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從維護全民健康和實現長遠發展出發,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新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凸顯了黨和國家對保護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
當前,我國職業病防治形勢嚴峻復雜。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李兆前在全國職業衛生監管工作視頻會議上指出,形勢嚴峻突出表現在:一是職業病報告病例數居高不下。截至2014年底,全國累計報告職業病86.36萬例,其中塵肺病77.72萬例。2010年以來新確診病例一直在3萬例左右徘徊。由于職業健康檢查率低,塵肺等職業病潛伏期長、隱匿性強,實際患病人數可能更多。二是涉及行業領域廣、接害人數多。僅粉塵和化學毒物兩類主要職業病危害,就涉及礦山、冶金、化工、建材、汽車制造、醫藥、制鞋、家具等30多個行業領域。結合全國經濟普查數據粗略估計,目前我國約有1 200萬個企業存在職業病危害,接害人數約1.5億。三是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超標嚴重。對一些重點行業領域檢測的數據表明,相當多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型企業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嚴重超標,有的甚至超標1 000多倍,工作環境十分惡劣。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對健康的追求更突出、更迫切。而幾十萬患職業病人員以及未被發現或者沒有報告的更多的患職業病人員,因職業病致貧返貧的現狀,嚴重阻礙了他們及家庭奔小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理想,也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投下了沉重的陰影。
職業病防治是健康中國建設一個重要方面,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為根本目的。首先要堅持預防為主、標本兼治,著力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推動企業工藝改造和轉型升級,改善作業場所工作條件,從源頭預防控制職業病危害。建立導致職業病危害的落后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的淘汰、限制名錄管理制度,引導職業病危害較嚴重的企業主動進行工藝改造和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產能,推廣應用新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實施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的技術和工藝改造、設備更新和材料替代以及關閉退出等治理活動。加強職業健康監護和個體防護,識別、預防、控制職業危害因素。開展中小微型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治理幫扶行動,努力解決中小微型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設立小微型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的公益性指導與援助平臺,建立小微型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治理活動專項資金制度。
其次,全面落實職業病防治監管責任,提升職業衛生監管效能。各部門應加強協調配合,積極形成職業病防治工作信息互通、齊抓共管的局面。形成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全面參與和社會廣泛監督的職業病防治格局。
第三,針對重點行業、重點職業病危害和重點人群,突出重點,對占全部職業病90%以上的高危粉塵和高毒危害進行專項治理。加大國家職業衛生監管力度,嚴厲查處違法行為。
第四,強化職業衛生服務機構能力建設和用人單位誠信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服務機構、行業、企業所屬職業病防治機構的作用。
第五,加強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廣泛深入宣傳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普及職業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識,增強廣大勞動者職業病防范能力和自我防護意識。
職業病要從源頭預防開始,從一地一城一企一人開始,江蘇省蘇州市的中小微企業做出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