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
【摘 要】縱觀化學科普在科普中的地位,特別是在各級科技館展覽展品中所占的比重,與化學在公眾生活中所處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很多,既有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也有化學科普自身的原因。報告了化學科普歷史和現狀,以社會分工為著眼點,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化學科普,并從中尋找一條更好更快的化學科普發展之路。
【關鍵詞】科技館;化學科普;社會聯動;科普創新
自聯合國將2011年定為國際化學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Chemistry)5年多來,從各級科協到各省市科技館,組織了許多豐富多彩的化學科普活動。但是,縱觀化學科普在科普中的地位,特別是在各級科技館展覽展品中所占的比重,與化學在公眾生活中所處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很多,既有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也有化學科普自身的原因。
林林種種、形形色色的食品添加劑或與其相關的各種化學制品、制劑,無不深刻的影響公眾的生活。2005年,“蘇丹紅”事件以來,三聚氰胺、塑化劑、瘦肉精、偶氮甲酰胺層出不窮,公眾談添加劑色變,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作為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的科普人,有義務、有必要向公眾更多、更有效的傳播化學知識,幫助公眾正確認識化學。本文試圖從分析化學科普歷史和現狀中尋找一條更好更快的化學科普發展之路。
1 化學科普形式
眾所周知,因安全性等原因,相對于物理科普,化學科普便于向公眾展示的內容相對較窄,展示的手段也相對有限。雖然如此,科普工作者仍然在積極地推進化學科普。總結目前常用的化學科普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1.1 科普展覽
科普展覽是科普的主要形式,具體有部分適宜展品表現的化學原理制作的展品,以科技館的常設展品為主要形式面向公眾,但多數互動性、參與性較差。再就是以各類展板為主,輔以一定的公眾可以參與的多媒體、影視等表現形式的臨時展覽。
1.2 實驗
實驗是化學科普的適用性較強、應用范圍較廣的一種科普形式,如各地組織的各種化學俱樂部、科普劇表演等,特別是在科技館進校園活動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科普活動
科普活動可以細分為多種,大致可劃分為學術性活動、紀念性活動、宣傳性活動和各類比賽等。
1.4 互聯網
互聯網以其便捷、高效,在化學科普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數字科技館,目前已成為一支重要力量。
1.5 其它形式
如歌曲、影視等形式。
2 化學科普的短板
2.1 安全性憂慮
由于科技館等科普場所的公共性,對安全有著嚴格、甚至嚴苛的要求,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有一定危險性的展品或實驗被迫束之高閣,只能作為樣品或設想而無法與公眾見面。不僅如此,部分化學實驗用品是國家管制品,有的是劇毒或具有腐蝕性、放射性,也有的運輸和儲存中易發生爆炸,這種種因素都制約著化學科普的有效進行。
2.2 精確與隨機性共存的矛盾
化學在某種意義上作為一門實驗科學,在實驗等方面的要求十分精確,微量的元素偏差就可能造成結果的迥異;再有,部分化學實驗存在可逆等特性,造成一定的隨機性。
2.3 人才短板
縱觀各類科普單位,普遍缺乏專業的化學科普人才;即使從事化學科普工作的人員也多是半路出家,造成對化學科普的理解能力和宏觀設計能力有限,進而影響化學科普的經費申請和實施效果。由于學習和吸收現代化學科普理念不夠,在操作層面上對青少年科技教育規律性的研究不夠,化學科普的內容和形式的改革和創新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
2.4 社會和自身不重視
毋庸諱言,相對于物理等其它基礎學科,化學在社會和科普從業者的重視程度明顯偏低。在科學普及的發展過程中,化學科普的地位還沒有得到應有的提升。現有的條件、設施設備不適應現代科普的要求和發展。加之科普教育社會化、校外科技教育主體的多元化的格局,學校和學生面臨了豐富的選擇。激烈的升學競爭極大地左右著學生和家長的選擇,與學科培訓、藝術培訓相比,科普培訓生源明顯不足。學校、家庭大多還是從比較狹隘的功利出發看待學生(子女)的科普教育。
3 化學科普發展創新發展對策
化學科普發展創新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予以討論。
3.1 區別長短期策略
從時間周期上,可以劃分為長期傳播對策和臨時傳播對策。
1)長期傳播對策。根據公眾的生活習慣,可按吃穿住行用5大類分別設計研究,系統的設計需要傳播的知識及其最優傳播手段。
食品、藥品。根據我國國情,食品、保健品、藥品可謂公眾關心的焦點,大致可分為生產(農業生產、畜牧養殖)、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分別設計,針對各個環節當中公眾需要了解的事項從易到難逐步推進。
服裝??梢詮拿媪霞捌漕伾?,落腳點在科學穿衣和環境保護上。
家居用品。宣傳重點為建筑裝修材料和部分家具的化學性質上,特別是對人體有害的甲醛和放射性等問題。
日用品。宣傳對象以女性為主,重點一是化妝品的材料及其毒性,二是餐具和玩具的材料,特別是鉛中毒的原理和預防。
行。以汽車尾氣污染為主要方向,從環境污染入手。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適當考慮軍事化學介紹。
2)臨時傳播對策。利用各種突發公共事件,抓住核心,從公眾心理需求出發,迅速傳播相關科普知識。
3.2 社會聯動共推大科普
顯然,公民科學素養的提高僅靠科協系統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堅持公眾科協提出的“大聯合、大協作”的工作方式,形成全社會共建大科普。
1)政府重視。一是,加大投入,二是,向社會發出號召,倡議、鼓勵共同參與科普。
2)化學研究機構和個人從業者的重視。到目前為止,不少研究機構和個人對科普的認識是不到位的。其實,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不少學者和各級領導對科技普及與科技創新的關系有一個比較一致的論斷:科技普及與科技創新,是科技進步的兩個基本體現,是科技工作的一體兩翼。正像人的兩條腿、車子的兩個輪子,不可或缺?!皠撔隆本褪窃诳萍记把夭粩嗤黄?;“普及”就是讓公眾盡快盡可能地理解“創新”的成果,不斷提高科技素質,使科技創新真正進入社會,成為大眾的財富,成為全社會的力量?!皠撔隆睘椤捌占啊泵鞔_方向,豐富內容;沒有創新,將無所普及。“普及”是“創新”的基礎和目的;沒有廣泛的普及,民眾對科技將失去興趣,創新將得不到社會的支持,創新成果也沒有去處。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制約,是辨證統一的關系。因此,科技發展必須做到“創新”與“普及”并舉。
3)社團傳播。目前,我國存在大量向“科學松鼠會”的民間科普團體或帶有科普性質的各類團體在從事科普活動,由于是自發組織,在存續時間和經費等方面急需各級組織的支持和指導,以便其長期有效的發揮作用。
4)社區傳播。社區科普的形式比較多,除堅持行之有效的原有形式外,應大力發展“科學商店”等新生事物?!翱茖W商店”又名“大學生科普志愿者服務社”,源自歐洲,是一種依托大學、根植社區,進行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公益性組織??茖W商店所提供的,不是超市賣場里的平常物品,而是大學生的科技成果和服務。雖名為“商店”,但科學商店和社區居民之間并非傳統的買賣關系。科學商店為居民提供免費或超低價的咨詢、服務,解答居民的科學問題,對具有代表性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大學生“店員”學以致用,通過服務社會體現自身價值,還能掙到學校認可的“創新學分”。從我國國情出發,“科學商店”是值得大力提倡的科普創新模式。
5)重視新技術和社會新變化,開發新的傳播手段。自互聯網蓬勃發展以來,各種網站、數字科技館、博客(含微博)等新的科普傳播手段和方式不斷涌現,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再如,隨著社會汽車保有量的迅速提高,原先逐漸沒落的廣播的聽眾卻大幅回升,已經有廣播電臺在一定的時間固定播發科技信息和科普知識,效果良好。又如,現在遍布各繁華路段的電子大屏幕等公益或商業設施,也可以考慮作為化學的宣傳陣地??傊瑒撔驴破諅鞑ナ侄巍:诵氖蔷o緊抓住新事物、新技術,同時考慮規模效應,盡最大可能利用它們作為手段傳播化學科普。
6)重視調研工作及其數據的應用。迄今為止,中國科協共進行了8次大規模的公民科學素養調查。其中所得數據和結論無疑對化學科普的開展具有指導性意義。比如,調查表明:我國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為:電視(87.5%)、報紙(59.1%)、與人交談(43.0%)、互聯網(26.6%)、廣播(24.6%)。而第七次的調查結果:電視(90.2%)、報紙(44.9%)、互聯網(10.7%)廣播(22.4%)。顯而易見。報紙、互聯網大幅增加,從中可以明確我們的工作重點。
總之,提高公眾對于化學的認識,增進公眾對于化學的了解和認可,提高年輕人對于科學的興趣,培養對化學未來發展的熱情,彰顯化學對于知識進步、環境保護的重要貢獻,是科技和科普重業者的歷史使命,而為了更好的完成這一使命,唯有創新一途。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協.第8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Z].2010.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