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萌,楊 森,孔倩倩,王鵬飛
(河南農業大學林學院,河南鄭州 450002)
?
基于五感療法理論的休閑養生農業園規劃設計
張莉萌,楊 森,孔倩倩,王鵬飛*
(河南農業大學林學院,河南鄭州 450002)
摘 要:在現代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亞健康已經成為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人們需要一個醫院以外的環境來緩解生活和工作壓力,這為休閑養生農業園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五感療法是一種非藥物治療的園藝療法,通過營造一個能夠刺激人們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5種感官的環境,使置身其中的亞健康人群身心得到舒緩,從而達到醫療養生的目的。文章結合羅山縣石山口休閑養生農業園的案例,探討基于五感療法理論的休閑養生農業園的規劃設計,以期為休閑養生農業園的規劃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五感療法;園藝療法;休閑養生;農業園規劃設計
文獻著錄格式:張莉萌,楊森,孔倩倩,等.基于五感療法理論的休閑養生農業園規劃設計[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 (4):538-541.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精神壓力也逐漸地增大,長期處于這種生活狀態,心情無法釋放,同時又面臨著生存環境的惡化和生態系統的破壞,諸多因素導致人們的抵抗力、免疫力每況愈下,亞健康成了都市人的通病,健康、養生成了熱門話題,因此旅游、度假、養生也漸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為休閑養生農業園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但由于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的指導,目前休閑養生農業園在建設上存在盲目性。鑒于此,筆者提出“五感”療法的休閑養生農業園設計理念,并結合羅山縣石山口休閑養生農業園的案例進行分析,以期對以后休閑養生農業園的規劃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1五感療法的定義
園藝療法是在21世紀初才在中國興起的一種新型療法,美國園藝療法協會( The American Horticultural Therapy Association,簡稱AHTA)對園藝療法的定義如下:園藝療法是對有必要在其身體以及精神方面進行改善的人們,利用植物栽培與園藝操作活動,從社會、教育、心理以及身體諸方面進行調整更新的一種有效方法[1]。筆者基于園藝療法提出五感療法,五感療法是指營造一個能夠刺激人們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5種感官的環境,使置身其中的游客身心得到舒緩,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五感療法可以針對多種不同類型的對象,對健康、亞健康人群都有保健作用。
1.2五感療法和休閑養生農業園的關系
一方面,要想將五感療法應用于實踐中,令其為人們服務,需要一定的場地來進行實踐活動,休閑養生農業園為五感療法提供實施的環境;另一方面,在休閑養生農業園的景觀規劃設計中,五感療法理論可以為休閑養生農業園的景觀規劃設計提供理論基礎,更好地突出其“休閑養生”的主題,達到為人們進行“五感”治療的目的[2],讓到此的游客真正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身體上的放松,以及某些疾病的緩解。
五感療法具有特殊性,在景觀設計中,它的感受方式與常見的感受內容都是需要考慮的重點,本研究中五感療法感受方式與感受內容見表1。
2.1視覺景觀設計要點
美國環境心理學家烏里希博士(Roger Ulrich)曾進行過一項試驗項目,專門研究戶外環境對手術后患者健康的影響,結果表明,從醫院病房能看見窗外自然景象的病人比從窗戶僅能看見建筑墻體的病人需要的康復期更短,手術后的并發癥亦能得到緩解。這也證明了視覺感知在景觀設計中的合理應用可以充分發揮其對游客身心的緩解作用[3]。在景觀設計中,視覺療法主要是通過色感豐富、形態各異的植物搭配,營造出有特色的視覺效果環境,人們處于這樣的環境中,精神焦慮和負擔會減緩,身體勞累也會有所減輕。

表1 五感療法感受方式與感受內容
2.2聽覺景觀設計要點
關于園林中的聲音,計成在《園冶》提到:瑟瑟風聲,夜雨芭蕉、鶴聲送來枕頭、靜擾一塌琴書、梵音到耳等。聽覺是人體的重要感官之一,聽覺對園林景觀的感受僅次于視覺。從耳邊充斥著汽笛聲和工地施工聲的城市中走出來,進入到充滿蟲鳴鳥叫、流水潺潺、樹葉瑟瑟的自然風景中去,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感到身心舒暢。聽覺療法主要是營造一個由大自然的聲音構成的環境,讓鳥鳴、風吹樹枝、雨打樹葉等聲音縈繞在人們的耳邊,達到消除疲勞感和緊張感的效果。
2.3觸覺景觀設計要點
觸覺景觀算是園林景觀中最為匠心獨運的一種景觀,材質各異的石頭、風中搖曳的植物、質地不同的路面、雨雪等自然物不僅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也會給人們帶來多樣的觸覺感受。有學者選取人體腦波作為評價指標,通過定量研究室外果園內蘋果樹盛花季節時,觀賞葉子和花朵對人體腦波的影響,結果表明,室外果樹的觀花和果實采摘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和緊張的情緒,使人趨于平靜,處于放松的狀態[4]。但在觸覺景觀設計時,需要注意的是,小孩子習慣用手和嘴感知世界,在選擇植物時,應該避免帶有尖刺有毒的植物,以免誤食產生意外。成年人習慣用眼睛去感知世界,應該為其提供與陽光、土地接觸的機會。通過翻整土地,種植作物,栽培花卉等活動使人們的心靈與地氣相接觸,從而達到緩解壓力的目的。
2.4嗅覺景觀設計要點
植物的芳香有著不同的治療功能,例如水仙花香味中含有酯酸芐酯等多種成分可以提神醒腦,天竺葵花香味有鎮定安神、消除疲勞的作用,桂花的香味能夠解郁、避穢,對某些狂躁型精神病的治療有所幫助[5];松柏類植物分泌的揮發物質具有殺死結核菌的作用,松花粉具有潤心肺和益氣的作用;樟樹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揮發出來的芳香油能幫助人們祛風止痛;菊花、金銀花的香味還可以使患有高血壓的人血壓降低;而且人們聞植物的氣味,容易喚起感情方面的記憶,對記憶的保持和回憶也有很大幫助。在進行嗅覺景觀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對象的需求、植物香味的濃度和感官效果,栽種一些合適的嗅覺刺激型植物,根據其香味濃度分為遠距離聞賞和近距離接觸[6],比如夜來香、暴馬丁香香味過于濃郁,不宜近距離聞賞。
2.5味覺景觀設計要點
味覺和園林景觀空間是一個互聯體,在優美的環境中吃東西,會令食物變得更美味,同時,可口的食物、絕佳的味覺感受也會令周圍的風景變得更美好。味覺感知在景觀規劃設計中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2種,一種是參與性的景觀形式,即景觀本身,如鮮果采摘、野外燒烤等;另一種是非參與性的景觀形式,即本身不是景觀,但與景觀相互影響,比如在農家樂享用美味的家常菜等[7]。在進行味覺景觀設計時,可以專門辟出一塊土地栽植水果、蔬菜、香草等,游客可以烹飪新鮮綠色的蔬菜,采摘可食用香草,加入食譜或沖泡花茶,均能產生味覺治療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味覺治療區中切忌使用農藥,防止游客誤摘誤食而發生意外。
羅山縣石山口休閑養生農業園依據五感作用的機理進行規劃設計,將農業園規劃為視覺體驗區、觸覺體驗區、聽覺體驗區、嗅覺體驗區和味覺體驗區(圖1),并根據各個分區的特點,設計不同類型的景觀和體驗項目,充分體現園區休閑養生的主題。
3.1項目概況
羅山縣石山口休閑養生農業園項目采用休閑養生旅游的模式,將五感療法融入園區的各個設計環節,使人們在綠色農業生態環境中得到情緒的恢復和精神的愉悅,這實際上是一項以城鎮市民為對象,面向全社會的園藝醫療場所。

圖1 “五感”療法的分區規劃
3.1.1交通概況
羅山縣石山口休閑養生農業園位于子路鎮境內,向西距京珠高速不足20 km,向東距開武路10 km,向北離羅山縣城33 km,距離信陽市45 km,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和現代化的交通條件,縮短了園區與大都市之間的距離。
3.1.2自然概況
該項目基地處于亞熱帶濕潤區的北部邊緣,屬濕潤和半濕潤的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四季交替分明,冷熱差異明顯,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基地內山勢綿延起伏,植被茂密,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引水方便,便于園區灌溉及水景觀的建設,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小環境。
3.1.3植被概況
項目基地內植被資源豐富,園區內原有的麻櫟、栓皮櫟、大葉女貞等喬木,油茶、牡丹等灌木均可保留做后期景觀。只是原有環境中雜生灌木較多,造景時可去除無用的雜生灌木,引入其他景觀植物進行造景。
3.2分區規劃設計
3.2.1視覺療法區
視覺療法區通過植物園顏色、形態各異的植物,盆景園種類豐富的盆景,荷塘月色景色宜人的日夜景,為游客提供視覺上的享受。該區主調樹種有銀杏、欒樹及紅葉李等;花灌木選擇紅花檵木、瓜子黃楊、小葉女貞及火棘;地被植物選擇紅花酢漿草、白三葉、鳶尾和麥冬;喬灌草結合,景觀豐富多彩。一年四季,植物的顏色隨季節變化,春季的淡綠,勃勃生機;夏季的濃綠,繁盛茂密;秋季的火紅或金黃,豐收喜氣;冬日的老干枯枝,姿態各異[8]。
3.2.2聽覺療法區
在聽覺療法區的設計中,主要是通過植物、動物等大自然的聲音來營造聽覺景觀。如選擇竹子、松樹作為主調樹種,根據不同的天氣條件,如起風時、下雨時抑或天氣晴朗時,可以產生多樣的“竹海松濤”的聲境。在聽覺療法區還布置有風鈴、風車等景觀小品,園路材料均采用木質,石頭等具聲響的材料,豐富聽覺療法區的聲音種類。另外,樹林會招來鳥兒的棲息,蟲兒的繁衍,鳥叫蟲鳴更能為游客提供一個富有大自然樂趣的心靈放松之地。
3.2.3觸覺療法區
觸覺景觀設計分為硬質景觀設計和軟質景觀設計。軟質景觀方面,園區的植物選擇令人感到柔軟的、光滑的或粗糙的各種植物,如紫薇、千日紅、麥稈菊、粘毛卷耳、綿毛水蘇及八寶景天等,游客通過觸摸產生新奇、興奮、快樂之感,從而改善心情、促進交談,以達到改善健康的目的。除此之外,觸覺療法區還設有讓游客與土壤和植物親密接觸的場地,如各種農事體驗活動,游客在此過程中放松身心,體會勞動與收獲的快樂[9]。硬質景觀設計方面,觸覺療法區為了讓游客體驗到多樣的觸覺感受,在硬質鋪裝方面采用不同的材質,如專門設有一段鵝卵石鋪裝的游園步道,使游客在游玩時足部也可以得到按摩。
3.2.4嗅覺療法區
嗅覺療法區主要通過種植芳香植物來刺激人的嗅覺,從而緩解人的緊張情緒,促進人的身體健康。該區域的主要植物種類有雪松、圓柏、桂花、梔子、海桐、迷迭香、薰衣草等。雪松和圓柏揮發的氣味中含有揮發性芳香味道,使人頭腦清醒和振奮;桂花的香氣有暖胃驅寒,減緩疲勞的作用;梔子的香味清香宜人,有鎮靜人心的作用;薰衣草的香味可以緩解人心跳過快,有助眠的作用。
3.2.5味覺療法區
味覺療法區的建設目的是使游客不但能“游”能“賞”,還能“品”,充分表現出對游客的尊重和關懷。因此,在味覺療法區設有蔬菜采摘和鮮果采摘園,可供游客進行鮮果采摘,在果子豐收的季節嘗到最新鮮可口的美味水果。此外,味覺療法區內還設置有農家樂餐飲區,游客在此可以品嘗具有特色的野味燒烤以及有機農家菜,使游客在得到味覺享受的基礎上,心情變得愉悅,生活和工作壓力也得到了有效緩解。
五感療法在農業園應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要發揮植物對人體的促健作用,植物種類的選擇很重要,但是這方面研究還比較少。(2)在園區的運行過程中,環境中的可變因素較多,較難保證五感療法的治療效果,需要更多的理論研究和建設實踐。
筆者在參與禹州市盛田休閑養生農業園的規劃設計以及園藝療法、五感療法相關理論的研究后,總結出以下幾條建議。(1)多學科人才共同參與。要想將五感療法更好地運用到農業園的規劃設計中,需要景觀設計師、植物研究人員、醫學相關人員等多個領域專業人員的共同參與。(2)建立合理的植物名錄。為植物的種植設計提供科學依據,盡量避免不當的植物搭配對人體可能造成傷害。(3)服務多類型人群。在園區內設置多種類型的活動場地和可參與的活動項目,使以五感療法為理論基礎的休閑養生農業園可以服務更多類型的人群[10]。
五感療法屬于園藝療法體系中的一個分支,也是一門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學科。它在休閑養生農業園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五感”景觀設計,刺激游客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緩解人們精神和身體上的不適。現在對五感療法的研究雖然還不是很成熟,面臨的困難也很多,但其對人身心的良好治療作用決定了這種非藥物治療的方法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李樹華.盡早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園藝療法學科體系(上)[J].中國園林,2000,16 (3):15-17.
[2]崔瑞芳,俞益武,孟明浩.基于園藝療法休閑農業園設計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2 (4):587-591.
[3]高潔.休療養庭園五感設計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3 (2):76-79.
[4]李法紅,李樹華,劉國杰,等.蘋果樹花葉的觀賞活動對人體腦波的影響[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8,23 (4):62-68.
[5]李朋瑤,徐峰.園藝療法園設計[J].園林,2013 (11):30-34.
[6]盧春麗.園藝療法及其園林中的應用[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3.
[7]葉茂樂.五感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D].天津:天津大學,2009.
[8]肖虹.植物療法在風景園林建設中的應用[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2.
[9]克萊爾·庫珀·馬科斯,羅華,金荷仙.康復花園[J].中國園林,2009 (7):1-6.
[10]李樹和,劉嶧,王燦,等.針對不同人群解析園藝療法的實踐效果[J].園林,2013 (11):18-22.
(責任編輯:侯春曉)
中圖分類號:TU985.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0528-9017(2016)04-0538-04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427
收稿日期:2015-12-03
作者簡介:張莉萌(1990—),河南開封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E-mail:282508292@qq.com。
通信作者:王鵬飛(1964—),男,河南信陽人,教授,博士,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研究工作,E-mail:810458135@qq.com。