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廣賀 翁輝 肖丁
【摘 要】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是海軍艦員級維修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提出構建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評估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梳理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的方法,本文初步擬定了一套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評估指標體系的基本架構,為后續開展相關評估工作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訓練能力評估;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指標體系
海軍艦艇是一個技術含量高、專業類別多的復雜系統,保持其良好的技術狀況是發揮其整體作戰效能的關鍵因素。作為在一線操作使用和管理艦艇裝備的艦員,需努力加強維修訓練力度,逐步提升艦員級維修能力,夯實艦艇裝備保障的基石。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是海軍艦員級維修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構建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評估指標體系,對于我們認清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的構成要素與相互關系,把握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的本質特征,開展相關評估工作等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1 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能力是主體從事特定活動的本領或力量。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是艦員級維修力量遂行艦艇維修訓練任務的全員、全程、全面綜合集成的實際本領和體現維修訓練質量效益的現實力量,是艦員級維修能力形成與發展的重要保證。從系統角度來看,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也是一個由相互聯系的諸多內外因素組成的復雜系統。為此,為了使構建的指標體系更加貼近實際需求,具備良好的可操作性,在構建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評估指標體系時,除了遵循系統性原則、完備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可測性原則、弱相關性原則等評估指標體系建立的一般原則外,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1.1 可拓性原則
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構成能力的各種因素也處于動態變化之中,在某一階段不是重要內容或者不存在的因素,或許在另一階段會成為維修訓練能力系統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為此,在構建指標體系時,要考慮到艦員級維修訓練不斷變化的現實情況,使選取的指標具有前瞻、延展、松弛等可托性。
1.2 規范性原則
選取的指標需與國家、軍隊的有關法律、法規等文件要求相一致,應盡量選取涉及維修訓練能力范圍內的規范指標,使其更具通用性,便于后續評估實踐中對數據、資料等進行處理。
2 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的主要方法
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分析的過程,需在評估目標和上述原則的指引下,深入一線部隊廣泛聽取有關專家和維修骨干人員的意見,并進行多次修改和完善。查詢有關文獻資料,可采取的主要方法有:目標分解法、關鍵要素調查法和德爾菲(Delphi)法等。
2.1 目標分解法
評估指標是總體評估目標在某個方面的規定性,是具體的、可測度的分目標,需與評估目標保持一致。為此,通過分解評估目標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評估指標體系。然通常情況下,對評估目標進行一次分解往往達不到評估指標可測性要求,為此,需通過若干次分解,形成二級指標、三級指標等,直到滿足可測性要求時指標體系的構建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2.2 關鍵要素調查法
有時人們對評估對象有較為深刻的認識,能列出諸多與評估目標相關的關鍵要素,則可通過廣泛調查和專家甄別等方法,對所列要素進行重要性判斷,選擇其中最重要的作為評估指標,這種方法即是關鍵要素調查法。如本文采用基于保障流程的能力指標分析,就吸收了此方法的思想。
2.3 德爾菲(Delphi)法
其主旨思想是充分依托專家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向有關專家致函,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評估指標的構建、篩選多次征詢專家意見,然后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并不斷地進行歸納與修改,最終形成專家意見一致的評估指標體系。
3 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評估指標體系的形成
查閱文獻資料,與本文相關的文獻主要有如下觀點:如有人認為,裝備保障訓練能力主要包括訓練資源投入能力、訓練管理能力、訓練創新能力、教練員隊伍建設、信息資源能力等;有人認為,裝備保障訓練能力主要由資源維、功能維和目標維等要素組成……,可見,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訓練能力進行了研究。本文認為,從艦員級維修訓練活動來看,艦員級維修訓練是組訓者依據訓練目標和計劃,組織受訓艦員在一定訓練條件下開展的維修訓練。因此,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涉及到組訓者、受訓艦員、訓練條件等要素。其中,組訓者是指組織艦員級維修訓練的人員;受訓艦員是指接受維修訓練的艦員;而訓練條件,主要包括訓練場所、訓練裝備等硬件條件和訓練體制、訓練內容、訓練方法等軟件條件等。為此,可采用前面介紹的目標分解法,將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劃分為訓練組織能力、受訓艦員能力和訓練條件能力三個一級指標。
3.1 訓練組織能力
訓練組織能力,是以組訓者為載體體現的能力。該能力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的提升。對其進一步分解,又可包含組訓者自身素質、訓練組織管理能力等。其中,組訓者自身素質反映的是組訓者個體能力素質水平,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質、身體素質、軍事業務素質、心理素質、團隊協助意識等;訓練組織管理能力反映的是組織者整體能力水平,主要包括訓練管理隊伍結構、領導重視程度、訓練目標管理能力、訓練計劃管理能力、訓練質量控制能力等。
3.2 受訓艦員能力
受訓艦員能力,是訓練對象整體能力的體現。對其進一步分解,又可包含受訓艦員自身素質和受訓艦員結構比例等。其中,受訓艦員素質同樣包括政治思想素質、身體素質、軍事業務素質、心理素質、團隊協助意識等;受訓艦員結構比例主要從文化程度方面反映受訓艦員群體的能力水平。
3.3 訓練條件能力
訓練條件是開展訓練工作的可靠保證,主要包括硬件條件能力和軟件條件能力。其中,硬件條件能力可進一步分解為訓練場所、訓練裝備、訓練信息、訓練設施設備、訓練器材、訓練經費等方面的能力;軟件條件能力可進一步分解為訓練體制、訓練內容、訓練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4 結束語
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評估指標體系,是開展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評估的基本依據和準繩。本文通過對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評估指標體系的深入研究,初步擬定了一套海軍艦員級維修訓練能力評估指標體系的基本架構,今后還需在具體評估實踐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周道雷.師旅團部隊管理評估研究[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
[2]伊洪冰,劉增勇,蔡強.裝備保障訓練能力灰色聚類評價模型研究[J].兵工自動化,2008,27(3):12-14.
[3]李忠光,舒正平,尹鐵紅.裝備保障訓練能力維度解構[J].裝備學院學報,2014,25(2):22-24.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