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麥香
現實生活中,您很難找到一個不愛看動畫片的幼兒。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電子游戲、學習輔導軟件,只要是動畫,都大受幼兒的歡迎,經典動畫影片《白雪公主》《木偶流浪記》《哪吒鬧海》等,更是被一代又一代幼兒津津樂道。那么,幼兒為什么愛看動畫片?動畫片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有哪些影響?家長為幼兒選擇動畫片時需要注意些什么?這些問題,想必是每位家長都關心的。
與動畫情投意合
如果讓家長列舉幼兒最愿意做的事,那么一定少不了看動畫片。有的家長反映,幼兒平時坐不住,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但只要電視上開始播放動畫片了,幼兒就會馬上安靜下來,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屏幕,隨著動畫片的情節或哭或笑,手舞足蹈。動畫片有那么好看嗎?許多家長疑惑。其實,幼兒與動畫片結下不解之緣是有原因的。
第一,動畫片與幼兒思維基礎相吻合。心理學研究表明,3~6歲的幼兒直覺行動思維依然存在,具體形象思維占據優勢。也就是說,只有以具體的動作、生動的形象為基礎,特別是以身體動作為基礎的信息,才能打開幼兒思維的閥門,引發幼兒的學習探究興趣。動畫片主要是通過活動的畫面,運用光影技術來表現事物和講述故事的。畫面鮮艷,連續播放,節奏感強,是動畫片吸引幼兒注意的關鍵因素。再者,動畫片的人物生動形象,恰好與幼兒思維的基礎相吻合,能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有身臨其境之感,與動畫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盡管這是虛幻的體驗,但對幼兒來說卻無比真實。
第二,動畫片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3~6歲的幼兒尚處在主、客體互滲期,常常將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融為一體,因而他們的感知具有“泛靈性”。也就是說,幼兒理解與感受到的世界,是一個現實與幻想融合在一起的世界,比如,幼兒可以和花草傾訴心聲,能感受到布娃娃被摔后的疼痛,等等。幼兒動畫片具有想象豐富、大膽奇特等特點,呈現的是一個現實與幻想相融的世界,能夠充分展示幼兒所理解的世界,加上動畫片采用擬人手法,人物生動形象、活潑有趣,語言規范、簡潔明了,劇情簡單,易于理解,因而大受幼兒歡迎。
第三,動畫片是幼兒獲取信息的途徑。隨著電視機、電腦的普及,動畫片越來越多地進入幼兒的生活,成為幼兒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研究顯示,幼兒所獲得的信息,80%左右是通過視聽途徑獲得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5~6歲幼兒會獨立操作電視機,每天收看動畫片的幼兒占調查總數的98.4%。看動畫片已成為幼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動畫片能幫助幼兒擺脫孤獨感。城市的居住特點客觀上擠壓了幼兒的活動空間,鄰居之間很少往來,幼兒缺少玩伴,沒有交流的對象,普遍感覺孤單無趣。現在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父母要上班工作,祖輩與幼兒生活于完全不同的時代,有著很大的代溝,交流時缺少共同的話題。在相對孤獨的成長環境中,動畫片給幼兒提供了補償。觀看動畫片時,幼兒與動畫片中自己喜愛的角色一起激動、歡呼、憤怒,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有效地克服了現實生活中的孤獨感。
以上4個原因綜合作用,使動畫片成了幼兒難舍難分的伙伴。事實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容忽視:有的家長為了增長孩子的見識,充實孩子的精神生活,有的家長為了暫時擺脫幼兒的糾纏,甚至是作為獎勵,會主動向幼兒推薦動畫片。總之,動畫片已經成為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長們有必要對幼兒觀看動畫片的利弊有深入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預防動畫片傷害幼兒的身心,使其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幼兒的良師益友
大多數家長支持幼兒看動畫片,但也有少數家長對動畫片有抵觸情緒,認為幼兒看動畫片屬于消磨時間,不如利用看動畫片的時間學拼音和算術。其實,這種認識過于片面。如果利用得好,動畫片完全可以成為幼兒的良師益友。
第一,動畫片可以充當幼兒暫時的伙伴。如果因生活條件所限,幼兒真的無法找到更多玩伴,那么動畫片不失為一種不錯的替代品。家長要注意的是,這種替代品只能是暫時的,一定要讓幼兒盡快找到玩伴,否則,幼兒沉浸在動畫片中,現實感會越來越弱,甚至會把動畫片中的情景誤以為是現實世界。
第二,動畫片可以給幼兒樹立模仿的榜樣。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幼兒看動畫片,是將自身投射到動畫片中的某一個角色身上。比如經典動畫片《白雪公主》和《芭比娃娃》系列動畫片都很受女孩的歡迎,觀看時,每個女孩都想變成既漂亮又有氣質的女主角,不知不覺把女主角當成了自己。因此,家長會發現女孩開始注重打扮自己了。這是很好的教養契機,家長想要幼兒學習良好的習慣,如保持環境清潔,可以利用幼兒喜歡模仿的特點來達到目的,比如對幼兒說:“要隨時保護環境清潔,才能像芭比那樣討人喜歡。”
第三,動畫片可以為幼兒提供有關社會和自我等方面的知識。社會交往能力需要自幼開始培養。一些表現人與人之間美好情感的動畫片可以對幼兒產生積極的影響。動畫片是專門為幼兒量身制作的,充滿友好、團結的氣氛,世界一片明媚,正是幼兒想要的。需要提醒家長朋友們的是,幼兒反復看一部動畫片是正常現象,不必擔心。幼兒的學習有一個特別現象,就是喜歡在他熟悉的某個方面進行高密度的訓練,即在某一個時間段里,對一件事情進行大量的重復操作。
第四,動畫片可以幫助兒童培養自控能力和勇敢精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男孩子到一定年齡就會開始看《蜘蛛俠》《變形金剛》,附帶灌輸忠實友誼和勇于冒險的精神。
第五,動畫片還引導幼兒正確的人生觀。許多動畫片有教育幼兒的作用,作為家長,可以在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幼兒向真善美的方向發展,以防幼兒過于沉迷其中,整天模仿動畫片中不好的行為。當然,家長為幼兒選擇動畫片時,不要選擇教化性太強的,或是過于復雜的,更多的時候,家長只需要陪幼兒一起看、一起歡笑就可以了。因為,讓幼兒看動畫片,目的是從中獲得快樂,至于教育等更多的附加內容,幼兒在笑聲當中也會自己進行思考。
謹防看動畫上癮
動畫片是幼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對幼兒的成長有許多積極作用,家長應當予以鼓勵。但是,動畫片并非完美無缺,看動畫片過度也會給幼兒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家長朋友們要嚴加提防。
第一,不要讓兩歲以內的幼兒接觸動畫片。有些家長本人喜歡看電視,家里的電視機總是開著的,幼兒自然會早早接觸動畫片。這是一個壞習慣,因為過早看電視,閃動的屏幕對幼兒的視力和注意力都有不利影響。所以,建議兩歲之內的幼兒盡量不要接觸電視和電腦。
第二,對動畫片要進行慎重選擇。首先,家長為孩子選擇動畫片要考慮到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只有根據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來選擇合適的動畫片,幼兒才感興趣,才能夠理解和接受,才能夠促進幼兒的發展。動畫片的情節太淺顯易懂,無法激發幼兒觀看的興趣;太深奧則讓幼兒如讀天書,無異于對牛彈琴,毫無益處。其次,家長可以把動畫片當成一種教育資源,根據幼兒最近出現的不良表現和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多為孩子選擇那些益智類的動畫片,如幼兒識字動畫片、幼兒英語動畫片、幼兒學數學動畫片、幼兒成語故事動畫片等,引導孩子觀看,并適當地提問,有針對性地施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最后,家長應根據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來選擇合適的動畫片。幼兒年幼體弱,對環境的適應力較差,缺乏安全感,對親人的依戀感很強,因而心理承受能力較弱,不宜觀看有暴力、兇殺情節的動畫片。幼兒觀看暴力、兇殺情節的動畫片,膽小的幼兒會感到恐懼、不安全,膽大的幼兒會模仿暴力行為,受到負面教育,侵犯同伴,后果不堪設想。
第三,防止幼兒依賴動畫片。作為幼兒的監護人,家長要有意識地控制幼兒看動畫片的時間,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如果家長發現幼兒對動畫片已經產生了心理依賴,可以采取一些強制措施,如拔掉電視機的電源插頭,或者告訴幼兒電視機壞了需要修理,然后引導幼兒閱讀書籍,或多帶幼兒去室外活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
第四,加強親子交流。家長應該把看動畫片當成一種親子活動,多陪幼兒一起觀看,而不要把看動畫片當成消磨時間的閑事,更不能當成擺脫幼兒糾纏的權宜之計。在陪幼兒看動畫片時,家長應該多與幼兒互動,討論動畫片中的人物和情節。這樣做,既能改善親子關系,也能讓家長及時發現幼兒對動畫片內容的理解偏差,及時予以糾正,一舉兩得。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