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偉,孫利利,王光鋒,王成軍,徐志豪
(1.浙江浙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115; 2.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
不同秋季番茄品種品質及產量對比分析研究
孫志偉1,孫利利1,王光鋒1,王成軍1,徐志豪2*
(1.浙江浙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115; 2.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摘 要:為篩選出適合杭州地區栽培且高產優質的秋季番茄品種,選取全國區試的11個番茄品種,對其豐產性、商品性和抗病性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瑞菲、愛德拉、阿曼達生長勢好,產量高,抗病性強,可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應用;歐粉佳、齊達利產量高,并有較好的果實品質。
關鍵詞:番茄品種;產量;品質
文獻著錄格式:孫志偉,孫利利,王光鋒,等.不同秋季番茄品種品質及產量對比分析研究[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 (4):507-509.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原產南美,又名西紅柿、洋柿子,是一種重要的蔬菜和水果,因其色澤鮮艷、肉質鮮美、營養豐富[1],且具有適應范圍廣、產量高、用途廣、栽培方式多樣、栽培季節較長等[2]優點,近年在浙江省的種植趨勢逐漸擴大。番茄品種繁多,不同品種的產量和質量受其遺傳真實性直接影響[3]。浙江地區雨水多,濕度大,天氣悶熱[4],作物栽培種植時易出現病害,給生產帶來很大難題。隨著市場的需求,番茄品種類型的引進也多種多樣,但適應性參差不齊。為加速番茄新成果的應用,篩選適合本地區種植栽培的優質、豐產、抗病的番茄品種尤為重要。本試驗選取在其他地區種植較廣的11個番茄品種,對其豐產性、商品性和抗病性進行比較,旨在篩選出更適合本地區栽培的品種,為優質品種的進一步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1材料
試驗于2015年在杭州余杭區瓶窯鎮浙江農資集團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試驗大棚中進行。大棚規格為60 m×8 m,土質為壤土偏粘,前茬未種植蔬菜。每棚施有機肥1 000 kg、50%硫酸鉀10 kg、糖醇鈣鎂調理肥12.5 kg、復合肥(氮、磷、鉀有效養分含量各15%) 37.5 kg作為基肥。供試番茄品種為琪瑞、T549、歐粉佳、T544、華瑞、艾倫、阿曼達、瑞菲、迪奧利、齊達利、愛德拉。
1.2處理設計
采用地膜覆蓋栽培,8月6日播種(種子播種前4℃下處理24 h)。采用穴盤育苗,待植株長至3葉期時定植,株距25 cm,667 m2種植1 667株,苗高35 cm左右時開始綁蔓。采用單干整枝、吊蔓,有利于采收和透光。以品種為處理,重復3 次,隨機區組排列,其他栽培管理同常規。
1.3調查內容及方法
植株定植后,每個參試品種隨機選取長勢一致的幼苗各15株,每品種重復3次。跟蹤株高、葉數等生長變化及病害情況調查,并對成熟果實的果長、果寬、單果重等進行測量,觀察記錄其果型、果色和果實品質等。
1.4數據分析
數據經Excel 2003整理后,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1參試品種物候期比較
物候期的記錄有利于栽培工作者對番茄不同時期的習性、姿態變化,通過合理的栽培,為確定品種栽培的先后順序及時期提供依據[5]。從表1可以看出,各品種種子播種后6 d出苗,說明種子質量較齊整。始花期最早的是T549、歐粉佳、阿曼達、瑞菲、齊達利,為9月13日;最晚是艾倫,為9月20日;始收期最早是T549、歐粉佳、阿曼達、瑞菲、齊達利,為11月4日,其果實生長期最短,為52 d;始收期最晚是艾倫,為11月25日,其果實生長期為66 d。

表1 參試番茄品種物候期的比較
2.2植物性狀比較
生長勢是指植物生長發育的旺盛程度,可作為番茄植株生命力的客觀反映[6]。無限生長型番茄的果實較大、產量高[7]。
由表2所示,11個參試品種的田間生長勢以阿曼達最強,而琪瑞和艾倫田間生長勢較弱,其他均為中等。各品種生長類型為無限生長型,葉片類型均為普通二回羽狀復葉。參試品種第1穗果在7~11節位,迪奧利和愛德拉最早可在第7節位開花,艾倫最遲,在第11節位開花。參試品種第1穗和第3穗果間隔為5.0~6.8 葉,最少的是T544 (5葉),最多的是華瑞和艾倫(6.8葉)。參試品種第3穗果高度也存在差異,以迪奧利為最高(112.02 cm),愛德拉為最低(87.91 cm)。

表2 參試番茄品種植物學性狀的比較
2.3參試品種的果實性狀比較
果形指數是瓜果的質量指標之一,可作為商品等級的重要指標[8];瓜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低直接決定其品質及口感[9]。由表3可以看出,參試品種中除了琪瑞、T549、歐粉佳、T544、華瑞為粉果外,其他幾種均為紅果。T544、齊達利、華瑞心室數分別為4.6,4.6和
4.4室,與其他品種差異顯著。各品種果壁厚度差異顯著,以瑞菲果壁最厚(10.63 mm),果壁最薄的是T549 (7.80 mm)。參試品種果實果形指數在0.77~0.88,果實形狀均為扁圓,但各品種果臍形狀凹凸不一。各參試品種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4.2% ,以瑞菲的含量最佳,高達5.04% ,其次為T544。

表3 參試番茄品種果實性狀和品質的比較
2.4 參試品種的產量比較
番茄的單果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意愿,大小適中的番茄是消費者較為偏好的選擇;而番茄的產量直接影響農民的經濟收入。由表4可知,各參試品種667 m2產量差異顯著,以齊達利折合產量最高,達3 228.18 kg;其次為瑞菲和歐粉佳,折合667 m2產量均在3 000 kg以上;折合667 m2產量最低的是華瑞,但也達到2 031.08 kg。參試品種的平均單果重差異較顯著,以艾倫單果重最重,高達199.05 g;愛德拉、瑞菲和歐粉佳等品種的單果重也均達到170 g。

表4 參試番茄品種產量的比較
2.5參試品種的抗逆性比較
品種抗逆性的強弱直接影響該品種的經濟效益,故抗病性也是育種和品種推廣中著重考慮的因素。由表5可知,在供試品種的整個生長和收獲期間,各品種均未感染TY病毒病,但T549、琪瑞和T544出現了裂果現象,且T549的裂果程度最為嚴重; T549,T544出現臍腐病,其中T549的臍腐病較為嚴重;瑞菲、愛德拉、阿曼達和T544未感染疫病,而艾倫、琪瑞、迪奧利和齊達利感染疫病最為嚴重,其余品種均為稍有感染,屬抗病性中等。

表5 參試番茄品種抗病性的比較
高產優質是設施番茄栽培中對品種的主要要求。番茄的品質除了果實大小、形狀、色澤外,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風味及耐裂果性均是重要指標。番茄的單果質量和果實形狀是其育種和品種選取中重要的目標性狀[10]。無限生長型番茄在條件適宜時主莖能持續伸長,可無限著生花序,不斷開花結果,又稱非自封頂生長類型,其果實較大、產量高。
本試驗選取全國區試的11個番茄品種,對其豐產性、商品性和抗病性進行分析對比發現,產量較好的有歐粉佳、瑞菲、愛德拉、齊達利和艾倫,667 m2產量均超過2 900 kg,且各參試品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4%以上,表現良好,瑞菲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達5.04%。抗逆性較好的有阿曼達、愛德拉、瑞菲。參試品種品質均表現良好。
綜合品種試驗結果可知,參試11個品種中,瑞菲、愛德拉、阿曼達生長勢好,產量高,抗病性強,可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應用;歐粉佳、齊達利產量高并有較好的果實品質,也可推廣,但要注意提高生產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月英.番茄的加工利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產品加工,2005 (3):55-56.
[2]高志勇.番茄的應用價值及其轉基因工程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 (9):1864-1865.
[3]于拴倉,柴敏,姜立綱.10個加工番茄品種的分子鑒定[J].西北農業學報,2005,14 (1):17-22.
[4]王守榮,苗長明.浙江省氣候資源環境及其變化[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8.
[5]王冀川,馬富裕,馮勝利,等.基于生理發育時間的加工番茄生育期模擬模型[J].應用生態學報,2008,19 (7):1544-1550.
[6]張艷玲,宋述堯.氮素營養對番茄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北方園藝,2008 (2):25-26.
[7]張樹閣,宋衛堂,黃之棟.溫室番茄營養液深液流無限生長型栽培的環境調控技術[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2,7 (4):34-38.
[8]王志強,郭松,劉聲鋒,等.西瓜品質資源果實主要數量性狀的主成分分析[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4,45 (3):59-64.
[9]袁莉,姜波.加工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與相關性狀的關聯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11,42 ( 4 ):504-507.
[10]王紹會,王孝宣,黃澤軍,等.利用Solanum galapagense番茄充足自交系對控制單果質量及果形的QTL定位分析[J].園藝學報,2015,42 (5):863-871.
(責任編輯:張瑞麟)
中圖分類號:S64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0528-9017(2016)04-0507-03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417
收稿日期:2016-01-11
作者簡介:孫志偉(1986—),男,碩士,從事蔬菜栽培技術與推廣工作,E-mail:sunzhiwei198812@163.com。
通信作者:徐志豪,E-mail:xu118xu1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