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冬,龔佩珍,唐紅芳,吳 平
(1.平湖市新倉鎮農技水利服務中心,浙江平湖 314205:2.平湖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平湖 314200)
?
光碳核肥在大棚蘆筍上的應用試驗
馬偉冬1,龔佩珍2,唐紅芳2,吳 平2
(1.平湖市新倉鎮農技水利服務中心,浙江平湖 314205:2.平湖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平湖 314200)
摘 要:試驗結果表明,大棚蘆筍在春母莖留成期后,葉面連續噴施100倍光碳核肥至秋筍采收結束,可有效延長春母莖壽命,促進夏、秋筍持續出筍,減少1次夏季清園割母莖,省工增效明顯,與常規夏、冬2次割母莖栽培方式相比,秋筍平均增產73.3%,增加效益74 808元·hm-2。
關鍵詞:大棚蘆筍;光碳核肥;產量;效益
文獻著錄格式:馬偉冬,龔佩珍,唐紅芳,等.光碳核肥在大棚蘆筍上的應用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 (4):510-511.
光碳核肥又名二氧化碳捕集劑,能夠在綠色植物莖葉表面富集二氧化碳,增強植物光合作用,提高光合速率及干物質積累,促進植物生長,以此達到增產和改善品質的目的。新倉鎮是平湖市的蘆筍種植大鎮,2015年全鎮蘆筍種植面積181.5 hm2,實現總產值3 647萬元,已成為本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但蘆筍生產上每年需在夏季和冬季進行2次清園,不僅費工費力,而且產生的母莖廢料給環境帶來了較大壓力。為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蘆筍產業可持續發展,2015年在新倉鎮雙紅蘆筍科技產業園進行了光碳核肥在蘆筍上的應用試驗,使蘆筍春母莖生長壽命從原來的不足4個月延長到6個多月,不僅省去了夏季清園割母莖的工本費用,而且提高了蘆筍秋筍產量,增產增收成效顯著。
1.1材料
試驗在平湖市新倉鎮雙紅蘆筍產業園2個相鄰蘆筍大棚內進行,單個棚面積480 m2。試驗用的光碳核肥是由北京紫金華盛農業科學研究院研制,河南南陽東侖光碳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瓶裝水劑,規格為150 mL·瓶-1。參試的蘆筍品種為格蘭德,于2008年6月上旬種植,試驗時正處于盛產期。
1.2處理設計
試驗設置施用和不施用光碳核肥2個處理,各處理1個大棚。試驗棚在春母莖留成后的4月30日開始噴施光碳核肥,每隔10~15 d噴施1次,每次用量為2 250 mL·hm-2,稀釋100倍后葉面噴施,全生育期連續噴施19次,其余栽培管理與對照棚相同,均按常規進行。
2014年冬季清園后,冬臘肥施蘑菇菌渣15 t· hm-2,盛綠佳農微生物菌肥(蘆筍專用) 750 kg· hm-2。春筍自2015年1月26日開始采收至3月20日結束,3月21日開始留春母莖,夏筍自2015 年4月22日開始采收至7月10日結束,7月10日開始留秋母莖。秋筍采收自8月15日開始至10月31日結束,總體管理水平較高。施用光碳核肥大棚只進行1次冬季清園割母莖,對照棚則按本地常規進行夏季和冬季2次清園割母莖。
1.3調查方法
因蘆筍在夏季割母莖前栽培管理基本相同,故對比試驗的嫩筍產量統計自對照棚夏季清園割除夏母莖后的秋筍采收期(8月15日起)開始,每天分別采收計算產量,按月進行統計匯總。
2.1秋筍產量
表1表明,秋筍開始采收至結束共77 d,噴施光碳核肥試驗棚的嫩筍產量為862.4 kg,折合產量17.967 t·hm-2;對照棚為497.7 kg,折合產量10.368 t·hm-2,試驗棚比對照棚增產73.3%。

表1 各處理蘆筍秋筍產量效益的比較
2.2 經濟效益
試驗棚從春母莖留成后的4月30日開始第1次噴施光碳核肥到最后1次10月25日結束,全程共噴施19次,每次用光碳核肥2 250 mL·hm-2計270元·hm-2,合計用光碳核肥5 130元·hm-2,用工52.5工·hm-2,計3 150元·hm-2。對照棚夏季清園割母莖用工30工·hm-2計1 800元· hm-2,清運粉碎母莖工本費1 800元·hm-2,土壤消毒殺菌用藥450元·hm-2。試驗棚施用光碳核肥工本費比對照棚高4 230元·hm-2。但由于試驗棚夏季不割母莖后,夏、秋出筍無間斷,且秋筍出筍高峰期長,秋筍產量高達17 967 kg·hm-2,產值186 849元·hm-2,分別比對照棚高7 599 kg· hm-2和79 038元·hm-2,扣除增施光碳核肥增加的成本費用,秋筍效益比對照棚高74 808元· hm-2(表1),省工增效明顯。
2.3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由于使用光碳核肥后蘆筍田減少了一道夏季清園割母莖的工序,每年可減少蘆筍母莖秸稈13.35 t·hm-2(鮮重),減輕了秸稈廢料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同時根據田間觀察,施光碳核肥的蘆筍母莖生長老健,與留秋母莖的對照棚枝葉嫩綠相比,不易遭受害蟲危害,蟲害相對較輕,化學防治壓力也輕。
試驗結果表明,光碳核肥在大棚蘆筍上應用能有效延長植株生長壽命,減少夏季清園割母莖工序,促進夏秋季持續出筍,實現省工、增產、增收。但蘆筍為多年生宿根作物,其嫩筍產量高低與母莖營養物質的制造和積累關系密切,施用光碳核肥實現夏秋季持續出筍后,對下一年度蘆筍產量的影響,筆者將在2016年再作進一步的試驗。
參考文獻:
[1]于繼慶.蘆筍金針菜出口標準與生產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2]陸惠芳,龔佩珍,唐紅芳,等.植物生長調節劑碧護在大棚蘆筍上的應用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 (1):76-78.
(責任編輯:張才德)
中圖分類號:S64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0528-9017(2016)04-0510-01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418
收稿日期:2016-03-05
作者簡介:馬偉冬(1976—),浙江平湖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E-mail:4922202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