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香
剛剛舉辦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發展綠色、健康、優質、安全的農產品是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基本要求。
當前,我國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進入新的全面發展時期。德慶縣委、縣人民政府緊跟時代步伐,順勢而為,把德慶貢柑、德慶紫淮山等頗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帶到北京推介,很有意義。一方面,可以讓首都百姓認識、品嘗到當地正宗的農產品,并通過北京推動農產品走進全國大流通、大循環;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廣泛宣傳推介特色農產品,打通銷售渠道,讓農民種出來的特色農產品不但能賣得出去,而且能夠賣個好價錢,進一步促進當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市場配置資源水平不斷提高,對豐富城鄉居民生活,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地區產銷信息不對稱、流通網絡不健全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一些地區時常出現農產品“賣難”“買貴”現象。但是,德慶縣鮮有農產品銷售難問題,這與德慶縣對當地農業的高度重視和扶持措施有力是分不開的。
德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有很多成功經驗值得借鑒。一是德慶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了“農業富民”的發展理念。德慶是一個山區縣,全縣38萬人口,農業人口就占了30萬人,該縣在出臺政策方面重點向農業傾斜,大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二是德慶生產的農產品種植歷史悠久,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適銷對路的特點。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精心打造出了“大紅大紫”系列品牌,比如德慶貢柑、德慶紫淮山、紅豆、紅米、巴戟、首烏等農產品,不僅品質上乘,還有豐富的人文歷史,受到消費者青睞。三是德慶縣注重農產品質量和效益,努力打造品牌。除了悉心指導廣大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采用新技術搞好種植基地管理之外,重點加強監管,有力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也愈加嚴格。希望德慶縣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一如既往堅持標準化生產、品質化保障、品牌化運作,依靠科技創新提質增效,圍繞市場需求做大做強,努力打造優秀縣域特色農產品品牌,促進現代特色農業持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