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伊·托馬斯
?
在紐約靠“中國制造”過一天
●佐伊·托馬斯

雙匯國際收購“史密斯菲爾德”
美國是投資的好地方,不信去問中國人。中國投資者已經把錢砸向各個領域:零售、地產、甚至尋找人生伴侶!但是,中國投資越來越多地進入美國知名大品牌,也引發了美國人一定的擔心:難道中國以后要掌控美國經濟?
在美國能不能僅僅依靠中國產品過一天呢?答案是可以。
為了驗證一下,我給自己定了一些基本規則:使用的產品或者服務必須是在中國制造、或者由中資占大多數的公司提供。
一日之計在于晨。早上起床,我決定穿在中國生產的衣服。
結果比我預料的更加困難。我有許多衣服都是在越南制造的。如果“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生效,這種現象可能會更普遍。TPP允許成員國產品零關稅出口美國,這包括越南和其他一些太平洋地區國家,但是不包括中國。


就算不用改吃包子和面條,做份中國早餐還是相當容易的。比如培根!
2014年,中國的雙匯國際以47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位于美國弗吉尼亞的“史密斯菲爾德”。這是迄今中資最大手筆收購美國公司。
美國人很難接受,因為他們的火腿、培根、香腸歸中國人了!收購提案曾在美國受到挑戰,也引發有關食品安全的質疑,但最終總算成交。
所以,我有機會在自己的廚房里吃一頓“中國”早餐。
我家里有幾樣非常顯眼的中國玩意兒:我的iPhone 和iPad。
過去幾年,蘋果在中國的生產規模以及中國工人的工作條件都引起關注。2012年雪城大學一項研究指出,iPhone絕大部分是在美國研發的。創意、軟件、專利、營銷大部分在美國完成,意味著大多數盈利也都落入美國腰包。
但是無法否認,我的蘋果手機本身是在中國制造的。

華爾道夫酒店
蘋果在紐約的旗艦店離中國在紐約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并不遠:華爾道夫酒店。這家紐約地標性大酒店2014年被北京的安邦保險以19.5億美元收購。
1933年接待胡佛總統以來,華爾道夫曾經歡迎過歷任所有的美國總統。安邦買走華爾道夫之后,美國國防部曾經提議,應該考慮把外交官安置在另外一家酒店。
酒店客房鳥瞰景色秀麗的中央公園,但是每晚房價超過600美元。對于在紐約生活的記者來說,到酒店的“牛熊吧”去坐一坐,可能更為容易承擔。
酒吧也是好地方,更方便說服朋友貢獻出手機,讓我玩一玩他上面安裝的Grindr應用軟件。
今年1月,中國昆侖萬維以9300萬美元收購Grindr過半股權。2014年11月,這款同性戀社交軟件據報每天有300萬活躍用戶。

和普通的Grindr用戶一樣,我也用了將近30分鐘,試圖給朋友和我認為合適的人牽線搭橋,不過沒有收獲。
單子上列的下一項活動是去看電影。看電影吃爆米花、喝可樂看起來很美國,但是,去AMC電影院讓我們有機會不破當天“中國制造”的規矩。
2012年,大連萬達以26億美元收購AMC連鎖影院。當時有一些人擔心,中資收購將導致美國影院受審查,但是并沒有出現這樣的后果。
不過,令我們很失望的是,我們沒有機會看“傳奇娛樂”出產的影片。最近萬達又用35億美元將這家制片公司收為己有。“傳奇娛樂”的著名影片包括《侏羅紀世界》、《喬布斯》和《環太平洋》等,我們去的那一天上影的影片沒有這家公司出品的。
萬達老總王健林早就明確表示,萬達會考慮更多投入電影業,包括可能收購一家更大的制片公司。他在宣布購買“傳奇娛樂”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萬達希望增加在全球電影業的話語權。
也許下一次,我們可以不出美國國門就在中國人擁有的電影院內看一場中國擁有的制片公司拍攝的電影。
嘗試只靠中國產品度過一天,發現挑戰也不少。
在美國一家大規模零售店轉一圈,就能看到其中原因。玩具、電子產品中,不可避免,貼有“中國制造”的標簽確實占據主導;但是,到服裝、家用產品、化妝品柜臺看一看,進口國家多了許多,也有許多美國國產品牌。在文化領域,比如游戲、電影方面,對美國市場的沖擊還是有限的。
全球經濟確實是全球性的。投資人來自各國、供應鏈涵蓋全球、加上自由貿易協定,某一個國家要做到“掌控”相當困難。
“美國制造”的標簽并沒有消失,“中國制造”也沒有全盤占領。“中國制造”不過是正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確立自己大玩家的地位。
(摘自英國BBC)(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