體化考核機制、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提高實訓室設備的綜合利用率,將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等幾個方面可以保障該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從而也可以促進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
【參考文獻】
[1]肖劍,熊慶.淺談機電專業一體化教學實施方案[J].中國科教導刊,2010,13:74.
[2]劉靜.模具制造技術專業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實施的探索陜西省機械高級技工學校[J].中國職協2014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上冊),2014:1-10.
[3]楊玉梅,劉全禮,石松利,等.構建藥學專業“一體化、階梯式、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1):128-130.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